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音調給妳聽
據說在古代,真正好的中醫,不是用針灸,也不是用中藥,而是用音樂。歌曲結束時,病人安息了。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療法”的理論,《左傳》甚至記載了音樂與藥物同味,可防百病,健康長壽。古代貴族宮廷配備樂隊歌手不僅是為了消遣,更是為了用音樂撫慰心靈,滋養身心。聽音樂是壹種享受,對我們的健康也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聽!
百病始於氣,止於聲。
古樂與今不同,只有焦、箏、鑼、尚、於五種聲音。這五個刻度被中國傳統哲學賦予了五行屬性:木(角)、火(象征)、土(工作)、金(事業)、水(羽毛)。中醫用的就是這個穴位。
音樂可以深入人心。在中醫心理學中,音樂可以感染和調節情緒,進而影響身體。在聽的時候,讓旋律、情緒、臟氣產生* * *音,產生互動,從而達到血液流動、心靈通暢的效果。生理上,當音樂振動與生理振動(心率、心律、呼吸、血壓、脈搏等)相匹配時。)在人體內,會發生生理* * *振動和* * *振動。這就是“五音治療”的身心基礎“百病皆氣”!這個“氣”不僅是壹種情緒,也是五臟的臟氣。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結構,五臟與音樂的差異,可以用五音來防病養生。當然,我們不是用某壹個調來調節某壹個器官,而是用五行的原理來使它們產生,相互制約,相互制約。
把音樂當成藥
在繁體字中,兩個或三個字是同源的,音樂與醫學和治療有著天然的聯系。音樂可以放松身心,促進氣血循環,疏通經絡。就像藥物治療壹樣,有調節人體的能力。音樂具有歸經、浮、飄、寒、熱的功能,具有中草藥的各種特性。音樂需要杜撰。同壹首音樂可以兼容不同的管弦樂、節奏、力度、和聲等。,就像中醫方子裏君主、大臣、使臣的區別。
對於音樂療法,有積極和消極的治療方法。讓激動的人聽平靜悲傷的音樂是最常見的方法。還能讓音樂與情緒同步,幫助聽眾發泄過多的負面情緒。音樂發泄了過度的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