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老柴和他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及其欣賞(三)

老柴和他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及其欣賞(三)

18811 2月4日,彼得·伊裏奇·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D在維也納首演。它由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奏,由小提琴家阿道夫·布羅斯基和漢斯·裏希特指揮。這首協奏曲是柴可夫斯基最偉大的作品,也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協奏曲之壹。然而,它在維也納的首映引起了有史以來最惡毒的評論之壹。維也納最重要的批評家愛德華·漢斯力克在維也納的《新自由》中寫道:

“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是個天才。客觀來說,這也是他那首冗長而矯情的小提琴協奏曲。有壹段時間,它音樂般地移動,而不是沒有精神。但是不久,粗俗占了上風。小提琴不再演奏,它被拉,被撕,被剁。【第二樂章】?慢板在他的最佳狀態,但它打破了,為最後的結局讓路,讓我們陷入了俄羅斯假期的殘酷和悲壯的歡樂中。我們清楚地看到野蠻和粗俗的面孔;我們聽到了詛咒,聞到了伏特加的味道。弗裏德裏希·維舍曾經描述過,壹些低俗的畫讓眼睛發臭。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第壹次給我們帶來了壹個可怕的想法,那就是音樂也可能讓我們耳朵發臭。”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的創作,大概就是情緒激蕩的產物。1877年7月18日至10年10月7日,柴可夫斯基和他的前學生安東尼娜·米留科娃(antonina Miryukova)結婚僅三個月,企圖自殺。1878年2月下旬,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勵下,柴可夫斯基抵達瑞士日內瓦湖克拉倫斯,下榻黎塞留別墅。在此期間,小提琴家約瑟夫·科泰克(Yosif Kotek)經常來訪,並鼓勵柴可夫斯基創作小提琴協奏曲。事實上,優素福·科泰克也是柴可夫斯基在莫斯科音樂學院的靈魂伴侶。

柴可夫斯基在完成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後,本打算將協奏曲獻給科泰克,但他已經處於輿論壓力之下,因為當時歐洲對同性戀的容忍度還很低。他最後把這首協奏曲獻給了他在莫斯科音樂學院的同事和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萊奧波德·奧爾。遺憾的是,當奧爾看完鋼琴譜後表示獨奏部分“無法演奏”時,柴可夫斯基再次深感痛心,開始修改這部長達兩年半的協奏曲。直到協奏曲終於登臺,奧爾才意識到自己錯了。他不僅向柴可夫斯基道歉,還親自學習了“無法演奏”的小提琴部分,成為該協奏曲最偉大的倡導者之壹,並把他介紹給自己最好的學生,包括米沙·艾爾曼和亞莎·海菲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