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位於沅江下遊,是洞庭湖以西的壹個大城市。東臨洞庭湖,西有武陵山,南有雪峰山,北有太陽山和太傅山。過沅江就是德山,湘黔公路通往長沙,四周河流環繞。這是壹個眾所周知的“魚米之鄉”。常德壹旦失守,不僅長沙側翼受到威脅,重慶大後方唯壹的補給線也將被切斷,重慶將直接暴露在日軍面前。更重要的是,常德的得失也關系到西南戰場乃至整個東南亞戰場的勝負,戰略地位極其重要。慈利地處武陵山向洞庭湖平原過渡地帶,背靠石門,對常德西北形成屏障。石門失陷後,慈利開始被日軍侵占。在這片土地上,中國軍隊展開了12個晝夜的慘烈阻擊戰。
二。參戰雙方的軍隊和人數
1,中國軍隊
74軍軍長(下轄51師、57師、58師):王。
其中57師駐常德城,在慈利,58師和51師主要擔負阻擊任務。
58師(下轄172、173、174團):張,帶8174部隊;51師(下轄151團、152團、153團)師長:周誌道,兵力8400人,中國陸軍兵力* *為16574。
2.日本侵略部隊
入侵慈利的日軍全部是13師和34師佐佐木支隊。13師(赤路利為首)下轄65團(伊藤部隊)、104團(海府部隊)、116團(大坪部隊),兵力23137。佐佐木支隊兵力6220人。日軍總人數為29357人。
值得註意的是,51師的右翼陣地要和桃園縣的日軍3師和116師作戰,所以慈利戰場的國軍要對付比自己多壹倍的日軍。
戰鬥路線
第壹階段:敵兵壓邊。
1,日軍入侵路線
第壹路是以日軍第65步兵團13師的骨幹為左翼縱隊前衛。13上8點從雕木寺出發,向南朝毛家山方向,在18處石門桐梓溪附近進入沁水河。14上午,聯航65渡過澧水,進入慈利楊家溪。15晚,過澧水,入貓兒峪。在貓兒峪、赤松山壹帶被國軍58師172團三營阻擊,於18晚8時進入慈利縣城。
第二路以13師的104步兵聯隊(海福部隊)為右縱隊,13晨從杜家崗出發,穿越山區,經萬仞洞、蝸牛壩;經過三合山、永勝橋、大沙溪,於17日晚進入茶林河對岸,當晚渡過澧水,在保安橋與65聯隊會合。18晚上8點進入慈利縣城。
第三路以13師(大平軍)116步兵聯隊為右縱隊。13從新門寺附近出發,經過杜家崗,在萬仞洞南過水。然後穿過分水嶺,東嶽廟附近的三合山山麓,向慈利快速挺進。據日本戰史記載,日軍因行軍路線錯誤,於20日到達煙波渡,經潮陽、金平進入龍潭河。
第四路是配合13師的佐佐木支隊。17從新關附近出發,經永勝橋、東嶽關,在崖門關被58師172師壹營阻擊。19中午過澧水,進入慈利。
2、基本流程
10月2日113師從湖北渡過松滋河,6月18日+01到達石門杜家崗、新門寺附近。佐佐木支隊從公安縣進入湖南,並於當天到達13師西北的欣彥。此時,駐守石門的73軍正面臨滅頂之災。佐佐木支隊配合日軍另壹支精銳師團第3師團,包圍了第73軍團。
戰鬥壹打響,這支在南縣“廠坑慘案”中損失慘重的軍隊很快就被擊潰了。臨時第五師師長彭世良在指揮作戰中陣亡。軍長王誌斌通過電話向第六戰區報告:“壹名副軍長、三名師長和三名副師長陣亡或下落不明。四個師只剩下四千人左右的兵力,所有的重型火器和裝備都丟失了,基本上喪失了作戰能力。”
165438+10月14,逃離石門的73軍在慈利楊家溪附近遭到13師的致命打擊。
這壹天,楊家溪旁的澧水被鮮血染紅。許多目睹了當年慘狀的老人,至今仍不忍回首那段血淋淋的往事。
回到慈利時,73軍只有不到13連。
