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
端午節是夏季至日的來源日,也是中醫季節性“暑病”的開始。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夏病的相關描述,被認為是冬夏寒邪引起的伏溫病。端午節過後,人體處於濕熱環境。這時候通過艾灸的方式來壯陽祛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艾草是壹種藥用植物,味苦,微溫無毒,具有溫氣血、散寒濕、芳香避穢的作用。艾灸是將艾草加工成艾絨,施灸於穴位或部位,借助產生的微熱,溫補氣血,散寒除濕,增強機體免疫力以抵禦外邪的過程。
藥物成分煎劑
中醫認為,夏季的至日是壹年中最繁華的季節。此時人體的陽氣外泄,氣血向外流動,皮膚松弛,毛孔張開,消耗過多,人體內的陽氣減弱。所以中醫講究“春夏養陽”,可以通過相關藥物提前預防和調理。
在此理論的基礎上,安陽地區醫院針灸科從健脾、潤肺、解暑三個方面研制出了適合老、中、青三代的養夏解暑湯,幫助大家溫中散寒、解表解暑、驅邪防病。
規定飲食
在飲食上,以涼清淡為主。由於夏季溫暖幹燥,消耗量增加,應增加綠豆、扁豆、山藥、芡實、薏苡仁的攝入量。如果夏天出汗多,就要多喝白開水,或者煎綠茶、菊花、竹葉喝,切忌暴飲暴食和感冒。
日常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應避免過於勞累,晚睡早起,中午午睡以維持陽氣;早晚開窗通風,中午關好門窗,防止中暑;睡覺時不能直接對著風扇或空調吹,室內溫度也不能調得太低。
情緒
中醫講究夏季養心,夏季五行屬火,五臟中與心相對應。在靈樞中,“心為五臟之主,精神之家”。夏季氣溫過高,容易使人神經緊張,心理情緒波動,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脾氣暴躁。所以,夏季養心不僅僅是指保養心臟,還包括心理方面。另外,《蘇文陰陽應象大論》說:“太喜太悲。”所以,夏季重要的是修心養性,保持愉快穩定的心情,不要大喜過望,以免導致內生心火,心氣松懈,身體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