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公園是以經營公園的理念為基礎,利用廣闊的鄉村田野,以綠色鄉村為基礎,融合低碳環保、循環可持續的發展理念,將農作物種植與農耕文化相結合的生態休閑和地方文化旅遊模式。
國家農業公園不同於壹般的農家樂、鄉村旅遊點、鄉村民俗觀賞園。是中國鄉村休閑農業旅遊的升級版,屬於農業旅遊的高端形態。是更能體現和諧發展模式、簡約生活理念和回歸自然追求的大型鄉村旅遊綜合體。
國家農業公園的由來
2008年,農業部制定了農業園區相關標準,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亞太環境保護協會等5家單位共同制定了中國農業園區創建指標體系。該體系包括優美的鄉村風光、豐富的農耕文化、獨特的民俗風情、歷史遺產傳承、產業結構發展、生態環境優化、村莊經濟主體、村民生活呈現、服務設施配置、品牌形象塑造、規劃設計協調等十壹個評價指標。* * 100積分。經過申請和評估程序,評分達到相關條件,批準為“中國農業園區”。等十壹個評價指標。
為建設美麗低碳環保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根據農業現代化和農業服務業、旅遊業深化發展的要求,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計劃在5-8年內建設100個“中國農業園區”。
國家農業園區在中國剛剛起步,還有很多未知的空間等待我們去探索。國家農業公園是文化旅遊和農業旅遊相結合的理想模式,可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提高中國農業的競爭力。是國家大力支持的休閑農業發展新模式。
建設國家農業公園的六大要素
壹是有吸引人的自然資源和田園美、地貌美、水系美、社區美等基本素質。
二是具有獨特的民俗風情,如特色飲食文化、特色生產習俗、特色生活習慣、特色節日節慶、特色民間工藝、特色村規民約、特色建築聚落等。
三是展示傳統和現代農耕文化的標誌性場所。
四是組織形式先進、產業結構合理、管理模式健全的建設運營主體。
五是具備完善的路橋設施、住宿接待設施、餐飲服務設施、娛樂休閑設施、購物消費設施、管理和導遊設施、出行和交通設施、通訊和視頻設施以及康復和救護設施。
六是特色鮮明、傳播廣泛、美譽度強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品牌。
國家農業公園案例鏈接
案例1——蘭陵國家農業公園
項目概述
蘭陵國家農業公園位於蘭陵縣卞莊街道戴村社區,總規劃面積62萬畝,其中核心區2萬畝,示範區654.38+萬畝,輻射區5個。
2012年6月,國家批準山東蘭陵建設國家農業公園試點。2013年9月,蘭陵國家農業公園被農業部評為“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五星級園區”,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是山東省唯壹的國家農業公園試點項目,也是全國首個國家農業公園。
按作用分類
蘭陵國家農業公園項目包括十大功能區:農業文化展示區、科技成果展示區、現代農業示範區、花卉苗木展示區、現代苗木培育推廣區、農業采摘體驗區、水產養殖示範區、滴灌示範區、民俗體驗區、休閑養生度假區、商務服務區。
發展形勢
蘭陵國家農業公園已完成農業展覽館、農業展示廣場、遊客中心、現代農業展區、有機蔬菜推廣及采摘體驗區等建設。知青文化園、郁金香博覽園、蘭園等項目正在有序推進,景區旅遊元素逐步豐富完善。蘭陵國家農業公園先後升級改造了5萬平方米智能溫室、農業展覽館、農業文化廣場、華夏菜園、錦繡蘭陵、農菜園、濕地公園、熱帶雨林博物館、沂蒙山農業博物館、竹林濱水、新天地遊樂場等項目,並已對外開放。
