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石湖名人

石湖名人

董仲舒(前179—104)西漢哲學家,經學大師,廣川(今河北棗強東)人。少年時專研《春秋》。景帝從醫時,潛心研究孔子。曾任江都(今江蘇揚州)和焦溪王(今山東高密西南)。漢武帝在號召人們試行天下賢良文學時,就根據“三策天下”提出了建議。“非六藝之科者,乃孔子之師,各有其道,不進則退。”要求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被漢武帝采納,封建社會兩千多年以儒術為正統的局面。他的學說以儒家宗法為核心,夾雜陰陽五行學說,貫穿神權、君權、宗法、夫權,形成封建神學體系。他把天附加於人性,認為“道之大源出於天,天不變,道也不變”。還提出了“三綱五常”的封建倫理觀。在教育方面,主張以啟蒙為“堤”,建立國子監,設置緊急狀態。後來因病辭職,專門研究寫書。遇有重大討論,朝廷常派人到他家聽取意見。他的作品包括《春秋故事》和《東子文集》。

李道遠(466或472—527)北魏時期的地理學家和散文家。善於言辭。楊帆(今河北省涿縣)出生。出身官宦之家,也曾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和洛陽擔任中央大員,並多次擔任地方大員。從小就好學,博覽群書,喜歡觀光。我的足跡遍布河南、山東、山西、河北、安徽、江蘇、內蒙古等地。所到之處,註重勘測水流地形,追根溯源,閱讀大量地理著作,積累了豐富的地理知識。在他看來,地理現象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經過歷代的變遷,城市的興衰,河流的變遷,山川名稱的更易,地理著作必須不斷豐富和完善。他查閱了437種書籍,並通過自己的實際考察,終於完成了地理學巨著《著》。這本四十卷的書* * *描述了1252條河流的起源、流經區域、支渠分布、古河道變遷,還記載了大量農田水利建設工程以及城垛、風土人情等信息。《水經註》是壹部極具科學價值的地理學巨著,也是壹部獨具特色的山水遊記。李道元以飽滿的熱情和深刻的文筆,生動地描繪了祖國壯麗的山河。他是壹個“執法心切”、“以硬漢著稱”的官員,頗為皇室和權貴所恨。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汝南王乘永州刺史蕭寶元謀反未遂之機,鼓動朝廷派李道元為駐關使者。途中,蕭寶玉派人殺了他、他的哥哥道君和他的兩個兒子。還有《方誌》、《七約》等其他著作,已經失傳。

竇建德(573—621),清河(今河北故城東北)張南人,隋末農民起義軍首領。我年輕的時候俠義忠義,曾經是個領袖。611年,楊迪入侵朝鮮,被選為200人的領袖。因支持孫安祖同郡起義,家人被殺。被迫帶領200名應征士兵投票支持高繼波起義領袖高士達。為師兵,軍司馬。卓君(今涿縣)為保衛郭萱,率領壹萬多軍隊討伐高士達。建德用七千精兵攻打並殺死了郭萱。高士達在616年去世後,他成為了領袖,並自稱為將軍。他能團結士兵,與士兵同甘共苦,贏得農民的支持,隊伍發展到10萬多人。617年,在樂壽(今河北獻縣)被稱為長樂王。618年,隋右壹衛將軍薛世雄率三萬大軍討伐竇建德,河間(今河北省河間縣)壹戰消滅隋軍,攻占河北省大部分郡縣。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稱王霞,定都樂壽,改稱五峰。619年攻打聊城(今山東聊城),殺死宇文化及。遷都洛州(今河北永年東南),然後選拔大批隋官僚,建立各種制度,派遣使節到洛陽朝見隋越王楊侗,並與王交好。六二○年,攻王,迫羅陽。帥,趕去幫忙,在虎牢關(今河南滎陽西北)決戰,兵敗、受傷、被俘。在長安被殺。

魏徵(580-643)生於館陶(今河北館陶),並稱巨鹿生於曲陽(今河北進賢縣)。初唐政治家。年少時喪父,家境貧寒,但誌向遠大,愛好讀書,曾出家為僧。隋末,參加史彌的瓦崗軍起義。後來李密回到唐朝,被竇建德俘虜,日常充當舍人先生。竇建德死後,他對太子李忠心耿耿,被任命為洗馬太子。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即位,喜其率真,為諫大夫。他敢作敢為,直接出謀劃策,陳前後出謀劃策200多件,受到太宗的高度重視,感動了左丞相。他曾對唐太宗說:“君主”凡事聽之明,偏之暗。他還經常勸唐太宗以隋朝滅亡為戒,認為君主如船,百姓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要“居安思危,戒奢儉用”,“任賢則諫”,“以薄稅收輕租”。貞觀三年(629),任秘書監,參與國事,貞觀七年(633),任仆從,能識大體,以平常心處事。他撰寫了《隋書序》和《梁書、陳數、舒淇總論》,並編輯完成了《文集》。他做官,左光祿博士,封鄭國公。魏徵死後,唐太宗懷念他,嘆曰:“以銅為鏡,可以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看出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死了,我死在鏡子裏!"後來,他派人到魏家,得到壹張紙條,上面寫著:"世上有善惡之分,善則國安,用惡則害國。”“愛而知其惡,則知其善,而不疑之。任賢可以不猜,但妳可以亨通!”這可以說是魏徵的最後壹次訓誡。魏徵的言論見於《貞觀政要》。