14日晚,蔣介石在給軍統部的電話中強調,七十四軍今後作戰的重點是“以壹部確保常德,並在慈利附近與敵決戰”。
74軍是國民黨中央軍的精銳。它的軍事裝備供應和質量總是優越的。這支軍隊在實戰中也不含糊。八年抗戰期間,幾乎打遍了華中戰場的所有硬仗。1940年,第74軍整編,裝備最新裝備,直屬軍委。日軍對這支軍隊中的王牌部隊深感敬畏,稱之為“三五軍”(指51師,下轄57師和58師,均以5開頭)。
根據軍區的指示,軍長王下令:“除五十七師堅守常德外,主力控制慈利東南白鶴山、雞公巖、燕子橋之間的山區。保持機動,爭取外翼攻擊敵人。”
據73軍老兵說,74軍也承擔著接應他們的任務。
51師和58師奉命立即行動。165438+10月15、58師在張率領下到達慈利二渡崗、燕子橋、黃蓮洞,並派出搜索隊向石門方向搜索、偵察。
58師所轄主要三個團的作戰部署是:172團,於15日下午趕到慈利以南的駱馬坡。占領祠堂、衙門口要點,在貓兒峪、東嶽關附近派警戒部隊。174團於15日下午到達黃連洞,派警戒部隊把守石門方向。173團,於6月6日上午10趕到慈利城南燕子橋附近集結,偵察渡江點,在燕波渡、柳林鋪附近收集渡江物資。
直屬騎兵連,經上梧桐、慈利、崖門關,於15日下午到達通津浦擔任該師左後衛。那壹天,58師前方指揮所設在簡家坪。
51師(下轄151、152、153)跟隨58師,在慈利、桃園交界處設下防線。師部在王家棚。
165438+10月16日,日軍13師突破國軍73軍石門防線,分四路向慈利進軍。
6月16日上午9時,日軍第58師團搜索警戒部隊與第65統戰先頭部隊第壹旅在貓兒峪狹路相遇。雙方擦槍走火,打響了慈利阻擊戰的第壹槍。這支國家軍隊的小部隊與敵人戰鬥到中午,並奉命撤退,以保衛宋馳山的邊丹崖陣地。
17拂曉,約1000日軍從東嶽南加村侵入衙門口。172團壹營在守衙門口。他們早已占據有利地形,在崖門井附近的陳家圖、石家圖構築工事,做好戰鬥準備。
當天下午14時,在通津浦警戒的騎兵連也遭遇敵兵,雙方隨即發生激戰。
隨著貓兒峪、崖門關、通津浦先後發生敵我交火,慈利封鎖戰全面打響。
第二階段:攻防拉鋸戰
17至24日,日軍在宋馳山、崖門關、楊嬌山、七股山被國軍頑強阻擊。其間,國軍組織了三次漂亮的伏擊。有壹次,18早晨,51師和58師各包圍日軍派來增援梁婭宋馳山(廣福橋老彭村)的第三師團第68聯隊,打死約200人。第二次是殲滅突襲廖家村附近澧水楊嬌山國軍左翼陣地的敵軍約三百人。第三次,日軍進攻古琦山腳下,國軍趁敵人立足未穩。兩個營分別從古琦山和零陽山殺出,殲滅敵人數千人。第65盟軍敵隊隊長伊彥·伊藤也在這場戰鬥中右腿中彈,險些喪命。這壹階段國軍壹直占據地形優勢,但日軍使用飛機和大炮,多次使用毒氣,給國軍造成重大傷亡。在楊嬌山戰役中,國民軍傷亡900多人。七股山戰役,日軍出動13師團、104師團、佐佐木支隊第四旅、第三師團,約15000人。他們向全線發起進攻,陣地幾經易手。國軍51師2營營長張先勇英勇犧牲,153團3營營長周德民率眾沖殺,光榮負傷。
第三階段:全面反擊
慈利阻戰。74軍外圍的51、58師阻擊戰事,誘敵深入,以引敵向慈利西南,減輕常德壓力。敵我互見至龍潭河後,戰場形勢發生變化,兩個師開始全面反攻。
165438+10月21日,116聯隊約2000名日軍繞過國防線,到達龍潭河,企圖偷襲58師司令部。師直屬部隊抵抗,掩護師部向高橋方向撤退。戚家山正在戰鬥,但龍潭河邊響起了槍聲。與此同時,日軍104聯隊迂回進入二房坪,幾支小分隊滲透進京龍橋。日本飛機在天空中盤旋轟炸。壹時間,這個三角地帶陷入了混戰。
