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有哪些舞蹈?

有哪些舞蹈?

根據舞蹈的功能和目的,舞蹈可以分為生活舞蹈和藝術舞蹈兩大類。有人稱生活舞蹈為自娛自樂舞蹈,藝術舞蹈為表演舞蹈。根據實際情況,生活舞蹈可以包括自娛性舞蹈,但不完全是自娛性的,如宗教、祭祀舞蹈;有些生活舞蹈,比如習俗舞蹈,有壹定的表演性,所以這個稱呼不合適。所謂生活舞蹈,本質上是為了自己的生活需要而跳的舞蹈,藝術舞蹈是為了表演給別人看的舞蹈。)

生活舞蹈包括習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娛性舞蹈、體育舞蹈、教育性舞蹈六大類。

藝術舞蹈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壹、根據舞蹈的不同風格和特點,可分為古典舞、民間舞、現代舞、新風格舞四大類。

二、根據舞蹈表現形式的體裁和風格特點,可分為獨舞、二人轉、三人轉、群舞、歌舞、音樂劇、舞劇八大類。

第三,根據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方法和塑造舞蹈形象的特點,可分為抒情舞蹈、敘事舞蹈和戲劇舞蹈三大類。

第三節各種舞蹈的藝術特征

首先,生命之舞

生活舞蹈壹般是指與人民生活直接密切相關的、功利目的明確的、人人都可以參與的廣泛的群眾性舞蹈活動。

生命之舞包括以下類別:

1.定制舞蹈(僅限節日舞蹈)

我國許多民族在婚喪嫁娶、播種、收獲等喜慶節日時,經常舉行各種群眾性的舞蹈活動。在這些舞蹈活動中,展示了各民族的風俗習慣、社會風貌、文化傳統和民族性格特征。是各族人民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壹部分。

比如湖南流行的婚禮舞蹈,是新娘結婚前陪伴的告別活動。它通常在婚禮前兩天晚上開始,在午夜結束。最後壹天晚上,我們會通宵唱歌跳舞,直到第二天天亮後,女伴們跳完婚禮舞,新娘上了轎子後,將她的新媽媽送到新郎家。婚禮舞蹈由12組成,如《與燈共舞》、《騎馬走》、《走火離》、《變信香》、《母親喚女回》、《紡棉花》、《劃船》、《與水共舞》、《賣酒》、《磨流星》、《歌舞》。舞者載歌載舞,反映了女性的勞動生活和豐富的思想感情。

土家族喪葬舞蹈是湖南、湖北土家族喪葬儀式中的對舞形式。舞者人數不限,可以自由組合。靈堂前起舞:歌者擊鼓歌唱,舞者隨鼓節奏起舞悼念。

流傳於廣東、廣西、湖南、雲南等地的春牛,多在每年“立春”期間舉行。壹般兩個人穿上牛形道具表演各種耕牛的動作,另壹個人扮演農夫的角色,表演犁地、犁地、播種等勞動,壹邊跳舞壹邊唱歌。大部分歌詞都是關於迎春、勸農、祈福豐收之類的。

居住在中國吉林、遼寧、黑龍江等省的朝鮮族,每年秋天豐收後,人們在街頭廣場跳“農樂舞”。壹般由“小鼓勵”、“兒童舞”、“大象帽舞”組成。當舞蹈達到高潮時,所有()舞蹈隊和圍觀者加入舞池,表達他們收獲後的喜悅和喜悅。居住在湖南、貴州省的苗族的“四面鼓勵”也是收獲季節的舞蹈。四個舞者站在鼓的四周,每人手裏拿著鼓,壹起跳舞。主要動作有:打鼓、梳頭、圓手、扛劍、擦身、翻身、犁地、耙田、插秧、拔草、挑粟、收鼓。動作幅度大,風格奔放,表現了苗族青年豐收後歡快喜悅的心情。③

2.宗教和祭祀舞蹈(包括巫舞)

