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飲食要適當補充:
俗話說“三九補壹冬,來年不痛”,但切記小寒不可補。因為冬天深,小寒中富土氣,腎氣弱。因此,飲食上宜減甜增苦,補心、助肺、養腎;我們可以有以下食療做法:
1、杜仲腰花湯:先將杜仲放入水中打成稠汁,將豬腰切成網狀,加入調料翻炒,最後澆上杜仲汁。杜仲能補肝腎,強筋骨,豬腰能補腎固精,二者搭配補腎填精。
2.當歸生姜羊肉湯:當歸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黃酒和調料適量。將羊肉洗凈,切塊,加入當歸、生姜、黃酒和調料,燉1.2小時,具有溫中、補血、散寒、強身健體的作用。
二、早起保暖,適當運動:
小寒過後,天氣會越來越冷,溫度會越來越低。對於患有心臟病、支氣管疾病的老年人和體質較弱的人來說,不宜早起,以免冷空氣入侵,刺激血管收縮等誘發疾病,外出時要特別註意保護好“頭、頸、踝”。太陽出來後,適當運動,不要過度出汗,有利於身體的血液循環,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第三,防止內部火災:
北方冬天家家有暖氣,南方冬天有燒烤爐和空調。雖然室外很冷,但是室內溫度比較高。如果長時間處於高溫的地方,皮膚會大量失水,表現為皮膚幹燥、容易口渴、嘴唇脫皮等。這些都提示我們需要防止“內火”,所以要做好室內加濕,增加日常供水量,多攝入橙子、柚子、冰糖橙等水分。
四、艾灸:
艾灸火的微熱,艾葉的藥理作用,可以起到扶陽回陽,搶救不良反應的作用。根據中醫“虛為補”、“寒為熱”的理論,具有祛熱通經作用的艾灸,可以在寒冷的日子到來之前,溫補氣血,健脾補腎,防止寒邪侵入體內,增強人體抵抗力。我們可以自己選擇幾個保健穴位,比如足三裏、神闕、氣海,以艾灸盒的形式直接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