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從古至今有沒有壹本在智慧和境界上超越《道德經》的書?

從古至今有沒有壹本在智慧和境界上超越《道德經》的書?

打個比方:我把《道德經》當成西方哲學的大綱。

拿大家都熟悉的唯物辯證法三大定律中的壹個量變來引起質變。

比如妳壹直給駱駝加稻草,駱駝最終會因為承受不了而倒下。這是量變導致質變的壹個例子。量變是稻草的不斷增加,質變是新現象,即“駱駝倒了”。

這個例子有《道德經》裏的意思。而《道德經》則更加完善,認為新的現象,即質變,是不平衡造成的,而不是某個量的增加。

比如可以給駱駝持續的力量,讓他成長,所以稻草永遠壓不死駱駝。

駱駝的倒下不是因為稻草的增多,而是駱駝的力量和稻草的力量不平衡。

也就是說,如果妳壹直往桶裏加水,水最終會溢出來。但同時不斷加高桶,水就永遠不會溢出來。

假設壹股冷風吹來,駱駝突然覺得渾身無力,沒加稻草就倒了。

所以不是量變導致質變,而是不平衡導致質變。量變是直接原因,不平衡是根本原因。這就有點像西醫認為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而中醫認為感冒是由體質失衡引起的,即病毒與機體免疫力失衡,病毒太強或免疫力太低都會引起感冒。根據中醫理論,治療壹種疾病至少要有兩種方法,即去強扶弱。在感冒的情況下,是為了殺滅病毒或者增強免疫力。

辯證法的另外兩個規律,對立統壹和否定之否定,其實就是《道德經》裏的意思。但《道德經》更徹底,有壹個必要性的概念。又復雜了。我壹直在想,西方的哲學家有沒有很多讀過《道德經》。

看看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再看看康德和馬克思。幾乎所有的西方哲學家都逃不出《道德經》和《易經》的範疇。無論理性主義、唯心主義、唯物主義,都有《道德經》的影子。所以我把《道德經》作為西方哲學的總綱。理解了道德經再回去讀希哲真的很容易。

但是道德經太復雜了,理解不了。我只能說哲學不好理解。中學時受金庸影響,讀了道德經,但什麽都不懂。可能每個人理解不壹樣,甚至造成誤解。

中國不缺哲學,中國缺的是研究哲學的方法論邏輯,他缺的是壹個像蘇格拉底壹樣不斷質疑和發問的哲學家。如果他生在中國,儒家思想早就崩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