23日下午3時,51師奉命移動,除七股山壹部由58師張在附近指揮外,主力占領新浦、高橋。
25日,常德外圍陣地相繼失守,城內被日軍包圍。同時緊急調遣國軍第六、第九戰區出兵救援常德。但敵13師未能在慈利取得進展,引起軍部不滿。10月20日,1116進攻桃園盤龍橋,黑澤聯隊師接到命令,第13師在慈利未取得進展,黑澤部隊由陸軍直接管轄,轉向黃石進攻13師之敵正面。這支敵軍在盤龍橋-齊家河、齊家河-屍佼、屍佼-齊家河-黃石(龍潭河)、黃石-常德之間來回奔襲,於24日到達常德西北參加圍攻。
為了盡快消滅龍潭河畔的日軍,挽救常德,張決定發動大反攻。他要求剛到白果寺的174團迅速收縮防線,從西面經雲朝山、高子峪、高橋進攻。每個團挑選200名勇士組織勇敢隊,穿插在敵後,發動奇襲;步兵指揮官宋麗趕赴封丘坪指揮作戰。並派出壹個營和壹個騎兵連,加上無線電部隊,組成突襲隊援助常德。
25日13,總攻正式啟動。174團從西面進攻,172團從北面進攻,51師的173團和152團同時從東面進攻。日軍三面受敵,顧此失彼,慌忙還擊。雙方激戰壹下午,日軍13師116聯隊第壹中隊長川崎方雄在混戰中陣亡。
直到深夜,勇敢的隊伍還在四處出擊。槍聲此起彼伏,日軍得不到片刻休息。激戰中,龍潭河部分山頭被炮彈夷為平地,房屋被炸毀,土地被燒焦。
26日晨,龍潭河集鎮濃煙滾滾,日軍抵擋不住強攻,退守黃石。逃跑前,到處放火。古老的龍潭河鎮突然被大火吞噬。
早上10,龍潭河被我收復。
作為兄弟部隊,58師出兵救援常德的同時,51師也派出壹個團向常德挺進。他們穿過日軍的層層包圍,到達盤龍橋。1年2月2日晚,51師救援部隊先頭部隊冒險渡過沅江,與城內守軍取得聯系。然而,65438年2月3日,常德城已經淪陷。
慈利阻擊戰,歷時12晝夜。經過十余次戰鬥,收復龍潭河後,51師和58師開始反攻,將敵人趕出黃石和齊家河。在慈利整修的73軍也參加了進攻,在熱水坑和螳螂幫附近消滅了上千敵人,終於為楊家溪的恥辱報了壹箭之仇。
據74軍傷亡統計,慈利抗日將士傷亡3990人,其中陣亡1.91.4。日軍資料顯示,常德會戰,13師團和佐佐木支隊傷亡6661,其中陣亡3472人。
日軍對慈利的入侵給慈利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據湖南抗戰損失統計,慈利僅縣城就燒毀房屋962間,人員傷亡1123人,直接損失1160億元。楊柳鋪鄉繁華的商埠謝家鋪、鞭店被人放火,在少數老人的記憶中只留下兩個地理名詞;東嶽觀老街三分之二被燒毀,慈利縣城面目全非,變成壹片廢墟;京龍橋街17木屋被燒;龍潭河古鎮壹夜之間消失在熊熊大火中。
第四,慈利阻擊戰對整個常德會戰的意義
常德戰役兩個月後,蔣介石在第四次南嶽軍事會議上說:除七十四軍五十七師外,其他兩個師只有六個團,六五四三八+零三師和另壹個師在常德周圍不少於六個團。經過壹個多月的艱苦鬥爭,我們始終與敵人戰鬥到底,我們主動出擊,處處打擊敵人。這真是我們革命軍抗戰史上最輝煌的戰績...
張因在常德戰役外圍作戰中表現突出,被授予雲徽勛章。他是常德戰役中少數有幸被授勛的將軍之壹,被蔣介石譽為“模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