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江賢宴的特產在哪裏?

江賢宴的特產在哪裏?

長江鮮魚的代表作品是“長江三鮮魚”,即箭魚、鰣魚、河豚。吃秋刀魚的最佳季節是清明節前後。宋代文學家蘇東坡曾寫過這樣壹首詩:“江南有風景嗎?桃花流水,魚肥。”箭魚古稱魚,因其光亮如銀,形如出鞘的尖刀,故又稱箭魚。

靖江人愛吃刀魚,更擅長刀魚。最著名的是旗魚宴。壹桌劍魚宴,20多道菜全是用劍魚做的,真是不可思議。武文刀魚,壹品豆腐,刀魚面,醋魚塊,光聽菜名,就讓人流口水。

壹個鍋裏有兩條刀魚,壹條是紅燒的,壹條是清蒸的,兩種口味在壹個鍋裏相得益彰。刀魚的面條是用刀魚拌雞蛋和面粉卷成的短面條,可以煎也可以煮,潔白晶瑩,鮮嫩韌滑。壹品豆腐是用刀魚做成豆腐的形狀,用火腿絲將“壹品”二字嵌入其中。所謂“壹品”,就是誇它味道鮮美。

嘗過刀魚盛宴的食客,只覺得桌上的佳肴鮮嫩,卻不知如何取出刀魚的刺。據說壹條箭魚全身有近千個倒刺,取出這些倒刺是廚師的絕活。

過去人們習慣把箭魚釘在壹個木制鍋蓋的背面,在鍋裏放入適量的水,在水面上放壹塊用紗布蓋著的竹匾,然後蓋上鍋蓋加熱。蒸汽可以把紗布上的魚全部散開,去掉刺。現在廚師把秋刀魚的皮完全剝掉,這樣壹大半的細芒就可以和皮壹起帶出來了。然後,他用豬皮做底,用刀背輕輕敲打刀魚的身體,那些骨頭和骨頭嵌在皮裏。最後輕輕壹碰刀刃,純秋刀魚全部殘留在刀上。以這些純正的劍魚為基本原料,加上廚師嫻熟的加工,就制成了壹頓豐盛的劍魚盛宴。這不是烹飪,而僅僅是創造壹件完美而奇特的藝術品..

靖江人把鰣魚稱為“魚中之王”。壹方面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另壹方面,隨著環境的變化,鰣魚的產量越來越少。

早在明代,鰣魚就被列為貢品。每年春天,政府派快馬日夜不停地把鰣魚送到北京。如今,在靖江的高檔酒店,人們還能品嘗到名菜清蒸鰣魚。

鰣魚的不同之處在於洗燒時不去鱗,因為鰣魚最美味最有營養的地方是在皮和鱗的交界處。坤的味道鮮嫩,和乳豬羊肉壹樣肥嫩。如果怕嚼魚鱗,靖江人也有辦法解決,就是把魚鱗剝下來,用線掛在鍋蓋下。天熱了,魚鱗裏的油滴會落在魚身上,魚就熟了。這樣既保持了魚的鮮美,又省去了嚼鱗的痛苦。它確實是獨壹無二的。

靖江有句名言,“吃河豚至死”。河豚的毒素足以致人死亡,不能掉以輕心。然而,人們很難放棄河豚的美味。蘇東坡的詩“蘆蒿滿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之時”常被用來提醒他們不要錯過吃河豚的季節,可見河豚的誘惑。但現在人們可以放心了,因為靖江人引進了高科技生物技術,用河灘圍欄養殖的河豚,既保持了野生河豚的風味,又大大降低了它的毒性。

靖江人說的“拼命吃河豚”,其實應該是說“壹起吃河豚”,也就是說,切魚的時候要把肝、腸、眼等有毒的部分去掉,然後用清水反復沖洗,直到看不出血絲為止。當然燒的時候壹定要煮透。其實河豚只要燒透了,就會變成無毒的東西。

河豚的美在於它的奇香味。河豚壹燒,其獨特、濃郁、誘人的香氣立刻溢出門戶,隨風能飄出半個村子和壹條小巷,彌漫壹大片。難怪河豚要作為最後壹道菜上桌,因為壹旦嘗過,所有菜肴都是無味的,可見它具有美食壓倒壹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