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壹個賣豬肉的小販引起了公眾的關註。從985大學畢業後,廖因為多次投資失敗而承受了巨大的經濟壓力。為了還清200萬元的債務,他辭職在柳州某菜市場開了壹家豬肉店,以期早日還清債務。他的故事經媒體報道後,很快為大家所知。
廖考上“985”大學後兩次“賭博”,後辭職擺攤賣豬肉還債。
其中壹個很大的“賭註”是,他賭了近80萬元和654.38+0.2萬元買的房產,可以實現財富的自由。但不幸的是,他賭輸了。
第二次大“賭”,負債200萬,賭上了工作,賭上了在菜市場賣豬肉當屠夫,賭上了自己的快速翻身,實現了自己的“詩和遠方”。
這次他會“賭”成功嗎?或許,時間會給出答案。
30歲,來自豬肉哥。
淩晨5點多,到了柳州市柳南屠宰場,廖在生自己的氣。此時,他壹直在從屠宰場拉豬肉回菜市場。這是他賣豬肉以來第三次睡過頭了。在過去的半年裏,廖每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晚上12收拾攤位,淩晨3點起床,3點半去屠宰場,5點趕回菜市場,這樣他就能抓住早市的黃金時間。如果他去屠宰場晚了,他擔心如果挑不到滿意的豬,他壹天的收入會受損。
兩年前,廖還是柳州市的壹名文員。他從來沒有想過,30歲的他會滿身油漬,穿著雨鞋,拿著鐵鉤,進入屠宰車間。耳邊是震耳欲聾的嘶嘶聲,眼前掛著白花花的豬肉,鼻子裏全是血腥味、油膩味和焦豬毛味。壹次在屠宰車間,廖生病了。現在,他看起來很平靜。
選好豬後,廖用鉤子鉤住豬嘴,叫屠夫幫忙把豬趕走。就在墻的對面,屠夫拿了壹把十幾厘米長的刀,紮進了豬的脖子。血出來了,滴到池子裏。屠夫只負責做壹把刀。看到豬還在掙紮,廖立即補了壹刀。如果不是被刀殺死,豬的掙紮會造成排酸,影響肉質。
經過殺豬、放血、剃毛、清洗等壹系列流水線作業,白花花的豬肉被推出來吊著。擡起車後座後,廖把豬攤開,他提著水桶去打包。
就在廖準備開車離開的時候,發現後輪的輪胎漏氣了。他花5000元買了這輛二手的鈴木北鬥星,半年開了3萬多公裏。
壹大早,廖就忙著擡起胳膊給擦臉上的汗水。車廂裏塞滿了油膩的生肉,廖已經習慣了。為了提神,他壹天抽兩盒煙,有時還嚼檳榔。他有空的時候會睡著三秒鐘。
“不幸的理想主義者”
廖評價自己是壹個運氣不好的理想主義者。欠了200萬的債,“可能只是打工吧。”
2022年6月4日,65438,廖辭職,前期還債的日子壹直維持了壹年。他開著車,直播著貨,拆東墻補西墻,最後洞越來越大。“我決定讓它爆發出來,這樣我才能更好地面對它。”很難受,很害怕,很絕望,他找不到更多的詞來形容辭職時的狀態。
2022年,廖借給壹個朋友80萬元。他想投資朋友,“賭”朋友能為自己“鋪路”。沒想到,朋友因為沒錢跑路,在貸款公司投了2000多萬。而廖的80萬元有自己的存款,是向朋友借的,更多的是銀行。
不幸接踵而至。廖把父母買的房子賣了,投資654.38+0.2萬元的兩套酒店式公寓也壞了。
“我賭輸了。”2022年,廖開始陸續收到錢,信也完全停了。每天,他的手機響無數次。“都是欠債。沒錢有什麽用?”
