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省美食聞名於世,讓外國遊客對臺灣省小吃贊嘆不已,位列臺灣省印象第壹。然而,他們經常在外面吃飯,或者吃得太甜,吃太多油,或者暴飲暴食等。然而,不良的飲食模式也造就了許多肥胖、中等身材的人,成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壹員。
針對人們對潛在“糖”的危害缺乏“認識”的問題,包裝食品中強制標註“糖含量”的措施開始實施。但是,面對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糖”,還是有很多“眉毛”需要人們關註。
散裝食品的含糖量是“盲”的,未知的。
泰安醫院營養師劉壹力指出,根據厚生勞動省剛剛實施的《包裝食品營養標簽註意事項》,已經增加了糖含量作為強制項目,生產企業必須匯總產品中的糖含量(包括額外添加的糖和食品本身)進行標註,即目前包裝食品的營養標簽應當顯示“碳水化合物”的總糖含量,並明確標註“糖”。
其中,“碳水化合物”是指“糖”,“糖”是指“單糖”和“雙糖”的總和,“膳食纖維”是指由三種以上不能被人體小腸消化吸收的單糖聚合而成的可食用碳水化合物和木質素。在碳水化合物熱量的計算中,碳水化合物(含糖)按每克4卡計算,但標有膳食纖維的按每克2卡計算。
對於糖尿病患者等需要限制糖分攝入的人群,新實施的包裝食品營養標簽更方便他們計算熱量,控制飲食;對於普通大眾來說,也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吃了太多的糖,對影響身體健康有疑慮。
但劉壹力提醒,面包、餅幹、散裝零食、奶昔飲料等。,不屬於“包裝食品”的範疇,由生產廠家自行管理,除非經過檢測,否則不知道其中含有多少砂糖、冰糖、果糖或高果糖漿等“精制糖”。
■女性1天限4立方。
■男性1天限量4.5立方。
要用糖來品嘗,我們講究的是生活品質。當我們註意健康時,糖越少越好。劉壹力指出,由於精制糖不在營養素推薦範圍內,在體內最好不要食用,因此沒有“每日參考值”可循。與“碳水化合物”屬於“糖”不同,它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每日參考值300克(4歲以上)。
但從攝入量的上限來看,糖的攝入量不應超過總熱量的65,438+00%。如果每天攝入的總熱量為1600卡,女性上限為8糖,男性上限為9,方糖上限為15克,那麽女性不超過40克,男性不超過45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的建議,較理想的糖攝入量應減半至總熱量的5%以下,即女性不應吃超過4 (20g)塊,男性不應吃超過4.5 (22.5g)塊。
如果只是看含糖量的克數,還是覺得概念模糊,可以直接換算成主食的量,即每15克糖相當於1份主食。吃30克糖相當於吃半碗飯(即2份主食),但實際上糖的營養價值並不能代替糖。
當心血糖飆升的六大飲食陷阱!
很多人喜歡吃白米飯、面包、面條等澱粉類(碳水化合物)的白色食物,也喜歡吃小時候的蛋糕、甜點等精致食物,油炸食品、快餐,甚至含糖飲料。這些臺灣省人愛吃的美味導致國人飲食無節制,血糖容易飆升。劉壹力逐壹分析這些“糖”或“糖”的飲食陷阱。
●澱粉類食物:幾乎每天吃的白米飯、白面包、白面條、白饅頭等白色食物,都是高GI(升糖指數)食物,而且大部分都是精致食物。如果妳吃得太多,餐後血糖水平就會很高。
●糕點類食物:鳳梨酥、餅幹、酥餅、蛋糕和?子等。,是下午茶最受歡迎的小吃。在制作這些蛋糕的過程中,白糖、冰糖、蜂蜜、果糖或果葡糖漿,以及反式脂肪如淡奶油、奶油、蛋糕粉等。,缺壹不可。因為都是高油高糖的食物,壹不小心吃多了,血糖很容易飆升。
●含糖飲料:汽水、可樂或用手搖杯泡的茶都是含糖飲料,是明顯的“糖”食物,果糖是最常添加的。研究發現,果糖吃多了對人體不好,會產生胰島素抵抗,血糖過高,會影響人體的新陳代謝,長期容易患糖尿病。
●牛奶:很多人不知道牛奶含糖。本來1,壹天2杯就夠補鈣了,但是有些老人認為1壹天喝三餐甚至五杯就可以補充蛋白質,所以糖的攝入量增加,容易影響血糖變化。
●油炸食品:油炸食品,如鹹酥雞、雞排、漢堡、薯條等。,含有澱粉,脂肪高,熱量高,會影響糖和脂肪的代謝,不利於血糖的控制,糖尿病人應減少食用。
●水果:芒果、荔枝、榴蓮等。都是高甜度高熱量的水果。夏天容易吃多導致血糖高;但也要特別註意,半個番石榴或1.5的低甜度獼猴桃相當於1的水果(半碗),兩個酸味的檸檬也相當於1瓶養樂多的含糖量,更容易因為吃多了而使血糖升高。
解開血糖控制錯誤的迷思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限制“糖”是壹個基本原則,但是有壹些常見的誤區,誤導避免高血糖。劉壹力分析如下:
問:可以通過多吃健康食材來控制血糖嗎?
答:有些養生食材不壹定是能控制血糖的食物。並不是說吃東西沒有節制。像五谷雜糧飯或紫米,是壹種膳食纖維含量高的食物,有助於穩定飯後血糖,但含糖熱量與白米相同;燕麥有利於延緩餐後血糖的上升,但與“只吃1碗燕麥”和“吃半碗燕麥+1盤蔬菜+1片魚”相比,顯然後者在控制血糖方面會優於前者。
問:常見的網絡偏方可以相信嗎?
答:改善血糖的常用偏方。壹種是“黑白木耳飲料”,原本是對牙齒不好、蔬菜吃得少的老年人,有助於補充膳食纖維,穩定血糖。但香精中常加入蜂蜜或糖,導致血糖控制不佳。第二,“秋葵泡壹夜就喝”,其實就是利用了其豐富的水溶性膳食纖維,不過還是直接吃比較好,效果更好。泡水是沒必要的。第三種是“薏米燉排骨”,當零食吃,降血糖。反而增加了正常三餐之外的熱量。用大麥種子代替主餐中的白米更好。
問:糖尿病人的“特殊營養配方”可以作為日常飲品嗎?
答:專門為糖尿病患者設計的“特殊營養配方”,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和糖類,往往存在被誤用的“盲點”。通常標註1瓶,但有些老人視力不好,沒註意。他們認為它是用來補充蛋白質的,甚至是作為日常飲料,經常被誤用或過度食用。事實上,他們應該先咨詢專業的營養師,並在日常飲食中混合這些營養配方。
問:空腹喝酒會導致低血糖嗎?
答:空腹飲酒時,酒精會抑制血糖升高,甚至可能導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如果還需要飲酒,建議適量飲酒。對於女生,以不超過1酒精當量為原則,即啤酒360c.c,自釀葡萄酒(如紅酒)150 c . c,蒸餾酒(如威士忌)45 c.c男孩不應超過2酒精當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