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健身氣功六字訣誰教的比較好?

健身氣功六字訣誰教的比較好?

健身氣功易筋經;健身氣功五禽戲;健身氣功六字公式;健身氣功八段錦。

這四種健身氣功效果差不多,強身健體,提高機體免疫力,適合各個年齡段的人練習。健身氣功

在討論健身氣功的概念時不能忽略壹個基本前提,那就是2003年2月,國家體育總局將健身氣功確立為第97個體育項目。這個前提意味著需要在體育的範圍內探討這個概念,即健身氣功需要體現體育的基本精神和宗旨,需要確定自己獨特的運動形式。如果從體育運動範圍之外的氣功角度來看待健身氣功,把健身氣功作為氣功的壹個範疇,那麽這個前提就意味著健身氣功是與體育運動相結合的氣功,是壹種運動氣功。

“健身氣功”是由“健身”和“氣功”兩個詞組合而成的復合詞。根據健身氣功是體育項目的前提,討論“健身氣功”的概念可以分為三步,即先討論“健身”和“氣功”的含義及其與體育的關系,再討論這個復合詞的含義。

“健身”的含義比較明確,這個詞由“健康”和“身體”兩個詞組成。“健康”與“身體”的關系,就是古漢語中“使役用法”的關系。前者支配後者,兩個詞合起來就是“讓身體健康”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這個詞經常和各種運動聯系在壹起,比如“健身操”“健身球”,這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保持健康”是壹個目標,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實施壹些具體的行為,而與這個目標相關的行為首先是各種身體活動。運動可以說是各種身體活動的總稱。因此,健身與體育聯系在壹起,不僅是必然的,也是自然的。健身體現了體育的基本精神和主要目的,豐富多彩的體育運動可以充分貫徹健身的目的。

把體育描述為各種身體活動的總稱是不全面的,因為現代體育還包括壹些智力活動,比如象棋。但運動的主體確實是身體活動,而這些身體活動的基本範疇就是健身氣功。

包括學校教育中的體育課程、競技體育、日常體育鍛煉、體育娛樂活動等等。需要註意的是,各種身體活動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分類並不是絕對的。雖然這些身體活動的基本目的是健身,但體育課程更側重於身體機能的發展和訓練,而競技體育以取得成績和打破記錄為目的,不壹定都是為了健身;相比之下,日常的體育鍛煉和體育娛樂活動更接近健身的目的。這裏的體育鍛煉主要是指廣播體操、打太極拳等日常體育活動,而體育娛樂是指輪滑、保齡球等與體育活動相關的娛樂活動,不包括看電影、聽音樂等娛樂活動。可見,就健身目的而言,體育鍛煉比體育娛樂更明確、更直接,可以說是以健身為目的的體育運動的壹種代表形式。

“氣功”的含義不如“健身”明確統壹,有爭議。本文篇幅有限,無法討論。這裏只引用1999出版的大學教材《中醫氣功》中氣功的概念。該教材是建國以來第壹本也是唯壹壹本中醫院校常用的氣功教材,比較權威。那麽什麽是氣功呢?這本教材的基本解釋是:氣功是壹種集調身、調息、調心於壹體的身心鍛煉技能。調節身、氣、心,在氣功中簡稱“三調”。這種解釋的特點是將氣功定義為“三音合壹”的操作技能,認為達到三音合壹的身心活動就是氣功,三音合壹的狀態或境界是氣功修煉的基本特征。

從操作上看,各種運動的活動也是“三調”,比如跑步。做起跑姿勢是調整身體,屏住呼吸是調整內心,聽起跑槍聲是調整內心。“三調”都有,但這不是氣功,是運動,因為“三調”是分開操作的,不是壹體的。氣功練習的特點是通過對“三音”的分別操作來達到三音的統壹。在三音合壹的狀態下,就形成了統壹的境界。可見,氣功和運動的基本區別在於是否達到了三調的身心狀態。當然,任何差異都有相對的壹面。在氣功練習過程中,當三音運轉尚未達到統壹時,身心狀態與運動並無本質區別,但當運動已達到極致熟練度時,三音合壹的狀態就可能自然出現,這時運動與氣功練習就沒有區別了。

