大學生壓力管理範文:論大學生壓力管理摘要大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對我國的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如何有效管理大學生的壓力對國家人才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壓力管理;壓力源
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快速發展和科技快速進步的時期,社會復雜多變,充滿機遇和挑戰。大學生作為壹個承載著社會和家長厚望的特殊群體,有著強烈的成長成才願望,但心理發展尚未完全成熟和穩定。經濟社會的發展,生活環境的變化,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求職擇業的激烈競爭,涉及大學生切身利益的各項改革措施的實施,都使大學生成為當前我國社會的壹個高壓群體。如何有效管理大學生的壓力,對國家人才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首先,從理論上理解壓力
1,壓力
壓力這個詞最初是作為壹個物理概念提出來的,用來表示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力。【1】卡農在1915中首次引用了心理學領域的壓力壹詞來表達外界因素導致內部平衡紊亂的能力。【2】壓力(Stress)在西方心理學中又稱為壓力,是指個體的身心在遇到某種機遇或威脅時,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但又無法有效把握或對抗的壹種感覺。[3]
2.應激源
隨著對壓力認識的深入,研究者對壓力和壓力源進行了概念上的區分。壓力源壹般是指作用於系統使其明顯變形的某種力,如物理力、心理力、社會力等。鄭等人將中學生的壓力源分為七個維度:學習問題、教師問題、家庭環境問題、父母教育方式、同學朋友關系、社會文化問題和自身生理心理問題。[4][5]章雷等人將大學生的壓力源分為五個方面:前途、學習、個人日常生活、經濟和人際關系[6]。
二,大學生的壓力源
本文主要從外部因素來分析當代大學生的壓力源。具體分為學習壓力、生活適應壓力、人際關系壓力、個人發展壓力和家庭期望壓力。
1.學習壓力:學習是大學生最基本的任務。雖然這種壓力的強度是放松的,不會永遠改變,但由於持續時間長,其影響不可低估。特別是許多大學生必須進壹步創造條件,進壹步努力,以適應社會激烈競爭的需要。過多的學習項目和繁重的學習任務給大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2.生活環境變化的壓力:社會環境、校園文化環境、生活環境、學習環境、人際關系的變化和沖突會給大學生帶來各種適應問題。具體體現在四個方面:壹是角色轉變的壓力;二是客觀自然環境變化的壓力;第三,生活習慣不同的壓力;第四,從孤僻的行為生活模式到與人交往的壓力。
3.人際關系壓力:大學生在學校免不了要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關系也不壹樣。他們可能是見壹次面的同學,可能是深愛的戀人,可能是活動的組織者,可能是認真的老師,可能是慷慨無私的父母,各種關系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對待,這是他們之前的生活中從來沒有過的。但相比之前交往的人,大學期間交往的人來自五湖四海,處於青春階段,平時難免會有些摩擦。所以人際關系的壓力無形中增加了很多。
4.戀愛壓力:大學生年齡在18 ~ 22,對愛情有很好的向往。很多大學生都接觸過或者正在經歷愛情。然而,很多學校和家庭仍然反對大學生戀愛,這給大學生的戀愛造成了很大的壓力。而戀愛過程中的經濟負擔也是大學生壓力的重要來源。
5.就業的壓力:就業的壓力也可以算是目前大學生最大最嚴重的壓力源。就業在壹定程度上決定了大學生人生的發展方向。對家庭和社會有很大期望的大學生對就業非常重視。然而,自全國範圍內擴招以來,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同時,由於就業市場行為不規範,大學生要多方聯系單位,處於漫長的等待期,容易產生心理焦慮,給大學生造成很大壓力。[7]
第三,壓力管理策略
1.明確學習責任,正確面對學業競爭:學校要做好新生入學時的大學生涯規劃指導工作,學生也要明白自己的責任,把握好學業,兩者相互促進。同學們首先要認識到,大學本身就是壹個實施高等教育的地方,能來這裏的同學都在高中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因此,我們應該正確對待大學學習中的激烈競爭。
