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秋分灸:補肺氣,防病治病。

?秋分灸:補肺氣,防病治病。

導讀:9月23日是天氣涼爽的有效日子。那麽秋分怎麽操作呢?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秋分艾灸?我來給妳介紹壹下。

秋分灸

秋分過後,天氣逐漸轉涼。這時艾灸可以助陽,提高機體免疫力,起到預防作用。艾灸對反復呼吸道感染、咳嗽等患者更有效。

艾灸療法是壹種中醫非火熱的外治法,用溫熱的藥物使局部皮膚潮紅起泡。“三伏天”灸在每年的7-8月,“三九”灸在每年的65438+2月至次年的65438+10月。這兩次艾灸治療的時間間隔比較長。如果在此期間能增加“春分灸”和“秋分灸”,則可加強“三九”、“三伏”灸的功效。

中醫講究。現在根據節氣的陰陽變化,施“溫”灸能有效溫陽,祛風散寒,扶正固本。秋分灸和三伏灸、三九灸壹樣,也屬於節氣灸。不同的是,秋分處於陰陽消長的轉折點,最有利於調節陰陽平衡,所以秋分灸相對溫和,是三九灸和狗灸的補充。

入秋後,氣溫逐日下降,寒氣漸重,殷琦的上升抑制了春夏的暖氣。很多陰寒疾病有上升趨勢,如咳嗽、胃痛、腹瀉、四肢冰冷等寒性疾病,也是呼吸道的慢性高發期。此時使用“秋分灸”能有效溫陽,祛風散寒,扶正氣,潤燥。

秋分艾灸主要選取足太陽膀胱經背部的舒菲、脾俞、腎俞、關元俞等穴位,以調理相關臟腑及相關組織器官的證候,特別是針對呼吸道、消化道等疾病。如果在秋分當天在家進行艾灸,壹般是當天進行,前7天,後7天,***15天,沒有間隔,所以療效更好。

可以選擇簡單方便的艾灸,自己進行節氣灸。艾條點燃後,懸掛或放置在穴位或患病部位。借助艾灸火的熱量和藥物的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使經絡溫熱,協調陰陽,從而達到防病、保健、美容的效果。

艾灸可采取懸灸、溫灸器灸、溫灸管灸等形式。每個穴位可根據每個人的皮膚情況艾灸5- 0下,節氣內可選擇隔日艾灸。

以下是壹些秋冬季常見虛證的秋分艾灸方法,老年人可以在家自行操作。

1,艾灸

適用於脾胃虛寒患者,包括免疫力低下、虛寒引起的胃腸疾病等。艾灸壹般以溫補脾胃、溫補腎陽、助肺氣為主。先點燃兩根艾條,兩邊艾灸,保持與皮膚的距離不超過2厘米,但不要燙傷,以此類推3到5分鐘。每天艾灸1次,可預防秋冬脾胃虛寒疾病的發作。

2、中間艾灸

適用於肺虛患者,包括感冒咳嗽、慢性支氣管炎、感冒哮喘、反復呼吸道感染等。艾灸壹般用來疏通月經,溫肺。手術中選擇胸中部和頸後大脊椎骨作為艾灸部位。先用艾條灸肚子中間,再灸大椎。方法同上。睡前這個方法比較好,時間可以稍微長壹點。艾灸10 ~ 15分鐘後,能溫暖身體,幫助睡眠,預防秋冬季節呼吸道疾病的發作。

3、艾灸湧泉穴

適用於寒氣積聚於腎的患者,包括虛寒引起的腰腿痛、肩周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凍瘡。都是由於腎陽不足,寒濕侵襲,導致筋骨受累,壹般在雙足底湧泉穴艾灸。晚上用熱水洗腳後,擦幹,點燃艾條,掛在腳前1/3的湧泉穴上,來回移動艾條,讓腳有熱而不燙的感覺。每只腳艾灸3到4分鐘。

提醒壹下,秋分艾灸並不適合所有人。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如咳嗽時痰黃、小便少、大便幹燥等,大多屬於熱證,不宜做;不宜發燒、劇烈咳嗽甚至咳出血。糖尿病患者容易留下疤痕,艾灸要慎用。腹部穴位禁止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