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擴展:
健康意味著壹個人處於良好的身體、精神和社會狀態。健康包括兩個方面:壹是主要器官無疾病,身體形態發育良好、均勻,人體各系統生理機能良好,有較強的體力活動和勞動能力,這是健康的最基本要求;
二是抗病能力強,能適應環境變化、各種生理刺激和致病因素對機體的作用。傳統的健康概念是“健康無疾病”,
現代人的健康觀是整體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身體沒有疾病,還包括心理健康、良好的社會適應和道德”。
所以,現代人的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精神健康、社會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環境健康等等。健康是壹項基本人權。健康是人生的第壹財富。
健康是英文,健康狀態也是英文。在壹些詞典中,“健康”通常被簡單定義為“身體處於正常運轉狀態,沒有疾病”。
這是傳統的健康觀念。通常我們真的把疾病看成是機體的紊亂,導致功能下降,生活質量受損(主要是身體疼痛)或過早死亡。
在《辭海》中,健康的概念是:“人體的器官和系統發育良好,功能正常,體格健壯,精力充沛,勞動效率良好。通常通過人體測量、體格檢查和各種生理指標來衡量。”
這個提法比“健康就是沒有疾病”更完善,但還是把人當生物有機體看待。因為它雖然提出了“勞動效率”的概念,但仍然沒有把人當作社會人來對待。對健康的理解是生物醫學模式時代公認的正確。
為什麽我們的字典裏會有這樣壹個關於健康的評論?原因不外乎兩個方面。第壹,詞典作者不知道世界衛生組織在1946中有“健康”的定義。
第二,他自己對健康的理解是這樣的,應該說是“有害的”。不過,話又說回來,按照壹般大眾的理解,健康就是“身體處於正常運行狀態,沒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