2.糾正人際交往的觀念:大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地域差異造成了文化差異,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日常生活中的矛盾。正確對待這些矛盾是處理同學關系的關鍵。
3.正確對待感情,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大學期間的戀愛應該是人生中最純粹但成熟的戀愛。但我們不能以正確的態度去面對愛情,要麽是主管把個人發展和愛情的結果割裂開來,以不負責任的態度去面對愛情,要麽是過於沈迷於和孩子的親熱,對未來的不穩定充滿恐懼。學校和家庭要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合理協調感情與發展的關系。
4.轉變就業觀念,提高綜合素質: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原因是沒有改變傳統的就業觀念。大學生都希望在大城市找到高薪體面的工作,但這樣的工作機會畢竟有限。同時,用人單位用人嚴格,就業競爭激烈。大學必須正確引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盡量以壹個普通員工的心態去找工作。在就業問題上,學生的綜合素質是關鍵。高校應加強大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加大求職技能的訓練。[8]
參考資料:
夏征農。辭海[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 148。
[1]W . alter b . Cannon疼痛、饑餓、恐懼和憤怒中的身體變化:對最近關於情感興奮功能的研究的說明,Appleton 1915
[3]切·文博,當代西方心理學新詞典[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4]王道陽,姚本賢。當代大學生壓力源調查與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2
[5]鄭,,。中學生壓力源量表的初步編制1999
[6],尹恒嬋,吳.大學生壓力源結構模型的驗證性因素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6。
[7]林逸,徐海波。淺談當代大學生的壓力管理[J]校園心理學2009
[8]王萍萍。從人力資本視角看我國大學生就業難問題[J]經濟理論研究2006
大學生壓力管理範文二:高職學生壓力與壓力管理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職院校學生面臨的壓力困擾,如環境適應、現實沖突、人際感情、升學就業等。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應營造友善的校園環境,制定自主的課程計劃,建立完整的心理危機預防體系,鼓勵教師的人文關懷,培養學生的壓力管理技能,進行有效的壓力管理。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壓力管理
中國圖書館分類號:G455文獻識別碼:A
高職學生的壓力與壓力管理
陳賽珊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南京210023)
論文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職院校學生所面臨的環境適應,現實沖突,人際情感,職業生涯等諸多壓力問題,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應從營造友好的校園環境,制定自主教案,建立完整的心理危機預防體系,鼓勵教師的人文關懷,培養學生的壓力管理技能等角度進行有效的壓力管理。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的壓力;壓力管理
隨著中國教育的發展,壹大批有誌青年帶著夢想走進了大學校門。隨之而來的生活、學習、就業等問題,讓大部分大學生倍感壓力。人們發現,大學環境中的壓力使許多學生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問題。①如何正確認識大學生的壓力來源,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壓力管理方法,從而更加自由地走向社會、進入單位,成為當今教育工作者反思和總結的重中之重。
1壓力概述
1.1壓力定義
心理學家R·拉紮勒斯(R.Lazarus)將心理壓力定義為委托人與環境之間的壹種特殊關系,是委托人認為自己的負擔過重或超過自己的負荷,危及自己的幸福和滿足感的壹種狀態。?②壓力壹般分為三個方面:(1)壓力是由壓力事件或環境引起的;(2)應激是指壹種主觀反應或心態,是人體內壹種解釋性的、情緒化的、防禦性的反應過程;(3)應激可能是對需要的入侵或傷害的壹種生理和行為反應。(3)換句話說,壓力是壹種主觀感受,伴隨著對壓力情境的身體和精神反應。④
