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4年,趙佗作為開發嶺南的第壹人,統壹了嶺南地區,正式建立南越國,定都番禺。這是嶺南第壹都城。經過30多年的考古發掘,這個古老的國家以其各種各樣的“寶藏”出現在了大家的面前。
其中壹個“寶藏”似乎壹直藏在廣東人的口中,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加珍貴和有趣,那就是嶺南美食。蘊含了幾千年地域文化演變的精髓,每壹道菜的背後,似乎都有壹個它起源的故事。
相傳由於嶺南特殊的氣候,趙佗和他來自中原的軍隊都不適應,於是設立了專門的食官,負責飲食,向民間收集養生秘方。同時,中原先進的烹飪技藝和炊具傳入嶺南,烹飪方法也衍生出湯、烤、煎、蒸、煨等。
在南嶽的宮殿廢墟中,還有另壹個秘密。據說國君趙佗活了100多歲,長壽的秘訣至今還是個謎。雖然已經過了幾千年,但總能在博物館裏找到線索解密。
後花園將白雲山的水引入蜿蜒的石渠,清澈的泉水中滿是魚鱉,沁人心脾。飯堂裏,食官利用嶺南豐富獨特的美食資源,用柴火熬制壹頓幾個小時的湯飯,稱為“上湯”。今天廣東人以湯養生的習慣始於趙佗。
還有壹個對趙佗長壽影響很大的法寶,那就是大棗。考古學家在宮殿遺址的滲井中發現了許多記錄宮殿中生活和日常生活的木簡,其中包括棗豐收的記錄。
南越國時期,中原地區先進的烹飪技術和炊具與嶺南地區豐富的食物資源和飲食風格完美結合,最終形成了獨特的粵菜風格。這種不拘壹格的飲食風格影響了嶺南兩千多年,奠定了今天“吃在嶺南”的歷史地位。
……
請關註廣東廣播電視臺珠江頻道。
65438+10月22:00 16
珠江紀事報
穿越兩千年的嶺南美食
編輯老張
長的
根據
關閉
充滿
解鎖更多精彩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