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陸毅太英宮簡介

陸毅太英宮簡介

據史料記載,老子出生在楚國古縣曲仁裏。古縣曲仁裏,據說在今天的河南省鹿邑縣。歷史上鹿邑縣有很多寺廟,但近代大部分被毀,現在只剩下太清宮和老君臺。

太清宮位於縣城以東5公裏的隱山上。建於東漢顏夕八年(165),原名老子廟。唐高祖武德三年(629),李淵追認老子為祖,並以老子廟為祠堂。666年,唐乾豐元年,老子被尊為“太上皇軒轅”,建紫極宮。唐光宮元年(684),武則天追認老子的母親為“先天皇後”,並建“洞宮”供奉她。唐玄宗天寶二年(743),改紫晶宮為“太清宮”。

太清宮分為前宮和後宮,由徐莉隔開,以“靜河”為界,河上“匯賢橋”相連。前宮住大路,後宮住昆路。前朝後宮占地720殿,有600余亭。前宮立於午門,禦道直。庭院以太極堂為中心,周圍有奇緣堂、五嶽堂、南鬥堂、無物堂、靜閣。太極堂內有壹尊老子雕像,堂前有壹座銅鑄八卦高爐,堂側有壹根鐵柱,據說是老子的“鞭趕山”,也是老子作為柱子的歷史象征。寺東有壹口井,據說是我出生時在九龍洗澡的地方,所以叫“九龍井”。院中石碑雕成林,顯得莊嚴肅穆。

太清宮在唐末毀於大火,壹片廢墟。宋代重建。宋大忠帝祥符七年(1014),真宗巡視太清宮,舉行大量祭祀儀式,並在宮殿東側題寫禦書《先天皇太後頌碑》,擴建殿宇。北宋末年,太清宮毀於大火。它在金元時期重建。元十五年(1335),韓林兒在亳州稱帝,下令拆除太清宮,運到亳州建宮。明朝萬歷七年(1579),太清宮再次修繕。清康熙十七年(1678),由道生等人重修,七年完工。在現代,它被戰爭摧毀了。現在只剩下前宮的太極殿、後宮的三聖母殿、娃娃殿和唐碑、宋碑、金碑、元碑、清碑。

老君臺,位於縣城東北角,是老子登高成仙之地,故原名“登高仙臺”、“拜仙臺”。宋六年(1013),改稱“老君臺”。平臺高13米,占地面積706平方米。整個平臺由古磚堆砌而成,由24個平面圍成圓柱形,平臺周圍建有70厘米高的圍欄,類似於城墻。舞臺上有三個大廳,壹個是東大廳,壹個是西大廳。正殿有壹尊老子銅像原作,高兩米,鑄工精美。寺門檐下,東西嵌有碑,上書“道德真源”“遊龍遺骨”等字樣。山門東側有壹根原鐵柱,高七尺,徑七寸,突兀無聲地立著。大門下有32層青石臺階,加上正殿壹層,正好是33層,以象征老子壹飛沖天33天的說法。

胡主編:《中國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版),第1667-1668條“老君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