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小時候從來不用功讀書。他經常把書扔掉,出去玩。壹天,李白遇到壹位白發蒼蒼的老婦人,她正在石頭上磨壹根大鐵棒。她很好奇問她在做什麽。老婆婆叫他把它磨成繡花針。李白深受感動,努力學習,終於成為壹名作家。
2.魯班做了壹把鋸子
有壹次,國王命令魯班在十五天內砍下三百棵樹來建造壹座大宮殿。魯班和他的弟子們辛辛苦苦幹了十天,卻只砍了壹百多棵樹。魯班非常擔心。他晚上睡不著。當他來到樹林時,他突然覺得自己的手被劃傷了。當他看到它時,它被壹根絲茅草切斷了。他還看到壹只大蝗蟲的大板牙和絲茅草都是好牙。經過苦思冥想,魯班終於發明了壹把鋸子,用起來非常方便。
3.孔子讀易。
孔子“晚年喜歡易經”,花了很多精力反復讀了很多遍易經,註釋很多。我不知道他打開看了多少遍。孔子讀到這裏,仍然謙虛地說:“如果讓我多活幾年,我就能完全掌握《易》的文字和品質。”
4.華佗學醫
華佗壹生刻苦學習。華佗到徐州求學,熟讀經典,尤其是學醫養生。他工作努力,知識淵博。期間拜名醫為師,虛心求教。扁鵲和張仲景的寶貴醫學遺產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我廣泛收集方劑,多方接觸病例,總結群眾經驗。華佗壹生寫了許多關於他豐富臨床經驗的書。
5.李時珍二十七年編的《本草綱目》。
李時珍,本名東碧,晚年生於湖山,祖籍湖北周琦(今湖北黃岡市蘄春縣周琦鎮),漢族,父親李顏穩是當地名醫。李時珍繼承家學,重視本草,富有實學精神,樂於向勞動人民學習。李時珍三十八歲時,在武昌被楚王召去王宓當“殿官”,掌管好大夫府的事務。三年後,被太太醫院推薦去北京判刑。泰醫院是專門為朝廷服務的醫療機構。當時被壹些庸醫搞得壹塌糊塗。
李時珍在這裏只幹了壹年,就辭職回國了。李時珍查閱了800多種歷代醫學及其學術研究的書籍,結合自己的經歷和考察,歷時27年編撰了《本草綱目》,是明代藥物學的總結性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