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體內酶的數量決定了壽命的長短。

體內酶的數量決定了壽命的長短。

人的壽命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

不同學科的科學家都認同壹個觀點:隨著生活環境的優化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只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樂觀開朗的心態,我們完全有可能活到100歲。

失水會使生命枯竭。

近日,俄羅斯國立衛生研究院生物節律研究室主任沃爾科夫提出了地球生物鐘的新理論,並以此來揭示人類壽命過早喪失的奧秘。

根據沃爾科夫的理論,人的自然壽命應該是280歲。但現實生活中,人的壽命遠沒有這個期限。是什麽原因導致人過早失去生命?沃爾科夫認為,這是因為人體內的水分在不斷流失。這個理論認為,隨著生命的不斷增長,體內的水分會災難性地不斷流失。人體是由無數細胞組成的。細胞膜具有選擇性滲透功能,可以過濾掉有害物質。人體內的器官是由無數肩負相同任務和功能的細胞組成的,這些器官自然成為人體內的壹大生物過濾器。但是,當體內的水分隨著生命的生長在體內不斷流失時,細胞和機體就不能再發揮生物過濾器的作用,於是人體本身就不能再清除有害物質,就會發生各種疾病,從而破壞自然生命。

科學研究的結果從另壹個方面印證了這壹理論:通常新生男孩體內的水分占其體重的86.8%,長大後占71%;成熟男青年體內的水分占其體重的665,438+0%,而壹個865,438+0歲的老人只占49.8%。但從某種角度來說,沃爾科夫的觀點也可能是另壹種情況的結果。體內水分流失的原因可能是由於某些因素導致細胞老化甚至失去“保水”功能,導致體內水分持續流失。無論是哪種情況,事實都是不可否認的:隨著體內水分的消失,人的生命也會逐漸枯竭。

第二,基因、環境、生活習慣都會影響壽命。

但人的壽命不僅受體內水分流失的影響,還受到基因、環境、職業等其他因素的制約。這壹觀點也得到了包括沃爾科夫在內的所有生命科學研究者的認可。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口研究所也壹直在研究這些問題。在德國統壹後的短短幾年內,慶祝百年的東部居民人數翻了壹番,1991年只有65438人,1997年有363人。相比較而言,西部地區的變化並不明顯,0年為1991582,1997為2353,增長了51%。對於這壹現象,人口研究所所長詹姆斯·沃佩認為,這主要是因為社會保障、生活條件和環境的改善。

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科學家認為,外部因素對個體的壽命起著50%的作用,另外50%取決於內部因素,其中25%由遺傳基因塑造。

早在幾年前,科學家就發現壹些遺傳物質對人的壽命有影響。比如載脂蛋白E,壹種可以控制人體內膽固醇轉化的蛋白質,它有很多基因相關的變異體。攜帶變異型apoe2基因的人很少患心臟病,而攜帶變異型apoe4基因的人會患癡呆癥。2001年8月,美國科學家發現了長壽基因。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分析了從308名長壽老人身上提取的基因。這些老人年齡從91到109不等,分別是來自美國和歐洲137家庭的兄弟姐妹。結果顯示,他們第四條染色體上的少數基因有95%是相同的。研究人員認為這是他們長壽的秘密,而在這對染色體中,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科學家認為,其余25%的內在因素是在壹個人生命的前30年中決定的。如果胎兒在母親子宮內沒有足夠的營養,出生後容易患心臟病;然而,如果胎兒在母親的子宮內和童年時期營養過剩,就容易患糖尿病。小時候得過傳染病,老年容易得心臟病。年輕時皮膚暴露過多,老了就容易得皮膚癌。很多早期的壞習慣,比如抽煙,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都為我的余生埋下了禍根。調查還顯示,高水平的教育、有保障的經濟收入和良好的生活條件也是促進人們長壽的因素。

人類生命科學研究還發現,幾乎所有國家的女性平均壽命都高於男性。為什麽女人比男人長壽?科學家有很多解釋。從社會心理的角度來看,男性社會壓力大,自我意識強,工作生活緊張,不善於緩解自己的緊張情緒,因此容易患高血壓、心血管等疾病。相反,女性善於協調工作和家務的關系。通過家務和撫養孩子,他們可以緩解工作壓力。另外,女性比男性更註重自己的身體狀況。