1.2壓力特性
(1)明顯情境化,高度個性化。(2)間接性。壓力對我們的影響是間接的,通過壹些中間變量起作用。如認知評價、人格因素、社會支持因素等。⑤(3)適應性。適度的壓力可以激發人的鬥誌,提高人的效率。但壹旦壓力過大,超過人的承受能力,就會危及人的身心健康。
1.3大學生壓力的來源和類型
大學生是壹個社會知識很高的群體,也是壹個壓力很大的群體。根據主要來源,大學生的壓力可分為:對大學環境的適應、理想與現實的沖突、人際與情感的協調、升學與就業的困境。
(1)對大學環境的適應。新生面對全新的校園文化和地域文化,會遇到不同程度的適應障礙。在新生中,有些人是第壹次離家生活。如何合理使用每月的生活費,如何獨立生活,都在困擾著這些學生。(2)理想與現實的沖突。高職院校的學生,有相當壹部分學生在招生初期會因為沒有考上本科院校而選擇被動適應。他們有的專心學業,延續高中的學習模式,有的則完全失去學習動力,試圖在校外尋找寄托,擺脫學校生活。這些都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校園管理產生負面影響。(3)人際情感協調。不管是入學前還是入學後,大部分同學都會聽說過。戀愛是大學的必修課。?其實不僅僅是男女生談戀愛的壓力,還有宿舍同班同學相處的壓力,這往往是高校心理咨詢中心最熱門、最集中的問題。(4)升學與就業的困境。走進大學大門,自主學習取代了填鴨式教育,學生可以自行安排學習計劃。但在第壹學期,由於專業基礎課過重,缺乏自主學習的經驗,無法有效協調社團與學習的關系,會出現大面積的失敗。紅燈壹個個掛著,給後來的大學生活蒙上了壹層陰影。在高職院校中,大二大三都面臨著專業調劑的選擇,每年專業調劑考試前壹兩個月都會有大量學生產生焦慮情緒。與此同時,沒有參加入學考試的學生也擔心畢業後的工作。很多高職院校都有高風險、高壓力的工作,還要辦理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這些都導致學生在校擇業期間產生了很多焦慮。
2壓力管理
2.1壓力管理概述
壓力管理是將人的壓力水平調整到最佳點,以達到最佳表現的過程,同時避免與過度壓力相關的心理和身體傷害。⑥高職院校壓力管理策略應從學校、教師和學生三個角度有效實施。
2.2壓力管理策略
2.2.1營造友好的校園環境
優美的校園景觀可以滿足學生的需求,促進精神發展,緩解心理壓力,陶冶情操,無形中增強學生的歸屬感,減少學生的自卑感。⑦高職院校也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營造適宜的校園軟硬環境。隨著教學規模的擴大,很多學校都在城市郊區建設新校區,防止後山變成土坡,清水池變成臭水溝。另外,對於學生的日常管理,以表彰為主,處罰為輔。為了改進學風,很多高職院校會選擇大規模公開批評逃課、夜宿的學生,而且往往每周的公告欄上都寫滿了各種警告和處罰。這會讓校園積聚負能量,對懲罰脫敏,不利於學生積極學風的培養。倡導學校表彰優良學風,鼓勵學生積極進取,傳遞校園正能量,營造友善積極的軟環境,促進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擁有健康的情感生活。⑧
2.2.2制定獨立的課程計劃。
與本科院校不同,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應用能力方面更傾向於後者,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的課程更加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時代。必修的專業基礎課應該是比較專業的選修課。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職業規劃,選擇自己的專業方向,將被迫繁重的課業轉化為獨立輕松的興趣愛好,將大大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緩解升學和就業帶來的無力感。
當然,通過開展心理健康課程來提升學生的壓力管理能力已經成為每個教育工作者的知識。在這裏,我們提倡搭配?應對挫折?、?壓力管理?心理健康專題講座、心理健康活動月等。,還可以開設大學生心理與生活、人際心理、壓力與調適等課程。研究表明,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大學生在面對就業形勢時保持心理健康,培養他們自立、自強、自律的良好心理品質,鍛煉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使他們能夠在不斷變化和發展的環境中對自己的角色做出正確的選擇,敢於面對困難、挫折和挑戰,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為未來的職業成功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⑨⑩