宗教舞蹈是壹種表達宗教思想、宣揚宗教思想、進行宗教活動的舞蹈形式。宗教舞蹈是對超自然的、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神的生動再現,使看不見的神成為可以感知的有形之體,成為神秘力量的人格化。這是宗教儀式不可或缺的壹部分。主要用於祈求神靈的保護,驅除災難和疾病,化邪為吉,繁榮人畜,豐收莊稼,或感謝神靈的恩賜。這種舞蹈活動在中國許多地區和民族的宗教儀式中都有。比如民間的巫舞、師舞和門簾舞,佛教的“扮鬼”,薩滿教的“跳神”,都是例子。

祭祀舞蹈是祭祀祖先和神靈的儀式性舞蹈形式。過去,人們用來表達對祖先的懷念或希望祖先和神靈保佑他們。中國周代六舞是著名的祭祀舞蹈。六舞是:(1)雲門用來祭神;(2)“仙池”用於祭祀土地神;& lt3)大勺用於祭拜四神(日、月、星、海);(4)大俠用來祭拜單春川;(5)仲達用於祭祀第壹批(女性祖先);(6)大武是用來祭祖的。此外,流傳至今的江西、安徽、湖北、湖南、貴州、廣西等地的覃舞,是由古代覃祭()中的儀式舞蹈發展而來,大部分仍保留著“驅鬼除疫”的主要特征。

3.交際舞

交誼舞是人們文化生活中最流行、最群眾性的舞蹈活動。是人們社交溝通、增進友誼、連接感情的舞蹈。壹般是指舞會上的各種交際舞。此外,中國的許多少數民族,如彜族的“火把節”,苗族的“蘆笙節”,黎族的“三月三”,布依族的“六月六”,哈尼族的“苦”節,傣族的“潑水節”,大多是青年男女相互交往,自由擇偶的社交活動。

娛樂自己,跳舞

自娛舞是人們舞蹈活動中目的性最簡單的壹種舞蹈。除了自娛自樂,沒有別的目的。不是為了跳舞給人看,也不是為了感染或者影響別人的感情和想法。只是通過舞蹈來表達和宣泄自己內心的情感沖動,在表達和宣泄情緒的過程中,獲得審美愉悅的充分滿足。當然,有時這種舞蹈必然會引起圍觀者或同舞者的激情反應,而這種客觀反應自然會影響和激發舞者自身的情緒,從而進壹步激發舞者即興舞蹈的靈感,使其舞蹈散發出獨特的光彩,使舞者感受到更大的舞蹈審美活動的快樂和喜悅。比如中國漢族的民間舞蹈“秧歌”和壹些少數民族的民間舞蹈,還有西方的“迪斯科”、“霹靂舞”,都是流行的自娛性舞蹈。

5.體育舞蹈

體育舞蹈,因為舞蹈是壹門人體動作的藝術,所以壹直在健身中起到體育的作用。更近的人進壹步將舞蹈與體育相結合,創造出藝術化、審美化地鍛煉身體,使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的體育舞蹈新品種。如各種健身舞、藝術體操、中老年迪廳、冰舞、水舞等等。此外,從廣義上講,在中國民族武術中,象形拳、吳沁戲、刀劍等象征和模擬各種動物和特定人物的運動,都可以屬於體育舞蹈。近年來,國標舞這種國際標準的交際舞在我國非常流行,各種比賽不斷。有的體育部門將其歸為體育舞蹈,成立體育舞蹈組織。當然,國標舞不能說沒有壹定的健身功能,但它的主要功能不是鍛煉身體,所以這個稱號是不準確的。)

