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邊坡施工組織設計

邊坡施工組織設計

1.預應力框架錨索植草

深路塹地段的邊坡防護壹般采用預應力框架錨索植草。每個斜坡的高度為10m,坡度為1:1。壹般設計成第壹階段是加厚擋土墻,第二階段是橫梁錨索,第三階段是張網植草。當邊坡為第四級時,在擋土墻和橫梁錨索之間設置另壹張張網。

框架錨索施工順序為:施工準備、錨孔鉆孔、錨桿制備、錨孔灌漿、混凝土結構配筋制備、混凝土澆築、錨孔張拉鎖定、封錨。

(1)施工準備

施工前,做好施工組織設計,標定張拉設備及相關機具,按設計要求進行錨索(桿)的抗拔失效試驗。

⑵錨索施工

用鋼管腳手架搭建平臺,平臺用錨桿固定在邊坡上,鉆機嚴格按照設計的孔位、傾角和方位準確定位。錨索鉆孔采用幹鉆,鉆孔達到設計深度後穩定3 ~ 5分鐘。巖層破碎時,應適當放慢鉆進速度,必要時用套管鉆鉆進。

(3)錨桿加固系統

鉆孔後,用高壓風管清除孔內的巖屑和水,然後安裝錨桿。錨桿應在相應的生產臺架和簡易工棚內制作,機械切割、切割,組裝後運至孔內安裝。安裝時,應按設計的傾斜角度和方位平穩推進,防止射束散射和堵塞。

(4)錨孔灌漿

註漿漿液強度不小於40MPa,註漿壓力約為2MPa。孔底灌漿應在錨孔鉆孔完成後及時進行,時間間隔不得超過24小時。

⑸錨筋張拉鎖定

錨索正式張拉前,先按設計張拉荷載10 ~ 20%張拉,使各部分緊密接觸,然後按設計荷載25%、50%、75%、100%、110%分階段張拉,最後保持10分鐘。張拉順序采用循環張拉,按照先左後右、先中間、先上下後中間、先對角線後中間的操作原則進行。

⑹錨孔密封錨

錨筋鎖緊後,魯愚錨筋用機械切斷,錨墊與錨頭之間的縫隙用水泥漿填補,並按設計封錨。

2.錨架植草

泥巖、頁巖等軟巖開挖邊坡采用錨桿框架植草,框架由C25混凝土和鋼筋骨架組成,寬30cm,厚30cm。鋼骨架節點采用φ25螺紋鋼筋固定,錨桿外露端與鋼骨架箍筋焊接連接,並設置掛鉤連接。

(1)錨桿施工

施工時,應先清理邊坡,並搭設支架作為施工平臺。然後按照設計要求的直徑和深度鉆孔,並放入錨桿。最後,灌漿應封閉。

2鋼筋骨架綁紮

鋼骨架在地面裝卸,分片綁紮成型。打入錨桿並灌漿後,將鋼骨架分塊掛在錨桿上,通過焊接與錨桿連接。鋼骨架的安裝應緊貼邊坡,並設置固定錨樁錨固在邊坡上。

(3)立模和澆築混凝土。

混凝土澆築模板采用組合鋼模板,用鋼管和圓木螺栓加固。混凝土由攪拌站集中生產,攪拌車運輸,人工入模,插入式振搗器振搗。

(4)拉網種草

在框內培土種植,然後鋪張網種草,壹般在春秋兩季,避免在暴雨季節施工,保證成活率。

3.立體網植草

三維網植草適用於填方邊坡高度大於4m時的護坡,其施工順序為:平整坡面→澆灌坡面→掛網固定→噴草→塑料薄膜養護。

先按設計的坡比整平坡面,然後灑水濕潤,再掛立體網,用U型釘固定。立體網是三層立體網,底層是壹層,網包裹兩層。原材料為聚乙烯,厚度為12 mm,用土工布繩鋸齒形縫合搭接,搭接寬度為15cm。懸掛立體網草每11.25M為壹個沈降段,不重疊,只用加密U型釘固定兩邊。

植草由液壓噴霧機完成。噴施後及時覆蓋塑料薄膜或土工布進行養護,並及時補充足夠的水分,直至發芽成活。

4.擋土墻和飾面墻

本節設計的擋土墻為漿砌片石(或混凝土結構,按橋涵工程施工),其施工要點如下:

(1)擋土墻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機開挖基槽;基槽應在無水條件下施工,基坑內的積水應通過挖積水坑的方式排出。

(2)砂漿砌築采用掛線擠漿法施工,工藝與排水工程相同。基礎鋪設前,基底應進行人工平整和夯實,基底承載力應滿足設計要求。片石混凝土分層澆築,插入式振搗器振搗,人工傾倒片石。

(3)擋土墻應根據伸縮縫和沈降縫的設置位置分段砌築,排水孔和碎石反濾層應與砌體同步砌築。壹段砌築完成後,及時用草袋、麻袋覆蓋,並灑水養護。

(4)路肩擋土墻和堤腳擋土墻應與路基填築同步協調施工,擋土墻每1m填築壹次,墻後填土采用手持振動沖擊夯夯實。

5.拱形或人字骨架護坡

施工順序為:平整邊坡→漿砌片石骨架施工→回填耕土→植草→覆蓋無紡布→早期養護。

按照1:1的設計骨架尺寸,放出掛線,開挖溝槽,自下而上選擇質地堅硬、無裂縫、無風化的優質石料砌築,采用擠漿法砌築;接合方式為平槽接合(凹接合)。砂漿初凝後,灑水養護7 ~ 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