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曹操
魏武帝熱衷於研究煉氣補天的理論,以求健康長壽。他的詩中以長命百歲的動物龜為例,來說明生老病死的規律。同時也是養生之道的千古絕唱,是曹操送給後人養生長壽的金針!現在人們常用“烈士暮年有大誌”這句詩來表達老當益壯的心意。
東晉/陶淵明
這種典型的養生詩,陶的意思是酒不在酒裏,似乎山水在心裏。可以說,環境與理解,物與心的融合,真的很奇妙!
唐/杜甫
“詩聖”杜甫在安史之亂期間顛沛流離,飽受磨難,身體虛弱。好在老婆體貼,孩子貼心。溫馨的家庭生活給了詩人最純粹的親情和最深沈最寬廣的愛,使他安度晚年。
唐/白居易
白居易的許多詩都是關於養生的。他的“養生之道”之壹就是勤練氣功。白居易不僅熱愛氣功,而且把它修煉到了很高的境界。他修行時“外融萬物,中自在。”
宋/蘇東坡
東坡先生很有哲理,淡泊名利。晚年潛心學醫,收集偏方,說是在皎潔的月光下站在空蕩的廊下。"誰點綴了雲與月,天空與海洋變得清澈."是他練氣功時精神境界清明的寫照。
南宋/陸遊
陸遊認為,豐富的飲食會增加胃的負擔,以簡單的茶和清淡的米飯為宜。粥是流質食品,老少皆宜,鮮美可口,營養豐富,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如果在粥中加入相應的食物或食品,如蓮子心、薏米、花生、羊肉、西洋參、胡蘿蔔等。,還能防病治病,延年益壽。
明/龔廷賢
這首詩告訴人們不要輕視“吃喝玩樂”。這四個字是每個人壹輩子都在做的“大文章”,只是歲月給了每個人不同的分數。“吃喝玩樂”不是生活的目的,而是保證身心健康的生活和工作手段。
清/袁牧
袁牧提倡動靜結合,讀書之間不妨做些打掃書房之類的事情,既能鍛煉筋骨,又能營造壹個幹凈的環境。字裏行間充滿了遺囑傳人的樂觀進取精神,頗有啟發。
清/閻敬銘
雖然沒有壹定的模式,但有規律可循。古今很多名人養生詩都總結了自己的長壽經驗,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