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老年人吃海鮮有很多好處,但也要註意很多細節。

老年人吃海鮮有很多好處,但也要註意很多細節。

海鮮蛋白含量豐富,味道鮮美,深受大眾喜愛。營養專家認為,海鮮,包括魚、蝦、蟹和貝類,是我們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

專家提醒:

註重健康的中老年人應多吃海鮮,最好每周2-3次,每次100g,因為海鮮中的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抗凝血,從而降低中老年人患冠心病、高血壓、中風的概率。

中老年人吃海鮮有好處,但不要隨意吃。海鮮攝入不當也會對身體產生不利影響,尤其是體質相對較弱的中老年人。以下是壹些需要註意的事項:

第壹:壹定要煮熟。

如果人們食用未經充分加熱或烹飪的海鮮,攝入過多的親和素,然後在人體腸道內與生物素結合,導致生物素不足,就會出現四肢皮炎、皮膚和粘膜蒼白、抑郁、肌肉酸痛、過敏、食欲不振等癥狀。海鮮在食用前充分加熱,抗生物素蛋白會被破壞。完全煮熟還能起到殺菌的作用。

專家解釋說:

人體肝臟中有壹種叫尿素合成酶的物質,可以解除人體吸收蛋白質後產生的氨毒性物質的毒性。生物素是這種物質的主要成分。如果中老年人生物素不足,酶活性下降,氨類有毒物質代謝不暢,容易導致高氨血癥。

第二:因為某些疾病不能吃海鮮。

痛風、關節炎、胃酸過多的中老年人應少吃或不吃海鮮,海鮮中嘌呤含量高。有上述情況的老年人,吃海鮮後容易在體內形成尿酸結晶,加重病情;

甲亢老人不能吃,海鮮的碘含量比普通食物高。吃多了會加重病情;

患有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過敏性濕疹的老人也不適合吃海鮮,因為海鮮有“毛”的特性,俗稱頭發;

腸胃不好的中老年人也建議不要吃,容易導致中老年人脾胃虛寒。

第三:正確的認識和良好的飲食習慣。

盡量選擇加熱烹飪。海鮮裏面有很多病菌,還有可能的寄生蟲卵,還有生產加工過程中可能的病菌和病毒汙染,都需要高溫殺滅。所以在吃壹些不加熱的海鮮時,壹定要更加小心,保證新鮮和衛生。

買了活貝類後,不能在家裏存放太久。盡快把它們煮熟。貝類本身細菌攜帶量相對較高,蛋白質分解較快。壹旦死亡,就會滋生大量細菌,產生毒素,其中含有的不飽和脂肪酸也容易氧化酸敗。不新鮮的貝類還會產生更多的胺和自由基,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

吃海鮮最好不要喝啤酒。蝦蟹等海鮮經過代謝後會形成尿酸,尿酸過多會引起痛風、腎結石等疾病。如果同時吃大量海鮮和喝啤酒,會加速體內尿酸的形成。

吃完海鮮後不宜喝茶。因為茶葉中也含有單寧酸,還能與海鮮中的鈣形成不溶性鈣。在吃海鮮之前或之後吃海鮮,會增加鈣與鞣酸結合的機會。建議間隔兩個小時以上喝茶。

海鮮不宜與富含鞣酸的水果同吃,如柿子、葡萄等。因為單寧酸會破壞海鮮中的優質蛋白質,大大降低海鮮的營養價值,要吃的話至少要間隔兩個小時。

這兩種海鮮特別適合老年人吃!

1,魷魚

得益於生產技術的進步,如今魷魚壹年四季都能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它蛋白質含量高,是低脂肪、低熱量的海鮮之壹,其肉中含有大量牛磺酸。老年人食用,可以減少堆積在血管內壁的膽固醇,對預防血管疾病、膽結石、阿爾茨海默病都是不錯的選擇,但脾胃虛寒的人要少吃,有濕疹的朋友也不要吃。

2.帶魚

很多人喜歡吃帶魚,這是壹種性價比很高的魚。由於肉厚刺少,廣受人們喜愛。帶魚能給人帶來補氣、養血、暖胃的作用。老人、小孩、營養不良的人要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