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將幹燥的原料鋪開
取10%的稻殼和鋸末備用。
將剩余的稻殼、鋸末倒入墊料場,將米糠、菌劑混合物、豬糞均勻撒在上面,用鏟車等機械或人工充分混合攪拌。
註意:夏季不能用豬糞做墊料,但要增加優質米糠的用量。
第壹層鋪稻殼,按設定的稻殼高度鋪稻殼;第二層,在稻殼上鋪鋸末,鋪到設定的高度;第三層是將準備好的酵母麩混合物均勻的鋪在木屑上。
二、墊料1的拌和方法,第壹次墊料拌和,將鋪好的墊料加水拌和均勻,含水量達到45%~50%。如果有結塊的稻殼或木屑,就要撒,比雞蛋大的木屑要清除,防止傷豬。
2.第二次混合濕填料。確認第壹次拌好的墊料含水量在45%左右(手捏松後墊料不結塊,手心有壹點水痕),再翻勻。
3.第壹次墊料堆放發酵第二次將混合好的墊料堆放成梯形堆,高度不低於1.5m,每堆體積不低於10 m3。
墊層樁盡量集中,減少表面積和落地面積。
原因是表層和20~30厘米厚的墊料因溫度低而不能發酵。
第三,包包保溫保濕保暖。墊料堆放後,當晝夜環境溫度低於25℃時,應考慮覆蓋保溫。
平臺和頂部10 cm不需要覆蓋,以方便空氣進入。
如果晝夜環境最高溫度低於0℃,應考慮在墊料中塞壹個合適的開口瓶來提高溫度。
四。檢測與記錄正常情況下,35 cm深度的溫度應在墊料堆放24小時後升至40℃以上,72小時後升至65℃以上,含水量過高、環境溫度過低時會延遲。
溫度檢測點:水平間隔1.5m測壹點,垂直方向測三點。各點溫度基本壹致,65℃以上持續48小時以上,說明發酵成功。每次測溫度都要在不同的點記錄,任何壹個地方沒有超過65℃就視為發酵失敗。
第五,第二次發酵。當第壹次堆積發酵溫度達到65℃以上並保持48小時後,即可倒堆進行第二次發酵。將表面和地面上約25 cm的未發酵部分倒至第二次發酵的中心,用發酵墊料嵌入外側和地面進行發酵。溫度檢測和記錄與第壹次發酵相同。當溫度保持在65℃以上48小時,填料發酵,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