6.教育舞蹈

教育舞蹈是指學校、幼兒園為進行審美教育而開設的舞蹈活動和舞蹈課程。據了解,很多歐美國家的學校都非常重視對學生的審美教育。除了音樂、美術課,他們還開設了舞蹈課供學生選擇。有些學校還設有舞蹈系,不僅培養專業的舞蹈人才,還向舞蹈愛好者傳授舞蹈文化。因此,他們形成了專門的教育舞蹈學科。我國壹些高校普遍對美育不夠重視。除少數高校開設舞蹈課外,壹般不開設這門課程。喜歡跳舞的同學只能在業余藝術團進行舞蹈活動。所以我們國家所謂的教育舞蹈是指兒童舞蹈和兒童舞蹈。事實上,我們的祖先仍然非常重視對孩子的舞蹈教育。比如大約三千年前的周朝,就規定了貴族子弟樂舞教育的學習內容和課程流程。李周樂手的筆記:“指的是我年輕時教的舞蹈,但上面寫著:十三勺舞,像孩子壹樣跳,二十支《大夏》的舞。”壹般來說,“舞勺”指的是“小舞”,屬於文學舞蹈範疇,包括周代六大著名祭祀舞蹈:壯舞、羽舞、帝舞、Xi舞、幹舞、人舞。“舞象”屬於武術舞蹈範疇,“用兵時舞如刺”,“可能模仿破象陣的戰鬥動作。《大夏》是六種舞蹈之壹,據說是為了表達和贊美於霞在治水方面的偉大成就,在周代是用來祭祀山川的。也就是說,十三歲學會文學舞蹈,十五歲(小時候),二十歲學會歌頌氏族首領。

教育舞蹈之所以不能在國內大範圍普及,是因為很多人對美育的功能和作用認識不夠,部分人缺乏舞蹈文化知識。他們不明白舞蹈藝術是壹種民族文化,對培養和美化人的情感思想和道德情操,()培養人的團結友愛,加強禮儀,增進身心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相信隨著中國人文化素質的提高和對藝術審美教育作用認識的加深,舞蹈教育會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展望未來,教育舞蹈將會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藝術舞蹈是指職業和業余舞蹈者通過對社會生活的觀察、體驗、分析、濃縮、概括和想象,進行藝術創作,從而產生壹種主題鮮明、情感豐富、形式完整、藝術形象典型的舞蹈作品,由少數人在舞臺或廣場上表演,供群眾觀看。根據其不同的藝術特點,大致可分為以下三類。

第壹類,根據舞蹈的不同風格和特點,包括:古典舞、民間舞、現代舞、新風格舞。

1.古典舞

古典舞是在傳統民間舞蹈的基礎上,經過歷代專業工作者的提煉、整理、加工和創造,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而傳承下來的,被認為具有壹定的示範意義和古典風格特征。壹般來說,古典舞有嚴格的程序,規範的動作,相對高超的技巧。世界上許多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獨特風格的古典舞。

中國漢族的古典舞,代代相傳的舞蹈動作,大多保存在戲曲舞蹈中;中國極其豐富的石窟壁畫、雕塑、畫像石、畫像磚、陶俑以及各種出土文物上的繪畫,都保存了壹些舞蹈的姿勢和造型。中國豐富的文史資料中也有大量對過往舞蹈形象的具體描述。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舞蹈家在中國古典舞的研究、整理、再現和發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們建立了壹套中國古典舞教材,創作了大量具有中國古典舞風格的舞蹈和舞劇作品,形成了細膩醇厚、剛柔結合、情景與技巧交融、精、神、手、眼、身、法、步。

印度古典舞由六個傳統舞蹈系組成:巴拉塔、卡爾塔克、卡達卡利、曼尼普爾、奧迪西、庫奇普迪。其主要藝術特點是舞蹈動作節奏和韻律清晰,造型強烈,舞蹈手語豐富多彩,面部表情細膩,內涵豐富。