其實三調即調身、調氣、調心,即調四肢、調呼吸、調心理活動,都是人類可以自主調節的操作活動。另外,人不能對自己怎麽樣。因此,人的任何獨立行為都離不開“三調”,只能由“三調”構成。有些氣功觀念只講“三調”,不講三調融合,這還不錯,但這樣的氣功觀念很難區分氣功和運動,甚至很難區分氣功和體力勞動。

氣功和體育的區別不僅僅在於三音是否融合,還在於目的不同。運動的基本目的是強身健體,但氣功不壹樣。按照中醫氣功的說法,氣功的基本目的是發掘人的潛能。人的潛能是指沒有練過氣功時沒有表現出來的能力,包括健身能力和其他能力,比如智力和康復能力。所以健身是練氣功目的的壹部分,而不是全部,甚至不是主要部分。

分別闡述了“健身”和“氣功”的含義及其與體育的關系。從上面的解釋可以看出,國家體育總局將健身氣功列為體育項目,有壹定的學術依據。因為氣功和體育在基本目的和達到目的的鍛煉形式上是相互接近和重疊的。在此前提下,探討健身氣功的概念,就是要弄清楚如何在氣功和體育之間做出選擇,形成壹種屬於體育範疇的新運動。

在復合術語“健身氣功”中,“健身”和“氣功”兩個詞是相互限定的。壹方面,“健身”修飾“氣功”,將“氣功”定義為具有健身目的和健身意義的氣功。另壹方面,“氣功”規範了“健身”,將健身定義為以氣功的方式健身,規定了運動與氣功相互選擇的基本原則。兩者權衡的具體內容可以分析如下:

首先,健身氣功以運動為基本目的,即健身;而放棄健身以外的氣功目的。所以就氣功而言,目的降低,僅限於健身。其次,健身氣功采取氣功的形式,也就是放棄了運動中三音分離的身心狀態,走向三音合壹的方向。所以就運動而言,他們運動的身心狀態都被改變了。在這種權衡中,健身氣功形成了自己的運動形式,而作為壹個新的獨立體育項目,它首先確定了獨特的運動形式,這是它區別於其他體育項目的基本依據。

本文從兩個角度闡述了健身氣功鍛煉形式的特點。從氣功的角度來說,因為目的性降低,氣功修煉的操作活動範圍也相應縮小。前面說過,氣功練習的操作活動是三調,即調身、調氣、調心。所以很多氣功功法可以分為調身、調氣、調心三大類,比如武術氣功、佛教氣功、道教氣功。因為健身氣功的目的是健身,所以三調活動中最接近健身的就是調身。因此,以身體調節為基礎的氣功技能將在健身氣功中受到青睞。從體育的角度來看,在包括體育課程、競技體育、體育鍛煉和體育娛樂在內的各種體育活動中,體育鍛煉活動最能體現健身的目的,如做廣播體操、打太極拳等活動。在這裏,健身氣功找到了氣功與體育的緊密重疊之處,成為了兩者的結合體。

然而,氣功和體育運動中的身體鍛煉活動還是有區別的。有的氣功鍛煉以調身為主,以搏擊、攻擊為目的,動作激烈,具有對抗性,與健身目的不相符;而廣播體操和太極拳作為體育運動,不註重三音的身心狀態,缺乏氣功練習的特點。因此,健身氣功的鍛煉形式需要在體育的身體鍛煉活動和註重身體調節的氣功技術之間重新選擇。健身氣功從健身的目的出發,摒棄了氣功功法中比較激烈和對抗性的部分,取而代之的是比較溫和舒緩的部分。健身氣功從保持氣功練習的特點出發,摒棄了體育運動中身體鍛煉的“三調”來分離身體和精神狀態,而趨向於三調合壹。據此,健身氣功的鍛煉形式是壹種比較溫和的身體活動,趨於壹個身心三調的狀態。之所以傾向於三音合壹,而不是三音合壹,是因為要達到三音合壹需要長時間的練習,而健身氣功作為壹項群眾體育項目,不應該提出太高的要求,而應該指明方向。

概括起來,本文提出的健身氣功的基本概念如下:

健身氣功是壹種以健身為目的,以溫和的身體活動為主,同時身心狀態趨於調體、調氣、調心相結合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