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生長期評價小麥長勢的指標有哪些?
春小麥抗旱性極強,穗短,生長期短,適合春季播種。春小麥種植在冬天非常寒冷的地方。因為冬天太冷不能播種,所以春天以後才種。春小麥主要分布在長城以北。這個地區氣溫普遍較低,生產季節短,所以主要是壹年收獲壹次。主產省份為黑龍江、新疆、甘肅、內蒙古。所以種植春小麥要看地域。天津春小麥播種壹般在3月上旬前就可以完成,施肥時第壹步是施足肥。由於春小麥比冬小麥對磷更敏感,生長速度快,穗分化始於三葉期,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齊頭並進,需要吸收大量肥料。因此,播種時基肥壹定要施足,特別要註意增加磷肥和鉀肥的施用量。在施肥方法上,要掌握淺施肥,深度以7-10 cm為宜。可以使用雙箱播種機,前播肥料,後播。或者單機重播,先播肥再播。二是巧用肥水。註意澆水追肥,結合澆水每667平方米追肥碳酸銨35-45公斤。如果春季沒有澆水條件,播種時可壹次施尿素20-30公斤。由於去年黃淮冬麥區秋雨較大,大量湖泊窪地和棉田因秋季積水或晚茬輪作而推遲小麥播種。很多農民朋友打電話來詢問有沒有春天種的,夏天成熟的,不耽誤夏收的作物。春小麥是壹種適宜的作物,但據我所知,適合黃淮冬麥區種植的春小麥品種很少。筆者談談如何利用半冬性品種種好春小麥,供農民參考。壹、明白冬春小麥的種子在土壤中發芽後,必須經過壹定時期的低溫條件,才能起來發育成結果器官。這個時期被稱為小麥的春化階段。冬性品種度過春化階段所需溫度相對較低,壹般在0℃ ~ 3℃,持續40 ~ 45天。半冬性品種度過春化階段所需的溫度壹般為3℃ ~ 6℃,持續時間為10天~ 15天。半冬性品種在8℃以上也能通過春化,但植株抽穗慢。春性品種春化階段溫度較高,壹般在7℃~ 65438±05℃,5 ~ 8天即可通過春化。因此,在沒有合適的春季品種的情況下,選擇半冬性品種為宜。二、解決春化問題為了使小麥盡快度過春化期,及時成熟,可采用以下方法:1。早點播種。春節前後,氣溫較高,局部地表霜凍約6厘米深時,可抓住時機播種。在未來冷暖交替的情況下,小麥種子通過春化萌發,壹般會及時成熟。2.播種前,將發芽的種子在0 ~ 5℃低溫下處理10 ~ 25天,然後播種。冷處理時註意種子的通風,不宜用塑料布等不透氣的東西包得太緊,因為種子發芽後呼吸強度增大。三、了解春小麥1的生長特性。生育期短,春小麥從播種到收獲需要90天左右。2.營養生長期短,春小麥春播溫度由低到高,日照由短到長。通過春化期很快進入光照期,從出苗到單壟期需要20天左右。3.分蘗期短,從出苗到拔節的時間很短,分蘗少,分蘗率很低。4.根系淺而弱,後期因除肥缺水易早衰。5.耳朵分化早。壹般4片葉進入二棱期,5片葉分化。四、春小麥栽培技術要點1。播種前,將肥條施入地下9厘米深,然後播種至3 ~ 4厘米深。小麥籽粒的養分在三葉期耗盡時,肥料正好供應。2.塗足底肥。如果在入冬前做好準備,將有機肥2000公斤、磷酸銨15公斤、尿素15公斤均勻施入田間,立即進行翻耕,做到“富在腹中”,翻耕深度達到20 ~ 25厘米。冬前不做任何準備,每畝施標準氮肥30 ~ 50公斤,標準磷肥30 ~ 50公斤,適量鉀肥和微肥。3.提前播出,縮小行距。春小麥越早播種越好。小麥在春化階段抗凍性較好,壹般不會出現凍害。春小麥分蘗少,個體小,密植可以獲得更高的產量。壹般行距約為17 cm,或大小行,大行20 cm,小行13 ~ 15 cm。播種量取決於千粒重、發芽率和每畝穗數。壹般畝產穗數在35萬左右,所以播種量在20公斤左右,如果土壤肥力差或者土壤墑情差可以適當增加播種量。4.早期管理。春小麥的胚乳養分在3葉期耗盡,也是在穗分化和分蘗期,需要大量的養分。春天雨水少,麥苗蓋不住地,地面裸露,土壤水分跑得快。因此,春小麥管理宜早追肥、早灌水,促進早期分蘗。兩葉壹心澆頭水,配合土壤肥力差的水施碳酸氫銨35 ~ 40公斤或尿素15公斤,土壤肥力好的推遲到拔節期施肥。原則上,頂水之後應接著第二次水,間隔10 ~ 15天。第二次澆水後,第三次澆水要慢壹點。第三次澆水壹般應在第二節間成型,無效分蘗死亡後進行。5.倒灌漿水。灌漿時註意不要在雨天和大風天澆水,防止小麥倒伏。小麥開花後,每隔15天左右澆壹次水。6.註意防蟲。因為春小麥莖葉比冬枝嫩,更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害。