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天吃火鍋註意事項
1,肉和菜的合適比例是1: 3。
冬天,人們講究進補。很多人吃火鍋總喜歡點午餐肉、羊肉、牛肉等肉類菜肴。火鍋是壹種營養膳食,但在食材搭配上要強調膳食平衡的原則,葷素比例為1: 3。吃大油火鍋,比如麻辣火鍋,最好選擇脂肪含量少的肉類,比如瘦牛羊肉和魚蝦雞肉。吃火鍋的時候多吃深綠色和黃色紅色的菜。綠葉蔬菜還可以減少脂肪和膽固醇的吸收。除了綠葉蔬菜,還可以搭配細菌、藻類、豆制品。
2.吃火鍋要空氣流通。
如果用炭爐燒火鍋,就要小心了。妳必須打開窗戶讓空氣流通。當空氣不流通,室內沒有氧氣,木炭燃燒不充分時,會產生大量的壹氧化碳,容易使人中毒。二氧化碳中毒通常難以察覺。因為吃火鍋時喝了酒,出現惡心、頭暈、嘔吐、頭痛等中毒癥狀,會被誤認為是醉酒。嚴重者會出現昏迷、血壓下降、櫻唇紅。所以如果用炭爐燒火鍋,壹定要註意室內通風。
3.吃火鍋的時候食物不要燙。
因為口腔、食道和胃黏膜只能耐受50℃-60℃的溫度,過燙的食物會損傷黏膜,導致急性食管炎和急性胃炎。從鍋裏取出熱的涮菜時,最好放在小碟裏冷卻。
4、飲食,冷熱。
壹般來說,從火鍋裏撈出來的菜都很燙,壹不小心就會燙傷口腔和食管黏膜。很多人,因為怕燙,會趁機喝壹大杯冰鎮啤酒或者冰凍飲料,但是這樣的忽冷忽熱,很容易引起腸胃消化不良,導致腹瀉或者便秘。
5.避免葷素比例失衡。
吃火鍋的傳統順序是先吃肉,因為這樣可以把湯底的好味道襯托出來。其實現在很多鍋底都夠香了,可以換個順序:肉-菜-肉。就是火鍋開始可以涮兩筷子,然後放點低脂蔬菜豆腐,再繼續涮兩筷子。如果交替食用,可以避免葷素不均衡。
6.調料很清淡
沙茶醬、辣椒醬等調料對胃的刺激很大。使用醬油、香油等較清淡的調料,可以避免對胃的刺激,減少“熱氣”。
7.先吃海鮮。
各種魚蝦貝為火鍋的味道增色不少,所以很多人吃火鍋都喜歡選擇海鮮。海鮮往往不容易消化,所以在吃其他食物之前,先選擇海鮮,讓胃酸消化。另外,海鮮也不宜多吃,因為海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攝入過多會增加對胃酸和胃蛋白酶的需求,增加胃的工作強度,導致胃腸系統紊亂,引起腹瀉。同時,攝入過多也會給腎臟帶來負擔。
8.肉必須煮熟。
吃火鍋時,往往追求嫩滑可口,吃到剛熟或半熟;燒肉的時候要煮熟了再吃,以防肉裏面有寄生蟲。有些寄生蟲,如旋毛蟲,寄生在豬、牛、羊、狗身上。人吃了會進入腸道,進入血液,使人身體不適,引起嘔吐、腹瀉、頭痛、高燒,特別是腳和胃劇烈疼痛,使人活動不靈活。如果進入大腦,甚至會產生腦膜炎,對生命有危險。
9.不要吃火鍋超過1.5小時。
火鍋湯中,氨基酸和胺類含量較高,在加熱條件下可能與亞硝酸鹽合成亞硝胺。亞硝胺是世界公認的致癌物。另外,火鍋煮的時間過長的肉類成分與其他成分的相互作用也會產生亞硝胺。爭取壹個半小時吃完火鍋。想嘗嘗火鍋湯,最好喝第壹口湯,不要喝最後壹口湯。
10,吃七八分飽就行。
很多人吃火鍋吃到撐破肚子才罷休,容易導致腸胃功能紊亂、惡心、腹瀉等。,所以吃完七八分鐘就放下筷子就好了。
11.嘗完火鍋,吃點水果。
吃完火鍋後,每隔20-30分鐘吃壹些涼性水果,如梨、蓮藕、蘋果、橘子等,防止“上火”,但不要吃熱橘子。如果要喝茶,最好吃壹個小時,否則容易稀釋胃液,引起消化不良。
2.為什麽吃火鍋會上火?
(1)吃火鍋太頻繁。
壹周吃幾次火鍋合適?壹般來說壹兩周吃壹次就可以了,吃多了容易上火。有的人體質平和,甚至覺得自己體質冰冷。他們吃多少次火鍋,都不會生氣。其實只要連續吃三天火鍋,第四天就會發現牙齦腫,牙疼,口腔潰瘍,臉上長青春痘,疙瘩。中醫認為,這是由於飲食不當,導致胃大腸熱盛,熱毒襲肺,肺熱襲面,重感邪毒。
(2)辣湯或調料
總的來說,四川紅湯火鍋最刺激,花椒、辣椒、大料等壹系列麻辣食材都在鍋底。雖然吃這種火鍋相當刺激,但因為刺激性太強,吃多了往往會導致脾胃消化功能失調,內生燥濕,進而上火,如咽痛、牙齦腫痛、口腔糜爛、口幹、口腔潰瘍、腹痛、腹瀉等。
(3)溫肉過多。
很多吃火鍋的人喜歡羊肉、牛肉、狗肉等高熱量食物,卻不知道這些食物是溫熱的。以羊肉為例,羊肉是熱性產品,所以吃羊肉會讓人暖和。但是,如果上火的人吃羊肉,就會有上火的跡象。
火鍋裏的湯煮久了就變得又熱又幹,雞肉羊肉牛肉都是溫熱的。所以,長時間吃火鍋,鍋裏的食物會“幹幹的”,人吃了會上火。
(4)入口食材麻辣燙。
肉和菜都是從熱湯鍋裏撈出來的,馬上送到嘴裏。妳可以想象溫度有多高。陳艷說,如果吃熱的食物,會刺激咽喉黏膜,使黏膜充血增厚,引起咽喉異物感、燒灼感和咽痛,吞咽時會加重。這是由於吃了YOLO的食物引起的急性咽炎。
還有壹些人因為高溫高熱的刺激而“脫水”,所以吃了火鍋後嘴唇脫皮皸裂,也是上火的典型表現。
(5)盲目添加滋補藥材
在湯底加入壹些藥材,既能滋補身體,又能去除食物的腥味,所以滋補火鍋很受大眾歡迎。但是,這些藥膳滋補火鍋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吃的,比如沙參玉竹老鴨湯,只適合肺燥、幹咳、便秘的患者,對於陽虛寒痰者則適得其反,所以是否適合進補,要看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