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洗澡的起源

洗澡的起源

先說洗澡。早在3000年前的商代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了“洗澡”、“沐浴”、“洗滌”等詞語。當然,這些詞有不同的意思。“浴”是洗澡;“洗澡”是指洗臉,“洗澡”是指洗手和洗腳。

在古代,洗澡不僅僅是為了個人潔身自好,更是作為壹種禮儀和社會公德,雙方都遵守。比如要先燒香洗澡,以示虔誠和尊重。《論語》憲問曰:“孔子沐浴陽光。”孔子的政治思想推崇禮治,所以他嚴格遵守禮治,在去見王公或祭祀祖先和神靈之前洗澡。老子也是很講究衛生的,正如《莊子·田子方》中記載的:有壹次,孔子去看老子,在洗澡的時候碰到了老子,留著長發,幾乎不像壹個人,把孔子嚇了壹跳。中國是壹個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衛生和習俗傳統。古代早就規定,上身浴巾和下身浴巾要分開。《禮記#內》雲:“外無井,內無浴。”這裏的倫理原因也有潔癖的意思。

甲骨文中有許多單象形文字。是描述實物形狀的文字,也就是象形文字。前面提到的洗澡、洗澡、洗漱等有關個人衛生的詞語,就屬於這種象形文字。以“洗澡”這個詞為例。看起來像壹個人站在盤子上,有水滴落在身上和頭上,說明壹個人站在“盤子上洗澡”。

圖書記錄

《山海經》是中國最早的百科全書。據說是於霞寫的,裏面還記載了藥浴的方法。《山海經#北山景》中記載了熏草。裴智可能生病了。《山海經#西山經》中記載黃顴骨“已浴痕,亦有腫腑”。《禮記》中記載:“頭上有傷就洗澡,有病就洗澡。”唐代《外臺秘笈》、《千女與翼》中記載了大量的發廊、黑發、熏衣、香體。在這些配方中,使用了大量的香料,不僅可以清潔身體、清香身體、防蟲,還具有空氣消毒的作用。周朝時由“蔔官”掌管,壹年中特定的月份——五月也是沐浴的時間。每個人都沐浴在芳香的藥草中。屈原的《離騷》是對民間人民沐浴節的描寫。唐宋以後,習慣上把每年的初五定為“浴蘭節”。在這壹天,每個人都要進行藥浴,以去除汙穢,預防疾病。十六國時期,後越國君石虎,洗澡很講究。他把各種香料和藥物裝進絲袋,泡在池子裏。嚴冬時節,數十條青銅龍,每條重達數十公斤,被燒成紅色,放入水池中,使水保持壹定的溫度。這種浴池叫蛟龍池,也叫青亭浴室。

發展

現代洗澡不僅僅是壹種清潔方式,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對健康的高要求,已經演變成壹種養生、保健、益智的健身運動。現在洗浴的經營模式已經從單壹發展到多元化,這個地方的經營內容從名字就可以區分出來,多為休閑會所、營業廳、度假酒店。沐浴種類也隨著人們的要求逐漸增多,如日光浴、溫泉浴、泥浴、沙浴、花瓣浴、牛奶浴、鹽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