2.2.3建立完整的心理危機預防體系。
隨著大學生人數的增加,原本依靠危機發生時加入的心理危機體系受到了極大的挑戰。要建立包括咨詢中心、心理檔案、心理月報調查、危機預警和幹預在內的全方位危機預防體系。蝴蝶結
現在幾乎每個大學都建立了心理健康或心理咨詢中心,但很少有學生進入中心解決心理問題。壹方面要完善中心設施,建立心理咨詢教師隊伍,配備完善的壓力發泄室、音樂放松室、團體咨詢室。另壹方面,加大心理健康的宣傳力度,鼓勵學生走進心理中心,在專業老師的幫助下解決心理問題。
此外,健全的心理健康篩查體系也很重要。新生入學後,可以進行心理健康調查,如使用明尼蘇達多項人格問卷和生活事件量表,篩選出可能存在心理問題或生活中經歷過重大創傷的學生。班級心理委員每月報告班級心理健康狀況,收集近段時間困擾學生的重點事件,會在壹定程度上減少壓力對學生的侵襲,減少校園悲劇的發生。
2.2.4鼓勵教師的人文關懷。
人們常說:大學校園是半個社會。?相比中學,大學會遇到更多不同的人,很多現實問題會浮出水面,競爭會變得殘酷,但不會像大社會那麽無情。這就要求教師關註所有學生,定期走訪教室和宿舍,參與學生活動,讓每壹個學生都能在校園裏健康積極地生活和學習;關心困難學生,給經濟困難學生適當的養老金,減輕學費給學生帶來的壓力;關愛有困難的學生,對有潛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特殊關懷,定期進行心靈溝通,緩解學生心理壓力。
高職院校應加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從而營造良好的關愛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主體意識得以喚醒,人格得以尊重,人格得以完善,困難得以解決,心靈得以寄托,自由得以保障,學生總能感受到快樂,快樂學習,健康成長。貘
2.2.5訓練學生的壓力管理技能
大學生作為高校校園文化的載體,接受能力強,但由於缺乏社會經驗,面對壓力時自我調節能力較弱。因此,要求學生認清壓力事件的本質,確認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找到合理的解決壓力的方法,善於利用身邊的有效資源解決壓力問題。正確定位自己後,積極尋求人生目標,不要把升學和就業拋在腦後,為實現最終理想而不懈努力。
另外,除了學習文化知識,還要培養自己的課外愛好,多參加社團活動。壹方面,勞逸結合有利於壓力的緩解;另壹方面也更有利於自我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的學生會被適應大學環境的壓力、理想與現實的沖突、人際與情感的協調、升學與就業的困難所困擾。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應營造友善的校園環境,制定自主的課程計劃,建立完整的心理危機預防體系,鼓勵教師的人文關懷,培養學生的壓力管理技能,進行有效的壓力管理,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新世紀具有優秀實踐能力和健康心理素質的創新型人才。
給…作註解
錢,人。北京市大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認知狀況[J].中國精神衛生雜誌,2002 (12): 848-852。
② C .尤金·沃克著[M]。放松:14讓身心自動恢復到最佳狀態的方法。龍源,AG,翻譯。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 10-14。
③孫建民。壓力管理[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3: 46-60。
⑤ ⑤ ⑤ ⑤.醫學女大學生的壓力分析與壓力管理[J].教育教學研究,2008 (6): 82-83。
⑥王進建普市。當代大學生需要與發展的調查研究[J].青島大學師範學院學報,2005(1):103-108。
⑦吳鵬。論校園園林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理論與心理學,2012.6: 273-275。
⑧嚴詠梅。維護校園軟環境關註學生心理健康[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9.3: 23-25。
9王躍,金毅,陳玲玲。大學生職業發展的壓力管理及SAP的有效性?以浙江中醫藥大學為例[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11):1234-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