從基因角度來說,女性也有優勢。女性有23對xx染色體,比男性xy染色體有更好的修復功能。比如外來病毒入侵時,X染色體具有更強的抗感染能力。研究還表明,男性的身體轉化和能量消耗比女性更快。“生命核能”消耗得越快,就會死得越早。

壽命與父母年齡有關。

壽命研究涉及的學科很多,不同的學科在決定壽命的因素上有各自的觀點和依據。

歷史學家發現,從順治皇帝開始到宣彤皇帝結束,中國清朝有十個皇帝,這十個皇帝有164個子女。七位皇帝平均每人有21個子女,到了第七任鹹豐皇帝銳減到三個,之後同治皇帝和光緒皇帝都沒有繼承人。146條龍中,15歲之前死亡的有74條,是出生人數的壹半。作為皇族,保育條件至上,但死亡率之高令人震驚。

據學者考證,皇帝的前幾個孩子很難成年,是因為皇帝為人父母時年齡太小。比如康熙皇帝14歲得長子,前六個早逝的孩子都是在他18歲之前出生的,而雍正帝的長子長女是17歲出生的。其實康熙的第壹個兒子是13歲生的。長子往往是皇帝年輕時生的,體力和智力都比較弱。繼承皇位的長子年輕時也會生下較弱的長子,所以會惡性繼承,直到變得較弱無能而死。

因此,歷史學家認為,結婚年齡決定生活質量,生活質量影響人的健康成長和長壽。生命科學研究人員也同意這壹觀點。他們認為,只有當人們身體成熟、健康、精神發達時,才能生出健康長壽的個體。

四種樂觀的態度和長壽。

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家的研究證實,人的精神狀態在壹定程度上可以決定人的壽命,即壹個人的心態越積極樂觀,他的壽命就會越長。研究人員對660名50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跟蹤調查後發現,積極樂觀的心態比控制血壓、降低膽固醇更重要,甚至比不吸煙、享受體育鍛煉等保健措施更有效。結果顯示,對生活樂觀的人比悲觀的人平均多活7.6年。

科學家調查了19年底前出生的95位作曲家和119位演奏家的壽命,發現他們的壽命都比普通人長。為什麽音樂人比其他行業的人長壽?科學家認為,這是因為他們的思想、對生活的樂觀態度以及用腦方式都與常人不同。人腦可以分為左右兩部分。壹般來說,左腦具有計算、思維和語言的功能,科學家稱之為“語言腦”。右腦具有控制情緒、感覺、審美意識等非邏輯功能,科學家稱之為“音樂腦”。左右腦細胞承擔各自的功能,相互補充、相互配合,形成人的能力和人格。因為音樂人比其他職業的人更多地使用“音樂大腦”,他們體內的情感功能活躍,心態也更樂觀。這就是音樂家長壽的奧秘,也是心理學家鼓吹長壽的方式。

研究人員還發現,幸福的婚姻可以讓人長壽。婚姻幸福,生活就會樂觀,心情就會愉快。日本人口調查數據顯示,與相愛的人相比,離婚男性平均壽命短12歲,女性短5歲。喪偶者當年因病死亡的幾率比同齡人高出10倍以上。瑞典醫學研究人員對989名50歲至60歲的中老年人進行了長達9年的跟蹤調查,發現離婚或喪偶者的死亡率為22%,而結婚時間較長者僅為14%。內科醫生認為,兩情相悅的幸福會使夫妻雙方分泌壹些健康物質,如激素、酶、乙酰、膽堿等。,有助於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延緩組織器官的衰老,將機體的物質代謝調整到最佳狀態。

生命科學的研究永無止境,在確定人類壽命的原因方面會有新的成就。但不管未來的研究是什麽,人們現在都可以接受上述觀點。現在,不同學科的科學家都認同壹個觀點:隨著生活環境的優化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只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樂觀開朗的精神狀態,我們完全有可能活到10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