因此,春小麥比冬小麥更應加強病蟲害防治。(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王金龍薩德山)摘自《河北科技報》:春小麥1高產栽培技術措施。整地、整地、施農肥(1)整地:為保證早春頂播保苗,麥田在入冬前應全部施農肥,耙平、修剪、濕潤、無雜草。(2)畦面準備:對於水澆地,要做好排水系統的配套,畦面要做好灌溉準備。邊界寬度壹般為1.2-1.3m,長度為20-40m。畦面的寬度和長度應根據地形和土地平整程度確定,以保證均勻和方便的灌溉。(3)施足農用肥料。每畝施優質農肥3000公斤以上,耙平施勻,連續畦作。(3)冬灌:在冬季至日和小雪期間,每畝灌水80立方米左右,上層土壤含水量達到17-18%,下層土壤含水量達到20%。2.選擇良種,做好種子處理。①水澆地選擇矮抗倒伏品種;旱地選擇耐旱品種。(2)選種:風選、篩選,或用鹽水(18-20%)和泥水選種(鹽水選種後用水沖洗2-3次,陰幹即可播種)。(3)曬種:播種前7-10天,晴天曬2-3天皮。曬幹種子可以減少病蟲害,提高發芽率,增強發芽勢。④化學藥劑拌種防治病蟲害⑤做發芽試驗。3.適時播種,提高春小麥品質。①我省春小麥適宜播期壹般為3月10 ~ 25。當土壤凍結5厘米時,就可以播種了。在氣溫回升較晚的年份,要抓住氣溫回升的由頭,在寒流到來之前搶種,最好不要種四月麥。②確定播種量。水澆地保苗不少於40-45萬株,旱地約35萬株,每畝用種約20-22公斤。③提高播種質量,保證合理密度。行距為25-20厘米,播種深度為3-4厘米。截齒要開溝,防止開溝深淺不壹,防止開溝過深,保證行距;機播要保證壹定的播種寬度。無論采用哪種開溝方式,溝都要直、深、淺,播種要均勻,覆土要嚴密。播種後要及時鎮壓,爭取苗權,苗齊,苗壯。4.科學施肥整地不施肥,播種時施優質農肥1000斤。每畝口服肥料施10-15公斤二銨或含氮、磷、鉀及多種微量元素的復合肥25-30公斤。1心2葉施氮50-60公斤;孕穗期追施氮肥10-15 kg。孕穗期至開花期葉面噴施肥料,對延長葉片功能、促進早熟、增加粒重有明顯效果。0.2-0.3%的磷酸二鉀或1%的尿素。每畝用50公斤肥液,噴1-3次。5.適時灌溉春小麥。在幹旱地區,4、6月份的壹些幹旱年份,灌溉條件要做好高產水灌溉。壹般需要灌溉4-5次。第壹水早(2葉期),第二水巧(節水),第三水第四水缺壹不可(孕穗期和灌漿期),小麥黃葉要掌握好。(1)2葉期灌水:2葉1核時,小麥幼穗分化開始,肥水快速積累增加。結合追肥和灌水,可促進大穗,為高產奠定基礎。(2)拔節節水:小麥拔節期是小花分化期,決定每穗粒數。但如果小麥第壹、二節間伸長不固定,漫灌容易造成基部節間過長,造成倒伏。所以拉水的時候要巧妙灌溉。如果植物健壯,土壤肥力充足,含水量好,就不需要灌溉或少灌溉。灌水壹定要輕,或者推遲2-3天。(3)孕穗期的水分:孕穗期是小麥雌雄雄蕊分化形成的階段。適時灌溉可使其良性發育,提高結實率,增加穗粒數。(4)灌漿水:可防止小麥上部葉片過早枯萎,增強抵抗幹勢風的能力,增加籽粒的千粒重。(5)小麥黃水:小麥即將成熟,正值高溫季節。灌溉可以改善田間小氣候,增加土壤和空氣濕度,避免高溫催熟。小麥抽穗後重心上升,抗倒伏能力減弱,灌溉不當容易引起倒伏。所以抽穗後要註意水量,不要在大風天灌溉。6.加強田間管理(1):當麥苗長到2-4片葉時,水平松土1-2次,深度2-2.5厘米。整地質量差、土塊多、土壤水分高的麥田不適合種小麥。(2)壓青苗促分蘗:壓麥苗可提高土壤水分和抗旱性,促進生根、分蘗,防止掉苗。當小麥長到2-3片葉子時,踩或壓綠苗1-2次。但苗弱、土壤潮濕的地塊,不能壓小苗。(3)化學除草和病蟲害防治;(4)噴施矮壯素:為防止倒伏,對密度大或有徒長傾向的麥田,或抗倒伏能力差的品種,應使用120g矮壯素,並噴施50 kg水。麥苗3-4片葉時,分蘗末期和拔節期開始噴施效果最好。(5)排水:如果小麥灌漿後、成熟前雨水過多,應及時排幹田間積水,防止根系缺氧過早死亡。7.小麥適時收獲的最佳時期是蠟熟期,此時小麥籽粒幹物質積累最大,加工面粉的品質也最好。小麥蠟熟期,麥穗變黃,籽粒飽滿成漿,含水量約為16-18%。目前大部分地方小麥收獲較晚,麥粒營養物質回歸稭稈,稭稈變軟,容易掉落掉落,導致減產,影響小麥品質。同時,麥收季節正值雨季,麥收要及時收割脫粒。清了麥田,還要爭取農時,搶下壹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