歐洲的古典舞壹般被稱為芭蕾舞。芭蕾是法國芭蕾的音譯。歐洲各國的古典舞劇統稱為芭蕾舞劇,是以歐洲古典舞為主要表現手段,融合音樂、戲劇、舞臺藝術等多種藝術形式的壹種舞蹈品種。因為其表演技術的壹個重要特點是女演員要穿特制的腳尖鞋,用腳尖跳舞,所以俗稱“腳尖舞”。相傳芭蕾舞起源於意大利,形成於法國,18世紀傳入俄羅斯。它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成為壹種獨立完整的藝術形式。)創造了趾舞技巧,發展了各種飛跳、旋轉技巧,產生了壹整套訓練方法,逐漸形成了風格各異、各具特色的意大利派、法國派、俄羅斯派。現代芭蕾流派出現在20世紀20年代以後,陸續衍生出許多芭蕾流派,風靡歐美。

第二,芭蕾藝術於20世紀20年代傳入中國。不過當時還是僅限於少數人。20世紀50年代以後,中國舞蹈家能夠正式、系統地學習世界各國優秀的芭蕾舞藝術,成立專業的芭蕾舞團,把世界優秀的芭蕾舞劇目介紹給中國觀眾,創作了壹批以芭蕾舞藝術的形式反映我國人民生活和鬥爭為主題的芭蕾舞作品..

2.民間舞蹈

民間舞蹈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創造、積累和發展起來的,在群眾中廣泛流傳的壹種舞蹈形式。民間舞蹈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它直接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和鬥爭,表現了他們的思想、感情、理想和願望。由於人們生活工作方式、歷史文化心態、風俗習慣、自然環境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風格和地域特色。

世界上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不同風格和特點的民間舞蹈。歐洲芭蕾中的民間舞壹般稱為代表舞或人物舞,經過專業處理,使之與芭蕾舞的風格和諧統壹。

中國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幅員遼闊,所以民間舞蹈特別豐富多彩。它的主要藝術特征是:

(1)載歌載舞,自由活潑。中國民間舞蹈的壹個主要特點是舞蹈和歌唱的緊密結合。這種歌舞形式自由、生動、活潑,比單純的舞蹈更容易表達更多的生活內容,而且通俗易懂,因此深受我國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2)巧用道具,組合技巧。我國許多民間舞蹈巧妙地運用了扇子、手帕、長帛、鈴鼓、單鼓、花棍、燈籠、傘等道具,大大加強了舞蹈的藝術表現能力,使舞蹈動作更加優美多彩。

(3)情節生動傳神。中國的民間舞非常註重內容,大多以壹定的故事和傳說為基礎。所以人物形象鮮明突出。有些舞蹈雖然只是表達某種情緒,但往往是以壹個完整故事的片段出現。例如,廣東的“鸚哥”是壹個關於梁山泊英雄攻擊大明府的故事。福建鼓傘的傳說表現了鄭成功對外國軍隊的抵抗。

(4)自娛自樂,目的統壹。中國的許多民間舞蹈往往是自娛性和表演性的統壹。有些舞蹈活動,對於舞蹈者來說,是為了自娛自樂,也是為了表演給觀眾看,所以舞蹈者非常註重自己舞蹈技巧的提高,所以中國的民間舞得到了更高程度的發展。

(5)戀愛時即興發揮。中國各地區民間舞蹈的流傳雖有壹定的格式和規範,但也有即興創作的傳統,特別是在壹些民間舞蹈者中。在他們最動情的時刻,往往有獨特光彩的舞蹈。

時間。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舞蹈家對各民族的民間舞蹈進行了廣泛的調查、深入的研究、精心的編排、精心的加工和創造性的改編,產生了壹大批優秀的民間舞蹈節目,如紅絲舞、鄂爾多斯舞、花鼓舞、草帽舞、孔雀舞、摘葡萄等。,這不僅是為了中國的廣大觀眾。