趙匡胤(927-976)是宋太祖,宋朝的創始人。涿州(今河北省涿縣)人。到了後周,廟前百姓全部被查,宋周被引向德軍使節度使,把持兵權。公元960年,陳橋叛變,即位,國號宋。他先後平定地方割據勢力的反抗,剝離帝國將領和藩鎮的軍權,加強北部和西部各州的邊防,派文官帶京銜出朝上任,掌管地方行政,並派遣使節掌管地方財政,從而加強了中央集權。朝廷裏有壹個副部長(參政),樞密使管兵,三秘管財政,分散宰相權力。在位期間,他興修水利,鼓勵墾荒,整治運河,整頓稅制,努力增加稅收,增強國力。他的政治措施對結束五代以來的長期混戰和割據局面起了重要作用。但由於重文輕武,偏向內衛,對宋代“積貧積弱”局面的形成產生了影響。

呂端(935—1000)北宋大臣。幽州安次(今河北)人。晉朝末年,官補父蔭。宋代拜成都、蔡州為師,升為樞密學士。唐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呂蒙正出任丞相。北宋開國元勛趙普稱贊他:“我看了呂公的戲,有賞,但不喜,失意時不懼。我真的是臺灣的工具!”宋太宗想以結局為期,但有人貶低他,說他“糊塗”。太宗當即反駁:“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呂端作為總理,重視了解大局,以簡樸為服務。在宮廷討論中,呂端經常在關鍵時刻有所預見,受到唐太宗的稱贊。唐太宗駕崩,內侍王繼恩與李常嶺等陰謀者暗中勾結,廢黜太子,另立新朝。呂端及時意識到這壹點,並不怕當面反駁女王,堅持為真正的教派服務作為王位。真李宗,懸帷引見群臣,呂端未拜,要求禁閉升殿察看。我見是真宗,降了階,向臣臣下拜。所以受到真宗的推崇。

郭守敬(1231——1316)元代天文學家、水利學家、數學家。言語周到。順德邢臺(今河北邢臺)人。青年學生向劉學習天文地理。統壹後的第三年,張文倩推薦他學習水利,他有獨創性。忽必烈召見元世祖、郭守敬、陳水利等六件事。曾任首都水政,還調通惠河的水運,修了不少運河。他還參與編撰了《計時歷》,這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歷法。郭守敬強調天文觀測的科學性和儀器的重要性,說:“歷法的基礎是檢測;測試的儀器首先不是儀器。”並創造和改進了簡易儀、上視儀、高度計、氣候儀、地景儀、窺視儀等多種觀測儀器,在全國設立了27個觀測站(即觀測站)開展大規模的大地測量工作,重新觀測了二十八星座等恒星的位置,確定了黃赤交角,達到了較高的精度。他的科學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成為了當時著名的偉大發明家和科學家。作品有《推步》、《李成》、《李易稿》等。

關漢卿是元雜劇的創始人,是壹位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號碼已經借出去了。生於晉末,卒於宋(1279)。安國(今河北)人,說到大多數人。作家長期生活在被壓迫人民中間,熟悉他們的生活,同情他們的苦難,用戲曲反映他們的苦難,贊美他們的聰明才智。他與當時著名戲劇家、費、梁關系密切,與著名女藝術家朱交往密切。他壹生創作了60多種雜劇,其中有《袁》、《救風塵》、《拜月亭》、《望江亭》等13種。在創作中,塑造了、趙、王瑞蘭、譚吉爾等許多典型的女性形象。這些形象流傳至今,永垂不朽。悲劇《竇娥原》與喜劇《救風塵》相映成趣,顯示了作家的思想深度和藝術成就。100多年前,《竇娥原》被翻譯成法語。這位作家不僅是中國的戲劇大師,也是世界文化名人。此外,現存散曲10余套,詩歌50余首。

曹雪芹(——1763),清代壹位偉大的文學家,名叫孟如安,與秦雪、秦普、習覃齊名。他的祖上原本是漢人,後來加入旗籍,是滿州正白旗的“包衣”人。我的祖籍是河北馮潤。自曾祖父起,三代江寧織造。雍正五年,在統治階段內部政治鬥爭的影響下,父親被革職,產業被抄,曹舉家遷都北京,家財衰敗。曹雪芹晚年住在北京西郊,貧病交加。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著名的藏書家。他主持了全唐詩的出版,他自己也能寫詩和戲曲。曹雪芹深厚的文化修養和傑出的藝術才華與其家庭的影響密切相關。他以個人的生活經歷為基礎,用十年時間創作了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紅樓夢》(即《紅樓夢》),為中國古典文學寫下了輝煌的篇章。這本書是120倍。後四十回據說是高鶚續的。

荀子(約公元前313- 238),名卿,趙國(今邯鄲壹帶)著名思想家,孔子之後的儒家代表人物。他的思想集中體現在《荀子》壹書中,對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西門豹(?-?)戰國時期,魏是壹個著名的無神論者。他在邱縣(臨漳縣北)任職期間,打破當地“河伯娶女”的迷信,開鑿12條灌溉渠,改良土壤,發展農業生產。

樂毅(?-?)趙靈壽(今靈壽縣西北)戰國中期燕國著名的軍事將領。公元前284年,他指揮燕國等五國聯軍進攻齊國,連攻七十余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爭範例。他的作戰指導策略和政治思想對當時和後世產生了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