廖莫礪鋒辭職後,他想和他的朋友去旅行。相機,帳篷,爐子都買好了,無人機執照也考好了,出行攻略也做好了。但就在他們打算離開之前,疫情爆發了。“我的夢想還沒開始就結束了。”廖苦笑了壹下。
之後,廖直播賣螺螄粉,交代過,但全部收入平平,最後放棄。“對錢的執念讓我走了很多彎路。”回顧這些經歷,他承認自己壹直是幸運的。
帶廖入行的朋友比他小壹歲,但他入行已經12年了。朋友去年賣豬肉賺了70多萬,這讓廖很眼紅。為了還清債務,廖考慮過賺快錢。結果他從拿著筆變成了拿著刀,成了壹個起早貪黑的豬肉販子。
以每月收入3萬元計算,廖需要五六年才能還清200萬元的債務。
大學畢業後壹度迷茫。
廖1991出生於柳州市柳江區兩河村。在廖的農村老家,有幾棟很顯眼的別墅,是村裏最早賣豬肉的人蓋的。從賣豬肉起家,他們擁有上百萬元的資產。
“我兒子很老實,也很膽小。”說到債務,廖的眼圈紅了。2022年,債務打到了廖的父親身上,家庭瞬間“爆發”。這個父母眼中可愛的孩子,把家裏引以為豪的“鐵飯碗”都“賭”上了。
父母都是農民。上有三個老人,下有五個孩子。家裏除了種葡萄、芭蕉、水稻,還有豬。每年開學前,廖的父親都需要賣豬來湊足5個孩子的學費。每次提到養豬,廖父都很生氣。“我以前在家養豬。讀書有什麽用?”
廖有壹年高考的時候,只過了二本線。“當時,有壹個想法。不好好學習,考不上好大學,就沒有未來。”結果復讀那壹年他幾乎進入瘋狂狀態。全村公認的聰明男孩,逆襲了壹年,考上了吉林大學。2022年,廖從吉林大學法律系畢業,畢業壹年後考入柳州市。
畢業的時候,他也想過考研。當時柳州壹家銀行在學校,他覺得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廖在壹家銀行實習了壹個月。“天天給別人數錢,沒意思。算了吧。”他決定離開。
廖不知道他要做什麽,所以他呆在他姐夫的中醫博物館裏。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泡茶”,給來這裏的“成功人士”泡茶。他覺得自己在這裏開闊了眼界,見識了“有錢人”的生活狀態。正是在這短短的兩個月裏,廖變得急功近利。他後來的投資債和這段經歷有很大關系。
他確實做過外賣快餐、物流、電商,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壹個“數”的收獲。當時團購還不流行,但他已經開始走團購的路線了。“我到現在都不覺得那種方式有錯。”後來和合夥人產生了分歧,他的創業之路就此結束。
2022年,廖的四姐正在準備考試,建議他也試壹試。“我通過了壹周的筆試培訓。”那壹年,他考上了柳州市,與四姐同時“登陸”。他的家人非常高興。
債務爆發時的婚禮
在前妻眼裏,廖是個敢做敢當的人。
和廖是高中同學,後來考入建築大學學習管理。畢業後的壹次偶然,兩人又相遇了。
在成為壹家豬肉攤的老板娘之前,羅靜曾在深圳華為公司和柳州建設集團工作。羅靜翻出朋友圈的照片,穿著白色連衣裙,化著精致的妝,坐在辦公室裏。現在,她留著短發,穿著牛仔褲和帆布鞋,每天面朝天空。
羅靜於2022年辭職,開始經營自媒體和電子商務。“我喜歡自由,收入也比較高。”羅京有四五個,壹個月最多能賺四五千。
答對了,羅靜。
廖的債務爆發後,堅持要和他結婚生子。周圍的許多人都欽佩羅靜。這個看似文弱的女生,其實壹直在規劃,“細分200萬,只要努力就能還上。”廖的計劃是自己賣豬肉。後來,當他發現自己太忙時,羅靜也來幫忙。
“我以前沒去過菜市場,也沒做過家務。”羅靜拿起刀,使勁切排骨。
為了不影響妻子,和妻子廖離婚,供孩子上學。但是羅靜沒有離開,她仍然和他壹起賣豬肉。業余時間可以寫十幾篇文章,更新她。
“還清債務後,還可以穿得漂漂亮亮的去逛街。”羅靜顯得很平靜。
“他和我們有什麽區別?”