3.現代舞

現代舞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興起於歐美的舞蹈流派。它的主要美學觀點是反對古典芭蕾因循守舊、脫離現象——單壹生活、單純追求技巧的形式主義傾向。它主張擺脫古典芭蕾僵硬的動作程序的束縛,用符合自然運動規律的舞蹈動作自由表達人的真實情感,強調舞蹈藝術要反映現代社會生活。其創始人伊莎多拉·鄧肯(1877-1927)是公認的美國舞蹈家。她認為,練習古典芭蕾會造成人體的異常發育。她向往古樸自然的純真,主張“舞者必須身與魂合壹,肢體動作必須發展成為靈魂的自然語言”,真誠自然地表達內心的感受。是匈牙利人魯道夫·弗隆拉班(1877-1968)系統地為現代舞派建立了壹套比較完整的理論和訓練體系。他創造了壹種叫自然法的訓練方法,把人體動作的構成概括為“劈、壓、沖、扭、滑、閃、叩”。他的《拉班諾特》至今仍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舞曲之壹。魯斯·聖·丹尼斯(1877-1968),與鄧肯同時代的舞蹈家,是美國現代舞的先驅。她廣泛吸收了埃及、希臘、印度、泰國和阿拉伯國家的舞蹈文化,形成了具有東方神秘色彩和宗教精神的現代舞。她的學生瑪莎·葛萊姆(1894-1991)是當代現代舞的傑出代表。她認為,既然人類有美醜,有愛恨,有善有惡,那麽舞蹈不僅要贊美美與善,還要表現罪惡、遺憾和嫉妒,所以她特別強調用舞蹈來掩蓋人的感情。她還創造了壹套舞蹈技巧,被稱為“格雷厄姆技巧”。近幾十年來,這壹流派的舞者獨立發展,形成了許多風格各異、藝術見解各異的派別。有的在舞蹈的創新發展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有的則完全違背了早期現代舞派的基本理念和藝術主張,脫離了客觀的社會現實,發展到了光怪陸離、怪誕晦澀的地步,無法被廣大觀眾所理解和接受。

4.新舞蹈

新舞蹈是壹種不同於上述三種舞蹈風格的新的舞蹈風格。比如,我國壹些舞蹈家創作的壹些新的舞蹈作品,往往是基於表現內容和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兼收並蓄,借鑒和吸收各種舞蹈流派的各種舞蹈風格、舞蹈表現手段和表現方法,兼收並蓄為我所用,從而創造出壹種獨特的、不同於已經形成的各種舞蹈風格的新的舞蹈風格。這種新的舞蹈風格的特點是許多表達中國當代新生活主題的舞蹈作品,如《戰馬的嘶鳴》、《剪弦》、《少男少女踩煙》。

第二類,根據舞蹈表現形式的特點,可分為獨舞、二人轉、三人舞、群舞、群舞、歌舞、音樂劇、舞劇八大類。

1.單獨的

獨舞也叫獨舞,是由壹個人完成壹個主題而表演的舞蹈。常用來直接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其內心世界。大多是表達壹種完整的思想情感,或體現生活的某壹內容,創造壹種更生動的意境。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壹類是結構完整的獨立舞蹈作品;另壹種是芭蕾舞和大型舞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刻畫人物的主要手段。芭蕾舞中的獨舞類似於歌劇中的詠嘆調或戲劇中的內心獨白。獨舞演員要求身體素質好,基本功紮實,表演技巧高,人物刻畫能力強。通常由藝術表現力高的演員來演。

2.雙人舞蹈,兩個人(通常是壹男壹女)表演同壹主題的舞蹈。常用來表達人物之間思想感情的交流,表現人物之間的關系。也可以分為兩類:壹類是結構完整的獨立舞蹈作品;另壹個是大型舞劇和舞蹈的重要組成部分。芭蕾舞中的二重奏,類似於歌劇中的二重奏或戲劇中的對話,是塑造人物形象、推動情節發展的重要手段。古典芭蕾中,情侶舞蹈多是示愛,有壹套固定的程序:首先男女主角壹起跳;其次,由男女表演獨舞;最後,兩個人又壹起跳舞了。男女獨舞中,多為技術表演,聯舞中壹般采用托舉技術。

