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春天,放松身體,調節情緒,是修身養性的方法,也是養生的方法,從而開啟壹年的人生新篇章。
1,飲食以清淡甜食為主。
春天是壹個放松和自由的節氣。根據中醫臨床經驗,發現此時服用補腎方、補腎藥膳,對腎功能早期惡化、終末期腎病患者可達到60%以上的療效。同時也提醒患者註意春季生活調理,飲食以清淡、甘甜為主。這是因為腎臟疾病的治療和腎臟的保健不僅可以根據疾病的癥狀進行治療和調養,還可以根據節氣的不同進行藥物的組合。在春暖花開的季節,經過特別調整的“春季補腎方子”自然會如虎添翼。
上海曙光醫院詹宏生教授指出,春天想好好呵護腎臟的人,也不能忽視,比如早起呼吸新鮮空氣,做健身操,尤其要註意保暖,以免感冒;另外,在飲食方面,不能太辛辣油膩,以免損傷肝腎。所以建議吃清淡的蔬果,如山竹、蓮藕、薏米、黃瓜、哈密瓜等。
2.出門走走“防風”
風是春天的主角。溫暖的春風吹綠了柳梢,推開了花朵,喚醒了人體的活力。不過,上海石氏傷科邱德華副教授指出,風善多變,過猶不及,危害健康。
春風首先傷害肺部。中醫認為肺為皮毛。也就是說,普通感冒侵襲皮膚後,肺部受傷,會導致肺氣異常,引起頭痛、發熱、鼻塞流涕、咽痛、咳喘等癥狀。二是對人體其他器官的傷害。中醫認為,普通感冒善變快,來來去去,變化很大,上下徘徊,停留在皮毛或肌肉之間,容易出現風疹丘疹,奇癢難忍,但有時去得很快,往往不留痕跡。第三,夾雜著其他邪惡。感冒多與熱、寒、濕等邪氣相合,如常見的外感風熱、外感風寒、風濕痹痛等。風寒濕邪侵入脾胃,可引起惡心嘔吐、飽脹不適、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癥狀,胃病在春季易復發。因此,春季保健要註意預防感冒的危害。
春天由冷轉暖,溫毒開始蠢蠢欲動。如果平時身體虛弱,就會因外感邪氣而患風熱病(如流行性感冒)。根據民間經驗,我們可以在屋子裏放壹些薄荷油,讓它慢慢揮發,凈化空氣。
3、科學生活,避免病毒攻擊
春天天氣多變,是傳染病多發的季節。人們容易感染流行性感冒,如急性支氣管炎和肝炎,流行性疾病如腦膜炎、麻疹和腮腺炎也很流行。疾病的發生與細菌、病毒感染密切相關,是否得病直接取決於身體素質和日常生活。為此,著名中醫秦教授指出,人要有壹個科學的生活習慣,因為春天依然陰寒,冷空氣還在頻繁活動,晝夜溫差大。增衣減衣要隨天氣變化,不宜過早尋求放松。同時保證壹定的睡眠,多開窗,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清晨早起,適當進行壹些戶外體育鍛煉,如晨練氣功、打太極拳、做健身操等。,有利於預防和治療春季疾病,達到健康養生的目的。
提醒:春季飲食三個時期的變化
早春時期
冬春之交,氣溫依然寒冷,人體消耗的熱量較多,適合吃溫熱的食物。
飲食原則:選擇熱量高的主食,註意補充足夠的蛋白質。飲食中除了米飯和雜糧,還可以添加壹些豆類、花生和奶制品。
早餐:牛奶1袋(約250 ml),主食100克,配菜適量。
午餐:主食150g,瘦豬肉、牛羊肉(或豆制品)50g,青菜200g,雞蛋湯或肉湯適量。
晚餐:主食100g,蛋魚(或豆制品)50g,青菜200g,豆粥1碗。
仲春
天氣變化較大時,氣溫忽冷忽熱,變化較大。可以參考早春的飲食。氣溫高的時候,可以增加青菜的食用,減少肉類的食用。
晚春
春夏之交,氣溫炎熱,飲食原則是選擇清淡的食物,註意補充足夠的維生素,比如在飲食中加入蔬菜。
早餐:豆漿250ml,主食100g,小菜適量。
午餐:主食150g,魚、蛋、肉(或豆制品)50g,青菜250g,蔬菜湯適量。
晚餐:主食100g,青菜200g,大米粥1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