蘭陵國家農業公園-巨型南瓜
景區內外環境采用遠程監控、智能室溫、無土栽培、立體種植等現代農業科技種植的近千種高檔蔬菜瓜果。壹年四季,郁郁蔥蔥,五光十色,讓遊客們目不暇接,流連忘返。如來自法國的品種番茄樹,生長周期2年以上,每株占地60平方米,可連續結果1.2萬個以上;茄子樹,每株樹冠寬度25平方米,累計結果2000多個,1產量約300公斤。此外,還有甜椒樹、紅薯樹、巨型南瓜等,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休閑,體驗其中的樂趣。
案例2-中牟國家農業公園
項目概述
中牟國家農業公園位於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主要涉及雁鳴湖鎮三個村:東張東村、韓寨村、朱古村。北至梁雲河,東南至丁村溝,西至中東路。三面環水,壹面有路,占地1萬畝,計劃總投資35億元。
中牟國家農業公園是集休閑觀光、采摘體驗、旅遊度假、養生為壹體的都市型現代農業休閑公園。
按作用分類
中牟國家農業園分為六大功能區——設施農業種植示範區、優質水產養殖示範區、農業文化創意園、花卉高科技示範區、精品果蔬示範區、綜合經營示範區。
中牟農業產業園-園區水系工程意向圖
重點工程:公園水系工程
中牟國家農業公園水系工程前身為都市現代農業示範區北部先導區水系工程,是中牟縣都市區現代水城八大建設內容之壹。園區水系規劃範圍5.3平方公裏。通過區域內防洪排澇、水資源配置、水質保護等建設,構建“水景觀、水文化、水生態”協調有機結合的水生態環境體系,使公園呈現出“綠水、碧水、美景、鳥語花香”的誘人景象。
中牟國家農業公園建成後,將與園區外的5000畝水面、雁鳴湖景區、鏡泊山莊相呼應,形成群體效應,為鄭州的旅遊景點再添壹景。
案例3-龍壽洋國家農業公園
項目簡介
龍壽洋國家農業公園又稱龍壽洋萬畝田公園,是瓊海市“建設園林城市,建設幸福瓊海”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在項目開發中,將以“不占地、不砍樹、不拆房、就地城鎮化”為原則,建設成為集生態、環保、現代農業產業化為壹體的新型城鎮化示範區,形成“園中之城、山水之村、人”。
發展優勢
壹是農田基礎設施好。龍壽洋自流灌溉面積大,農田灌溉基本解決。農田改造工程建設了46條田間道路、19條生產道路、26條村道、36條排灌渠道,基礎設施建設較為完善。
二是鄉村景觀優美,生態環境良好。龍壽陽十分重視生態文明村建設,農村農民註重家居環境的改善,家家戶戶房前屋後都種上了鮮花和景觀樹,壹年四季花香四溢。
三是農業景觀獨特,田地縱橫交錯。龍壽洋周邊的農民善於按季節安排田園農業,在坡地上種植南藥和橡膠、辣椒、檳榔、益智等熱帶水果,在農村種植水稻和反季節瓜菜,田野四季常青。
第四,鄉村建築和民俗文化獨具特色,具有很大的開發和欣賞潛力。龍壽洋鄉村建築既有中原文化的痕跡,又有南陽文化的特色。此外,民俗,眾多的民間工藝,婚姻習俗,生育習俗,節日習俗和傳統節日都非常有特色。
五是必經之路,位於博鰲和潭門漁港。龍壽洋位於博鰲和潭門港的必經之路。借助壹年壹度的博鰲亞洲論壇的品牌,非常有利於規劃龍壽洋的產業發展,打造田園景觀,充分發揮集聚效應的區域優勢。
項目設置
龍壽洋國家農業公園規劃了17個建設項目,包括龍舟廣場、儒家文化廣場、溫室蔬菜基地、蘭花基地、草莓基地、垂釣區、蓮藕基地、檳榔谷、蔬菜基地、農家樂等。蔬菜基地將重點為城市遊客建設私人菜地。農業基地、農家樂等項目由政府投資,當地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形成現代農業形態,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