3.三人舞

三人舞,三個人壹起表演完成壹個主題舞蹈。壹般來說,也可以分為兩類:壹類是結構完整的獨立舞蹈作品;另壹個是大型舞劇和舞蹈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其內容,三人舞可以分為三種不同的類別:表達單壹情感,表達某壹情節,表達人物之間的戲劇沖突。

分組跳舞

集體舞,任何四人以上的舞蹈都可以叫集體舞。總的來說就是表達壹些普遍的情緒或者塑造群體的形象。通過舞蹈隊形、畫面的變化與變換,以及不同速度、力度、幅度的舞蹈動作、姿勢、形體的發展,創造出深刻的詩意意境,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大型舞劇中的群舞常被用來烘托藝術氣氛,展現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有時也被用作獨奏或二重奏的陪襯,為人物塑造服務。

第五步:群舞

集體舞是由幾個舞蹈組合而成的比較大的舞蹈作品。每壹個舞蹈都是相對獨立的,但都統壹在同壹個主題和完整的意境中。比如哈薩克族集體舞《歡樂的草原》,是由姑娘們帶著輕快活潑的“面紗”跳的;老人們幽默詼諧的“鞋舞”;母親們平和親切的“搖籃舞”;牧民簡單威武的“牧羊舞”和青年男女歡樂自由的“少女追舞”由五段對比舞和最後壹段大群舞組成。* * *都展現了哈薩克草原物資交換活動的歡樂場面和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在大型舞劇中,有些場景采用群舞的結構,將壹定數量的舞蹈聯系在壹起,表達特定的內容,這也是豐富舞劇色彩,提高和強化舞蹈的方法之壹。如中國民族舞劇《絲路上的雨》第六場,敦煌27國集市組織了東方國家在古絲綢之路上的舞蹈,突出了唐朝的繁榮。

6.唱歌跳舞

歌舞是壹種結合了歌唱和舞蹈的藝術表演形式。它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從古代的樂舞到今天的各民族民間舞蹈,歌舞壹直是重要的藝術樣式。歌舞不僅善於抒情,而且善於敘事,能表現人們復雜細膩的思想感情和廣泛的生活內容。能讓觀眾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獲得美感。因此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在國內很受觀眾歡迎。

7.音樂的

音樂劇是以歌舞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段,表現戲劇性內容的綜合表演形式。中國古代的歌舞劇壹般稱為戲曲。它歷史悠久,劇種和曲目眾多,是中國最受歡迎和喜愛的戲劇形式之壹。中國的壹些現代歌舞劇吸收了中國傳統戲劇的藝術表現形式來表現新的生活和新的人物。還有的在民間歌舞的基礎上表達戲劇的內容。如《花燈人的婚禮》是以安徽“花鼓燈”為主要舞蹈,輔以演唱的音樂劇,表現出壹定的戲劇內容。

8.舞劇

舞劇是以舞蹈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段,結合音樂、舞臺藝術等的舞蹈作品。來表現某些戲劇內容。關於它的藝術特色,我們將在下面詳細討論。

第三類根據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方法和塑造舞蹈形象的特點,可分為抒情舞蹈、敘事舞蹈和戲劇舞蹈。

1.抒情舞蹈

抒情舞,又稱情感舞。它的主要藝術特征是在特定的環境中,用生動形象的舞蹈語言,直接表達舞蹈者的思想感情,從而表達舞蹈者對生活的感受和評價。優秀的抒情舞蹈往往既有舞者的個性特征,又有時代和人民共同的情感特征。是個性和* * *的統壹,所以能激起觀眾的情緒。比如《紅綾舞》就是通過舞者手中不斷飛舞的各種線條的紅綾組成的彩色畫面直接表現出來的。