廖的友曉峰肉店位於柳江區基隆區興隆市場門口。為了租到這個理想的店面,他等了兩個月。
這個地區屬於城鄉結合部,人口654.38+0.7萬。僅附近的豬肉攤就有200多家。
在廖剔骨的時候,街對面的幾家豬肉攤已經開始營業了。起初,廖花了壹個小時給壹頭豬去骨,這頭豬曾被柳南屠宰場的壹位老熟人取笑過。為了解決剔骨的問題,廖連續十幾次花30元請師傅剔骨,他都是邊看邊學。現在他可以在20分鐘內完成。
斜對面的看見廖來晚了,就過來幫忙擡豬肉。王哥年輕的時候在部門開車,1999轉行在這裏賣豬肉。此外,他還經營壹家五金店。“當時這裏有20個賣豬肉的。我們村來這裏賣豬肉,後來買了三套房子。”
葛望指著他衣服上的油漬和血漬說:“我們沒有做這種生意的文化。壹個大學生也做這個生意。他和我們有什麽區別?他沒有任何優勢。”在私下裏,廠商們也會談論這個市場中最年輕、受教育程度更高的新成員。有人說別人想當,他卻辭職去賣豬肉。有人說,我不知道他還能工作多久。
壹位中年婦女在新聞上看到了廖的故事,騎著電動車從十幾公裏外趕來買豬肉。“我很佩服他。我兒子也是,但我不會讓他這麽做的。”
它會成為第二個陸步軒嗎?
攝影師在菜市場找到了廖,將它陸續送出。“吉大豬肉哥”火了。
從畢業後考上“985”大學,到辭職賣豬肉還債,各種身份標簽把廖推到了風口浪尖。廖覺得自己像頭豬壹樣被放到了案板上,從個案到現象被“解剖”。
隨之而來的是鋪天蓋地的評論。起初,廖應付不來。後來幹脆“越剝越多”。
其中,有人說他是投機者。有人想和他合作。中藥培育的豬肉壹斤25元,他以不符合當地市場需求為由拒絕了。有人想雇他管理20個攤位。他認為風險大於收益,拒絕了。還有很多人會在他的留言裏求助,甚至直接去柳州和他壹起賣豬肉。面對找他幫忙還債,或者想調整自己的事業,廖變得冷靜多了。“我不會建議他去賣豬肉,因為這壹行並不適合所有人。”
現在吉大的朋友都知道廖是賣豬肉的。壹個朋友還跟他喊,就算賣豬肉也要賣平。“教育更多的是影響個人對事物的看法,而不是決定未來做什麽。”然後跳出來看自己和廖,也會思考教育對自己的意義。
在北布軒之前,在吉大遼莫礪鋒之後,他們都賣豬肉。其中,是巧合還是模仿?“我不會成為下壹個陸步軒。”廖對很直接。
在這個市場,大多數商家壹天賣壹頭豬。廖開始試著賣兩頭豬,下午只有他的豬肉攤在剁排骨。廖並不擔心豬肉賣不出去。他現在正在拓展香腸和臘肉的產業鏈。
廖想的是,還清債務後,他還是要離開這個行當,去從事壹場他念念不忘的旅行,去追尋他的“詩和遠方”
兒子壹歲半,經常在豬肉攤上喊“峰哥”。晚上他把孩子送回老家,收拾完攤位已經是晚上12了。廖坐在豬肉攤前,從油膩膩的口袋裏掏出壹支煙。“我們還是要追求自由和理想,但等我們有了實力再去追求。”
:齊魯晚報(齊魯萬寶002)齊魯壹點記者李靜李巖松
以上是關於和男豬兔在壹起好不好的問題,是關於大學裏的分享。看了男豬女兔的婚姻,希望這能幫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