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吃完飯後,往往容易犯困。為什麽?

吃完飯後,往往容易犯困。為什麽?

吃完飯後,往往容易犯困。為什麽?1,飯後半小時是健身的最佳時間。

無論是面包牛奶等即食早餐,還是以粥、油條、豆漿為主的傳統早餐,都存在營養單壹的問題。專家認為,早餐後吃壹點水果是早餐的良好補充。最好的選擇是獼猴桃和草莓,因為這兩種水果的維生素非常豐富。早上服用豐富的維生素可以提神醒腦,保證早上的工作效率。另外,早餐後吃水果也能促進消化,有利於營養吸收。

早餐後,可以按摩膝蓋或者拍打小腿外側。理論上講,早上7-9點,胃經在中醫經絡中稱為“長壽經”,經過膝關節。飯後20分鐘左右反復揉搓膝關節,可以使胃經通暢,在寒冷的冬天還可以驅寒護關節,是壹種很好的養生方法。此外,還可以拍打小腿外側5分鐘。有足三裏,人體最重要的穴位。飯後打有助於延年益壽。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老人習慣早上鍛煉,但飯後半小時並不是鍛煉的好時機。飯後立即運動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如果運動強度大,還會引起腹痛或者腸胃疾病,對於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來說也是很危險的。因此,至少在早餐後半小時做運動。?

2.為什麽人吃飽了會犯困?

英國壹家周刊網站最近發表的壹項研究表明,人們飯後感到困倦是因為血糖水平的升高抑制了大腦中保持清醒和警覺的神經元。

負責這項研究的丹尼斯·布爾達科夫教授說:“這項研究結果符合生物學的基本原理,因為飯後困倦可能是身體告訴我們放松以節省能量造成的。”

布爾達科夫的團隊研究了壹組名為“食欲素”的神經元的腦細胞。食欲素神經元存在於下丘腦中,能產生食欲素蛋白,對保持人清醒有重要作用。這些神經元在晚上是不活躍的,如果它們功能失調,就會導致嗜睡癥,病人就會犯困。

以前專家知道血糖可以抑制食欲素神經元,但不確定食欲素神經元的敏感性。布爾達科夫的團隊讓食欲素神經元經歷血糖水平的微妙變化,就像它們每天吃飽和餓的時候壹樣,然後測量它們的放電頻率。

布爾達科夫說:“我們發現,正常進食引起的血糖輕微升高會導致食欲素神經元關閉。”他說,這說明血糖低時神經元更活躍,所以人吃飽了會犯困,餓了就睡不著。

3.為什麽吃完飯會犯困?

飯後嗜睡是脾虛的典型癥狀。《黃帝內經經絡辨證》第二十壹章中寫明:“飲入胃,溢精失於脾;脾氣散精,上至肺;通過水道,順著膀胱;水精為四織,五經並行,四時結合五臟陰陽,正常。”

水谷進入胃,經過初步消化後,被送到脾臟,在那裏進壹步消化吸收。後來在脾氣的幫助下,精氣上至肺,從肺被送到全身各個部位,滋養臟腑器官。所以,脾氣運行健康的時候,人的消化功能就好,身體就精力充沛。如果脾臟脾氣虛弱,失去了健康,脾臟本身無法完成這個任務,那麽身體就需要調動更多的氣血來完成這個任務。

飯後脾臟的工作負荷突然增加時,脾系統需要更多的氣血來幫助脾臟消化、吸收和運輸營養物質,必然導致身體其他器官的氣血供應減少。當腦部氣血供應減少時,就會出現嗜睡的癥狀,脾虛者飯後會出現容易嗜睡的癥狀,但仍能控制不睡;脾虛嚴重的人,飯後壹定要睡覺,否則無法繼續工作;更有甚者,剛開始吃就困得控制不住了。這種情況下,患者經過針灸調理後,飯後嗜睡癥狀會逐漸緩解,直至消失。

如果妳發現飯後總是犯困,即使晚上睡眠時間充足,還是會有這樣的情況。那麽,更有可能是脾虛。要想緩解飯後的困意,要註意調理脾臟,可以通過針灸、服用人參歸脾丸等藥物,或者吃栗子、薏米、豇豆、紅棗、牛肉等食物來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