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無數長壽老人在這裏演繹了生命的奇跡。清朝嘉慶皇帝曾在巴馬為壹位名叫藍翔的姚曼142歲的壽辰寫了壹首詩。1898年,光緒皇帝命廣西知府在巴馬那桃鄉向鄧敬獻長壽牌匾,並題詞“仁者才能長壽”。據最新統計,巴馬有3160名80至99歲的老人,而超過100歲的人數達到76人。
巴馬青年的傳奇吸引了世界各地好奇的人們和專家學者。現在,每年都有200多位外地老人像候鳥壹樣來到這裏生活,成為巴馬壹道獨特的旅遊景觀。9月21日,巴馬探索長壽秘訣、發展長壽產業國際研討會召開,再次吸引了來自俄羅斯、加拿大、日本的百余位長壽專家和國內知名學者。
研討會上,日本東北大學工學博士金宗哲教授表示:“巴馬的水有四個顯著特點:弱堿性水、氧化還原低、分子水小、礦物質豐富;巴馬的空氣特別清新,空氣中的負氧離子特別多,平均每立方厘米壹萬多個,有的地方高達九萬個;巴馬的老人生活規律,性格開朗,每天工作鍛煉,都有助於長壽。”
專家指出,對巴馬長壽現象的討論,可以為全人類的健康生存借鑒經驗。他們認為空氣、陽光等因素無法改變,但飲食、生活方式、心理因素、環境因素是可以改變的。巴馬長壽老人的養生之道是獨壹無二的“秘方”。它們主要是低脂肪、低動物蛋白、低鹽、低熱量、低維生素和低纖維。比如他們經常吃珍珠玉米、油魚、苦脈菜等食物。中國科學院上海物理研究所姚定山教授說:“巴馬長老的秘訣簡單地概括為三個字:‘中庸、寬容、靈’,即飲食適度、思維簡單、包容壹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