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吃清淡的食物對身體有什麽好處?

吃清淡的食物對身體有什麽好處?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清淡飲食是在飲食均衡、營養合理的前提下,口味相對清淡的飲食,主要表現為“四少”:少油、少糖、少鹽、不辣。

為什麽要清淡飲食?

長期食用刺激性太強的食物,如重鹽、辛辣等,容易刺激我們的消化系統,增加身體負擔,引起內分泌失調、便秘、上火等癥狀,甚至導致高血壓、肥胖甚至癌癥。清淡的飲食可以保證我們消化系統的正常運轉,保證營養的吸收和廢物的排出,有助於養生。因此,養成清淡飲食的習慣對我們的健康非常重要。

清淡飲食的標準

清淡飲食的標準以營養均衡為基礎,具體比例可參考中國居民膳食金字塔。在此基礎上少油少糖少鹽不辣就是清淡飲食。

1,少油

營養學家建議每天的油脂攝入量應保持在每公斤體重1-2g。比如壹個體重60kg的人,每天需要60g-1.20g的油,根據油的來源不同,攝入標準也不同。壹般來說,動物油的攝入量是20g,植物油的攝入量是40g。然而,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的建議,壹個人每天攝入的食用油不應超過25g(半兩)。這25g不僅包括家裏做飯用的食用油,還包括吃豬肉等食物消耗的油。

2、少吃糖

這裏的糖是指蔗糖。過量食用蔗糖會導致體重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兒童容易蛀牙。現代營養學中健康吃糖的標準是:每天每公斤體重吃糖0.5克,即體重60公斤的人每天吃糖應少於30克。

3、少鹽

食用鹽就是鈉鹽。鈉攝入過多會增加腎臟負擔,導致血壓升高。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數據顯示我國人均食鹽攝入量已達12克/日。

4、不辣

近年來,人們的口味逐漸變重,偏愛辣椒、蔥、姜、韭菜、蒜、香菜、辣椒、蔥等辛辣食物。但這些食物吃多了,容易刺激消化系統黏膜,引起上火、口腔潰瘍、腹瀉等癥狀,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中醫還認為,刺激性食物有“發散”作用,吃多了容易“耗氣”,可能導致氣虛耗氣。

二、什麽是真正的清淡飲食?1,光是淡淡的味道。

清清爽爽,不會太油膩;清淡是指口味清淡,不要放太多鹽。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健康成年人每日鹽攝入量上限應由6克降至5克。但如果在烹飪中完全放棄鹽和醬油,那就大材小用了。清淡不是不吃鹽,而是要適度。

2.清淡飲食並不意味著不吃肉。

有人認為“清淡飲食”就是缺油少肉的飲食,即最好不吃肉,只吃蔬菜和水果。於是,人們開始刻意追求所謂的“清淡飲食”:放棄壹切動物性食物,放棄油脂等,每天用蔬菜水果代替壹切食物,直到情緒低落,身體虛弱,也不改正。

如果妳是素食主義者,失去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將是危險的。嚴重的話會導致腦損傷和疾病。壹般情況下,可能會出現許多不適癥狀,如無精打采、精神不振、體力不支、免疫力低下等。

妳不能過分。這樣的“清淡飲食”,尤其是長期缺乏蛋白質和脂肪的飲食,會給健康帶來更大的威脅——營養不良使人的抵抗力急劇下降。

3.清淡飲食的必要條件

飲食清淡的條件:食物要多樣化,主食以谷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常吃牛奶、豆類及適量的魚、禽、蛋、瘦肉。只有這樣,膳食中的蛋白質、脂肪等營養成分才能滿足人體的基本需求。在此基礎上,提倡清淡少鹽,控制脂肪和鹽的攝入,才能真正促進健康。特別是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簡單過度的素食可能會影響他們的發育。

為了健康,我們提倡均衡飲食,合理營養。在這個前提下,清淡飲食是正確的選擇。

4.清淡的飲食不是沒有鹽。

其實所有的食物都含有鹽的主要成分鈉,只是含量或多或少,比如海鮮、香腸,少像蔬菜、水果,甚至用發酵粉蒸的饅頭裏也少不了鈉離子。鈉攝入過多會導致高血壓和腎功能損害,提倡限鹽其實就是限制鈉的攝入。即使是營養學中定義的“無鹽飲食”,也不是指真的不碰鹽,而是指每人每天通過食物攝入的鈉約為1000 mg(不包括調味品中的鹽成分,如味精、鹽、醬油、醋等。),相當於3克精鹽。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建議,這已達到人均每日鹽消費量的壹半以上。

控制鹽的量,不需要太機械,也不可能控制的那麽精確。要樹立“控鹽”意識,盡量少吃或不吃市場上賣的熟食,使用定量小勺,不吃或少吃高鹽食物,如味精、蠔油、醬油、鹹菜、熟食等。烹飪時,盡量用醋、洋蔥、大蒜、胡椒、芥末等調味。來增加食欲。

合理的飲食結構和少鹽、少油、少脂肪的飲食習慣,不僅可以保持體重不超標,更重要的是可以預防“三高”、冠心病、中風、心肌梗塞等各種慢性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