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向微觀學習:從家庭變遷看社會變遷

向微觀學習:從家庭變遷看社會變遷

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發展推動了人們的思想進步,社會上出現了壹批新事物。互聯網的發展將人類社會帶入了壹個全新的時代,不僅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也引發了壹場全新的思維方式革命。接下來我就從我家這些年幾個方面的變化來說說我眼中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最近40年,密集的交通網絡和高鐵的發展,大大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物理距離。現在大家都在說大數據分析。大數據告訴我們,中國的GDP壹直在穩步增長,經濟高速增長,人民的物質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有著肉眼可見的變化;與此同時,電子商務迅速擴張。大多數人看到阿裏巴巴剛成立的時候,都以為是天方夜譚。沒有看到賣家的臉和實物,他們怎麽可能買到實物?現在,那些當初不喜歡淘寶的人,怕只是在雙十壹剁手,為淘寶交易額的刷新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有壹個來自超級課堂的關於雙十壹大學生有沒有挑手的實際調查。後臺統計我看不到,只從我們班宿舍100%的參與度來看,結果壹目了然。還記得剛接觸淘寶的時候,我媽總說,不要在網上買東西,我什麽都不能碰。都是假的。現在我們微信交流的相當壹部分是,哎,女兒,妳給媽媽買這個買那個,家裏從衛生紙到壁紙,都是馬雲爸爸安排的。

有句話很流行——從前車馬慢,書信慢,壹輩子只能愛壹個人。

不知道現在家裏的飯桌上是怎麽回事。小學初中的時候,智能手機還沒那麽發達,我吃多了動畫片爸爸都會忍著我。甚至在我剛接觸智能手機的時候,我在飯桌上拉手機的時候,我爸媽也會同時來壹場風暴——不吃東西就要專心吃飯。很明顯,他們接觸智能手機後,這些只針對我的條條框框對他們沒有任何約束。現在的情況是,他們壹邊吃飯壹邊看視頻和新聞,我壹個人在那裏,專心和每壹道菜交流。

或許這是當今社會家庭普遍的壹種溝通狀態,物理距離越來越近。我們講究速度,從網上快速獲取大量不必要的信息,逐漸淹沒了周圍的實體。這種變化不得不說也反映了現階段社會上廣泛彌漫的人與人之間的浮躁氛圍。

上層建築決定經濟基礎。

試著問,妳媽媽或者爸爸現在在家做飯嗎,或者問,妳是20歲的成年人了,妳會做飯嗎?在我們家,我媽致力於培養我的獨立能力,所以她刻意強迫我學做飯。和我同學家相比,他們的父母很少會認為女生壹定會做飯。相反,我看到的是身邊的男生在做菜上找到了平衡。

與此相匹配的,是壹個古老的問題——重男輕女的觀念在社會的平等和文明中逐漸被美化。所謂“男主外,女主內”已經不是壹個固定的理論了。以前我們家的晚飯基本都是我媽做的。後來媽媽工作了,做飯的擔子自然就交到了爸爸肩上,也沒什麽奇怪的。

有了這些思想上的進步,自由平等的風吹來了,我對漲工資也沒什麽感覺,但是我從我媽那裏聽到最多的抱怨就是我今天在街上買的東西都不是幾百塊錢的。這意味著近年來市場上的價格上漲了。小學的時候,我以為5塊錢就可以在食堂吃壹頓好飯。當我進入高中,然後我上了大學。可以說,生活消費水平不斷提高,這是大環境的影響,更重要的是整個中國市場的整體擴張。

大家都知道恩格爾系數。2005年,壹家人還在忙著準備過年過節。他們壹年30號之前買,第二年之後就把蔬菜全買了。今年我會去超市準備年貨,雖然我也會賣肉和冰箱。與過去相比,購買新鮮水果和蔬菜仍然保持著與往常相同的習慣。飯桌上同樣的反應,不會有大家都認為過年是大魚大肉,現在註重健康生活和均衡飲食的形象。恩格爾系數降低了,更多的投資分配給了教育、衛生、娛樂和投資。

說到法定節假日,最頭疼的就是交通擁堵。在物質基礎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家裏往往會安排壹次集體活動來放松,比如旅遊。現在流行去泰國旅遊,大家對感官體驗的要求也不僅限於中國。新鮮的異國體驗更吸引人。

現在每個人都保持健康。不得不說這是壹個大的社會風氣。廣場舞已經成為大媽們的代名詞。家庭主婦除了洗燈,更懂健康。我媽現在做飯會在米飯裏撒壹把豆子,註意少油鹽,搭配粗糧。飯後看電視的節目也換成了小品。出門壓馬路。總的來說,人們在自我修養和健康鍛煉方面投入的精力、時間和金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此外,每年都有政府組織的健康檢查,社會醫療保障體系也越來越人性化和科學化。

剛上小學的時候有壹個結論,男生理科好,女生文科好。男孩比女孩更有耐力。這就導致了我作為女生對數學的天然恐懼。而我壹直擔心後勁會在某個時刻突然冒出來。事實證明,在校學習成績好的女生,後來還是很優秀的,應該去985的也不在少數,211。在這壹點上,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父母對教育的投入都是紮實的,毫不留情的。現在也沒聽說過女生成績會不如男生的傳聞。現在,那時候的片面之詞不得不說是男女不平等,導致父母對男孩女孩的投入不均,自然形成了那種印象。當人們的思想進步跟上時代主旋律,沒有科學道理的偽科學就會被打破。

未來整個社會都在朝著更有利於人類個性發展、符合人性、滿足舒適性的要求發展。人們的觀念在不斷被文明化,代與代之間的差距也在縮短。相互理解,普及國民素質教育,投資社會科技創新...每壹小步都是推動社會長期和諧發展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