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道教是宗教嗎?

道教是宗教嗎?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關於中國古代鬼神崇拜的觀念,是以黃、老道教思想為基礎,繼承了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

東漢末年,出現了大量的道教組織,包括太平道、五鬥米道等。石天始祖張道陵正式創建青年團,距今已有1800年的歷史。道教是壹種多神教崇拜,崇仙人格化了道教對“道”的信仰。

道士是道教的神職人員,中國現有3萬多名道士。寺廟是道教活動的場所,全國註冊的寺廟有2000多座。

道教起源於中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是壹種原始的多神崇拜的宗教形式。它的主要目的是追求不朽,達到不朽,並幫助世界和拯救人民。

它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並在現代世界中積極發展。道家雖然自戰國以來就是諸子百家之壹,但是道家卻把以前的道德哲學家神化了。

直到漢末才出現邪教,宜州(今四川)的石天尊稱老子為大老先生。到南北朝時期,道教的宗教形式逐漸完善。老子李二(太上老君)是唐朝的始祖,在唐朝尊稱老子為大道元闕聖人,太上皇軒轅。

擴展數據:

起源

黃帝的道教始祖老子把“道”視為宇宙本體和萬物之法,是超越時空的神秘存在,建立了以“道”為基礎的道教神學理論體系;老莊的神秘主義和養生思想構成了道教的核心信仰。註重養生的修養,老莊提出的清靜、樸素、坐忘守壹等修道方法被信徒繼承發揚。

戰國中期,齊國盛行黃老道教,推崇黃帝和老子。西漢初年,統治者推崇黃老之學,無為而治,造就了“文化風光之治”的盛世。漢武帝以後,黃老理論深入民間,與方合並形成黃,由政治信仰轉變為宗教團體。

孔孟的儒家思想與道家思想兼容並包,構成了宗教倫理的主體;墨家的尊曉鬼神、友愛互助、科技方法等思想和內容被道家所涵蓋;《易經》是道家的基本經典,易學思想滲透於神學哲學、左夫丹道和翟傑易科。鄒衍的陰陽五行學說也是道家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

漢代黃老道教的《太平經》宣揚天地氣化,天人合壹,天道負重,幸福向善,以“太平天下”為目標。東漢但丁道家魏伯陽所著《易經》融合了易學、黃老、火候,總結和發展了道教養生煉丹術。

西漢時期,文帝、景帝(179-141)以“無為而治”的理論統治天下,修身養性,與民同樂,盡量不幹涉各種社會生產活動和老百姓的生活,任其自然發展。

由此形成了以黃老道家思想為基礎的政治理論,在國際上被稱為“人治南術”,史學界稱這壹時期為“文化風光之治”。因此,黃老研究方興未艾。

黃老學起源於戰國中期的齊國。除了上面提到的“南君之術”,還有陰陽五行思想和神仙思想。

漢高祖劉徹繼位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篤信神仙。此時的方士們甚至將神仙之說與黃帝遙相呼應,開始將神仙之說與黃老之說結合起來,說所有神仙都用黃帝之名。

梁武帝丁原四年(113),分陰方士在土中得了壹個寶鼎,獻給皇帝,說是黃帝當年也得了壹個寶鼎,廣泛用於拜禪,經常與神相會。也有人說黃帝是五城十二層等候神人;也有說黃帝打架學仙,然後用神力打架,最後騎龍上天的。

漢武帝聽後非常羨慕,嘆道:“哇!誠如黃帝,我把老婆當耳邊風!”(《子·同治·紀·十二》)此時的帝王和朝臣早已把黃帝奉為神明。

到了東漢時期,人們不僅繼續推崇黃帝,也尊崇老子。據《後漢書·楚》“英夕節偏愛黃老,學成寶塔(佛),齋戒祭祀”漢永平八年(公元65年),他給楚國的王贏寫了壹封信,信中說:“楚王念了黃老的悄悄話,拜了佛塔仁心祠,三月向神宣誓。”

永平(58-75)、元和(84-86)年間任益州知府的,在《老子聖母碑》中稱贊:“老子,道,生於無形之前,始於始之前,行於之元,浮於六虛,出入幽冥,見混而不判,得見濁。此時,我已被尊為道的化身。

到東漢桓帝時(147—167),神仙學與黃老學的結合正式形成了黃老之路。《後漢書·王浣傳》記載:“在,桓帝掌黃,有毀屋之意。”次年亦“拜老子在龍(宮)中,立華蓋,用郊樂”。此時的老子已經成為了壹個崇高的至高無上的神。

百度百科-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