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壓腳真的很舒服。妳真的了解足部穴位保健嗎?

壓腳真的很舒服。妳真的了解足部穴位保健嗎?

腳上哪些穴位有日常保健作用,走路鵝卵石可以按摩穴位嗎,如何正確泡腳?我給妳詳細介紹壹下。

按摩足部,疏通氣血。

我們的腳上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末梢,這使得我們的腳在冬天容易感到寒冷,腳底踩在鵝卵石上感覺非常敏感,這說明我們的腳的血管和感覺神經是細膩而豐富的。如果要數腳的穴位,可以說是星星很多,所以經常做足底按摩可以疏通全身氣血,刺激大腦活動。

從經絡看足部穴位

腳的穴位不僅限於腳底,在腳的背部和腳踝上也有很多穴位。人體的經絡分為兩類:陰經止於手腳,陽經始於手腳,所以腳是陰陽經的交匯處,是經絡的根基。簡而言之,經絡就像壹條河,手腳是經絡的開始。河很細,水很稀但是很快。在子午河中,河道逐漸變寬,水流更加充沛和穩定,最後連接到大海,大海就是我們的內臟。經絡就是這樣從源頭聚集每壹滴水,逐漸形成的。可見,足部穴位在日常保健中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腎經

湧泉穴

腎經走在腳上,腳底有湧泉穴。“腎出於湧泉,泉者滿心。”湧泉位於足底前三分之壹處,第二、三趾直下縫。它是腎經起點的第壹個穴位。腎經之氣,如泉源之水,來自足,涓涓細流逐漸匯聚,灌溉全身和四肢的各個部位。經常按壓可以豐富腎經,疏通全身氣血,是防病、養生、治病的重要穴位。

我們可以用手掌揉湧泉穴。此時我們手掌上的勞宮穴與腳底湧泉穴相對,心腎相交。摩擦產生的熱量加速了腳部的血液循環。經常揉搓有利於慢性病的防治。

太溪穴

踝部腎經太溪穴,太溪穴位於踝部,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腎也起源於太溪穴."太西就像壹條大溪流。顧名思義,腎經之水匯聚於此,形成壹條大溪流,是腎經氣血逐漸旺盛的地方。是滋補腎陰的關鍵點。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跟腱內側,同時施壓,可同時刺激太溪穴和昆侖穴。

脾經

脾經三陰交穴位於內踝處,內踝上方三寸,約四指之遙,小腿內側骨面後緣。三陰交為三陰經之交,能健脾補脾,疏通肝氣,補益腎精。

三陰交

我們每天入睡的時候,體內的陽氣進入陰氣,就可以漸漸入睡了。如果陰不斂陽或陽過於興奮,就會導致失眠和夜間多夢。此時按壓三陰交穴,可以疏通三陰經的交匯處,滋養腎陰脾陰,平抑肝氣,有助於緩解失眠癥狀。同時,三陰交也是婦科的傳統重點穴位,對痛經、月經不調有很好的療效。用圓形指壓筆或手指按壓穴位,每天壹次,每次5-10分鐘。尤其是在月經前壹周,加強刺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肝經

太沖穴

太沖穴屬於肝經,在第壹、二跖骨交界處的凹陷處。肝為“將軍之官”,主怒。肝經可以止肝風,調理肝氣,太沖就像肝氣的開關。如果肝氣上沖發怒,人就容易上火,血壓升高,頭部脹痛,頭暈等癥狀。此時按壓太沖穴,就像是挖了壹條運河,把河中過多的水流引出來,會把肝氣引下來,緩解緊張,適當引流後自然恢復正常水位。整條河都會照常運行,所以人們會感覺很舒服,也會有所警覺。按壓過猛時,刺激量要大。可以用點穴棒或筷子等圓形細長棒再按壹遍,以點穴處有酸痛感為宜。

膀胱經

尹稚角

膀胱經尹稚穴是母親專用的穴位,可以有效地調整胎兒在子宮中的位置。寶寶臀位會增加分娩的風險,在適當的條件和時機下可以刺激調整胎位,但這個穴位建議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走鵝卵石可以按摩穴位嗎?

從腳趾到腳跟,有內臟的腳的投影與內臟從上到下的排列大致壹致。日常走路時可以刺激很多穴位,赤腳走在光滑圓潤的鵝卵石路上,增強了穴位的刺激,可以起到壹定的保健作用。

如果走路的時候覺得太疼,選擇表面光滑的鵝卵石,穿厚襪子,可以在壹定程度上緩解疼痛,但要保持穴位按摩的效果。適度的行走確實可以達到全方位按摩的效果。也許妳會問:如果按腳底有明顯的疼痛,能說明妳的內臟有病嗎?這壹點還有待考證,但是每年的常規體檢壹定是早發現早治療的科學手段。

泡腳也有講究。

除了穴位按壓,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就是泡腳。泡腳養生的時尚已經蔓延到90後,泡腳真的很好,有點講究。

註意足浴桶的清潔。

市面上種類繁多的養生桶,可以很好的控制水溫,避免經常加熱水燙傷的風險。但是也要註意,用後壹定要清洗幹凈。桶底不規則的表面容易藏汙納垢,藏汙納垢。另外,人們喜歡在桶裏放各種保健藥袋,這些藥袋裏的成分可能會成為細菌生長的培養基。

腿腳上的傷口不適合泡腳。

如果腳和小腿有傷口,就不適合泡腳。泡水不利於傷口愈合,會增加感染的風險。

總之,晚上泡腳可以放松腳部血管,讓身體暖和,睡個好覺。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腳底穴位不僅對全身有益,對腳也非常重要。腳踝是壹個薄弱環節,日常生活中容易發生各種扭傷。早上鍛煉踝關節,整體按摩我們的腳,為新的壹天做足準備。擁有健康的雙腳和健康的身體,我們才能走完萬裏路,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