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學國學應該從哪裏開始?

學國學應該從哪裏開始?

國學博大精深。怎樣才能學好國學?學什麽?根據以往的經驗,建議從歷史和國學經典入手,體會前人總結的人生智慧。

圖片來自網絡。

為什麽學國學要從歷史入手?因為歷史記載了前人的成敗,我們可以從歷史事件中感受到先賢的智慧。司馬光在《資同治鑒》中記載了孫權勸降的故事,可見歷史在啟迪人的智慧方面的重要性。三國時期,吳國的將軍夢露英勇善戰,深受孫權的喜愛。但是呂蒙是個文盲,只能算是個戰士。連他的下屬都瞧不起他。孫權勸呂蒙說,妳的官位越來越大,所以妳必須努力學習。呂蒙找了個理由說,軍務太忙,沒時間學習。孫權說,妳忙。妳比我忙嗎?我經常看書。妳為什麽沒有時間?我不希望妳成為壹個學者,我希望妳學習歷史,多讀壹些古人的經驗教訓。從那以後,呂蒙壹直努力學習。成語“我不能放下我的書”是指夢露後來學習。夢露閱讀到什麽程度?我們不得而知,但有壹個標準,就是大都督魯肅經過旬陽時,與交談後,對的軍事謀略印象深刻,稱贊道:“我壹定回吳,去阿蒙。”向呂蒙宣誓。呂蒙最終接替魯肅成為吳國的第三任大都督。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歷史可以激發壹個人的智慧,因為歷史是中國經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使我們更直觀地感受到國學的智慧。

圖片來自網絡。

國學經典有很多,那我們應該從哪壹本開始呢?這個要因人而異,根據每個人的需求選擇不同的經典作品。經過多年的研究和總結,我們的國學都源於《易經》思想。易經思想被用來研究自然和人體的機理,產生了道家思想和中醫;用《易經》的思想研究社會秩序,產生了儒家思想。易經是用來研究人性的,孟子根據性善論提出了仁義學說。荀子韓非根據性惡論提出了法家學說。根據《易經》的陰陽思想,也出現了兵家和戰略家的口才。可以說,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是易經思想在不同領域的應用詮釋。經過兩千多年的不斷完善和補充,百家爭鳴的思想體系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國學經典。其中道家稱為智慧之源,儒家稱為人生之綱領,佛教稱為修心之法。如果妳想獲得智慧和謀略,或者強身健體,那就選擇道家;想學做人,那就選儒家;想修心,那就去學佛吧。還有口才、當官、經商等壹些經典,我們會在以後的課程中逐步幫妳解讀。

圖片來自網絡。

怎樣才能學好國學經典?在古代,人們讀書時總是大聲朗讀。老師教學生壹開始不是教意思,而是引導學生先朗讀。有鑒於此,現代很多人主張大家先復讀,先背誦。熟能生巧的委婉說法,留著以後再說。我覺得這種學習方法不怎麽樣。壹是浪費時間,二是視而不見。就像我們有很多成語,壹輩子也沒搞懂怎麽用。比如我們熟悉的成語,比如渡海,隔岸觀火。我們會在現實生活中使用它們嗎?三十六計,古人用的很好,可見硬記下的知識不壹定產生智慧。智慧不在於記憶,而在於理解。佛教傳入中國以來,有多少人壹直在虔誠地學佛?這個數字非常巨大,應該是以億為單位。但只有唐代南派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的心得才能稱為《六祖壇經》,其他人寫的心得只能稱為《舒》。六祖慧能大師主張學佛在於開悟而不在於誦經。很多人每天執著於念經,最終得不到開悟,變得固執。諸葛亮,中國婦孺皆知的智慧的化身,讀書時是個粗人。當然,不求甚解的粗看背後,必然有諸葛亮的反復思考和宏觀思考,這將促成諸葛亮高超的戰略智慧。學習國學,提升智慧,需要的是有壹個宏觀的高度,從人性出發,以旁觀者的冷靜反復揣摩,達到把國學智慧化為己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