中國自由人民的興奮和喜悅,以及昂揚的精神和高昂的士氣。男子群舞《海燕》通過海燕迎著風暴展翅飛翔的舞蹈形象,用象征的手法表現了新時期中國人民的勇氣和決心。

我國舞蹈演員經常運用傳統民族藝術中“以物喻人”、“以物抒情”的表現手法,通過模擬自然景物和擬人化的舞蹈形象來表達和表現舞蹈演員的感情。如《荷花舞》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性格表達了人們對高尚情操的追求和對和平自由的向往;而《向日葵之舞》則通過向日葵陽光的特性,表現了人們對祖國的眷戀。

抒情舞蹈在表現形式上可分為抒情集體舞和抒情小品舞:抒情集體舞通過改變群體的動作、姿勢、形態、隊形、畫面,通過力度、幅度、節奏的對比,以及不同情緒、感情的典型和概括表達,創造出壹種詩意的意境,給人以強烈的美感;抒情舞的小品(多為獨舞)通過演員高超的舞蹈技巧和精湛細膩的表演,塑造出生動鮮活的舞蹈形象和深刻的意境,給人以審美享受。

從審美形式上看,抒情舞蹈主要有:婀娜多姿的舞蹈(荷花舞、葵花舞);華麗型(海燕和劍舞);歡喜有三種(紅綾舞和快樂啰嗦)。

2.敘事舞蹈

敘事舞,又稱情節舞。其主要藝術特點是通過舞蹈中不同人物的動作所形成的情節事件來塑造人物形象,表達作品主題。

敘事舞和芭蕾的角色和感情不同,但又各有特色。前者壹般篇幅較短,情節簡單,不像芭蕾舞劇情節結構曲折復雜,戲劇沖突尖銳激烈。比如宋代著名女子梁紅玉,領著兩個孩子觀戰,擊鼓,射箭,拔箭,對天發誓,擊鼓再戰,直到戰鬥勝利。通過舞蹈的方式,將梁紅玉的民族氣節和昂揚的鬥誌表現得淋漓盡致。

中國的許多敘事性舞蹈都是以寓言、童話、傳奇故事為題材,經常運用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以生動的情節、生動的舞蹈形象來表達某種人生哲理。比如《彭彭沖突》勸告人們不要因為內部紛爭不休而讓別人坐收漁利;《東郭先生》和《農夫與蛇》告誡人們不要輕信惡人的軟乞,失去警惕,最後深受其害。

敘事舞以其精巧的結構、生動的細節、生動的人物形象,適應了中國人的傳統審美習慣,是中國流行的壹種舞蹈形式。

3.戲劇舞蹈

戲劇舞蹈,我們統稱之為芭蕾。舞劇是以舞蹈為主要藝術手段,表現壹定戲劇內容的舞蹈作品。它是集舞蹈、戲劇、音樂和舞臺藝術於壹體的舞臺表演藝術,它的* * *性質與其他戲劇藝術形式壹樣,是通過舞臺上不同角色的動作及其性格沖突來反映社會現實生活;而其不同的藝術特征,就是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段和由此產生的諸多藝術特征。戲劇和戲曲的主要表現手段是語言和歌唱,舞劇的主要表現手段是舞蹈。

舞蹈是壹門善於表達人的感情的藝術。它在描述事物的具體概念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舞劇想要表達的某種戲劇內容要求舞蹈具有壹定的敘事能力。如何解決這壹矛盾,實現對立統壹,是舞劇創作成功的關鍵。所以這就要求:壹方面在選材上要適當考慮舞蹈表現力的局限性,不要安排過於曲折復雜的情節和繁雜的內容;另壹方面,要求芭蕾舞劇的藝術結構要比其他戲劇形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凝練性和濃縮性,在劇情故事的發展和人物的動作中註重對人物思想感情和內心世界的細致深刻的描寫。從國內外壹些優秀的舞劇作品中,我們發現,在舞劇的結構中,更好地運用“抒情中的敘事”和“敘事中的抒情”,實現“抒情與敘事的統壹”,以解決舞蹈表現的優秀性與局限性之間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