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第壹個種植大豆並用大豆制作豆腐產品的國家。中醫認為,豆腐性味甘涼,屬脾經、胃經、大腸經,具有健脾益氣、健脾利濕、清熱解毒的功效。
治療後主要用於治療體虛、氣短、納差、乳汁分泌不足、腎虛、小便不利,或小便短而頻、小便混濁、脾胃積熱、痤瘡、口幹咽燥、肺熱咳嗽、腹脹、痢疾等。《食導本草》中記載:“寬中益氣,調和脾胃,降大腸濁氣,消痞。”
《醫林綱目》雲:“清肺熱,止咳化痰。”
《息生飲食譜》說:“清熱潤燥,生津解毒,補中,潤腸降濁。”
營養成分顯示,豆腐含有水、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豆腐中氨基酸和蛋白質的含量很高,使豆腐成為谷類的良好輔助食品。豆腐脂肪是78%的不飽和脂肪酸,不含膽固醇,所以有“菜肉”的美譽,是壹種高鈣、低脂、低熱量的食物。
老百姓對豆腐的評價極高,有“豆腐是窮人的肉”的美譽。這是因為豆腐具有健脾和胃、消脹生津潤燥、清熱解毒的作用,蛋白質不僅含量豐富,而且質地優良,易於消化吸收,含有糖、維生素、粗纖維、鈣、鎂等物質,適合身體虛弱、貧血、兒童發育不良的人食用。
體質虛弱、月經不調、脾胃不好的患者,可與豆腐、羊肉、生姜、鹽同煮同食,有補氣血、養脾胃的功效。豆腐、羊肉、鮮蝦、生姜同煮,可治氣血不足、腎陽不足。
豆腐的吃法多種多樣。推薦壹款豆腐腦粥,可以清熱解毒。適用於脾胃積熱、痤瘡、口幹咽燥、肺熱肺燥、咳嗽、腹脹、痢疾等。
豆腐150g,米飯100g,調料適量。豆腐切片;將大米洗凈,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浸泡5 ~ 10分鐘,然後文火煮粥。燒開後,加入豆腐、調料等。,煮至粥熟,每日1劑。
豆腐壹般人群都可以食用,尤其是體弱、營養不良、老年人、三高患者、產後婦女、痰火咳嗽者。豆腐皮中年時含有半胱氨酸,能加速酒精在體內的代謝,減少酒精對肝臟的損害,保護肝臟,防止醉酒,還具有醒酒的作用。
脾胃虛寒、便溏、血尿酸升高、甲減、腎功能不全的人不宜多吃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