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健康專家從來沒有活過60歲,我們還需要醫療保健嗎?

健康專家從來沒有活過60歲,我們還需要醫療保健嗎?

技術有溫度。文|保健大師梅默生逝世,享年59歲。有人發了壹篇博文,極其諷刺挖苦。註重養生的都活不到50歲,太極傳圈最長壽70歲,平均壽命60歲左右。還有反養生的人,列舉了壹長串不養生長壽的例子:燕有雲,壹生愛吃肥肉,不養生,不運動,不補藥,活了112歲;張學良抽煙喝酒。年輕時也吸毒,帶兵打仗,風餐露宿,被軟禁了幾十年,但還是活到100歲。黃永玉抽煙,睡懶覺,不鍛煉。他90多歲了還活著...是的,即使是健康專家也離不開甲子。保健有什麽意義?這些觀點乍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實際上是典型的系統性偏見。我們知道,人的壽命受多種因素影響,如基因、社會環境、自然環境、醫療條件、生活方式等。,也就是說,死亡是充滿不確定性的,而大多數人在判斷不確定事件的概率時,往往會違背概率論中的大數定律,不由自主地使用小數定律,即濫用“典型事件”,忘記“基本概率”。與大樣本相比,小樣本失去了準確性,因為它產生極端結果的概率更大。所以,要了解養生與長壽的關系,大樣本的調查結果顯然比養生專家的短命等極端案例更有說服力。這樣的權威調查在醫學期刊上隨處可見。就像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去年發表的壹份研究報告發現,五種良好的生活習慣可能使人的壽命延長10年:健康的飲食和每天運動30分鐘以上,保持適當的體重,即身體質量指數(身體質量指數)在18.5到24.9之間。)不要喝太多。女性不應飲用超過65,438+0杯紅酒,男性每天不應飲用超過2杯。基於5盎司(1.48ml)的眼鏡不要抽煙。本報告的研究對象包括78,000名女性和44,000名男性,分別隨訪了34年和27年。研究人員分析這些數據後發現,采用上述五種習慣的女性平均壽命延長了1.4。當然,有些人不喜歡養生,不是因為不相信科學論證,而是因為養生的概念在中國被人為地擴大化、復雜化了。在某些場合,養生甚至成了壹些不法商販行騙的幌子。如果把養生簡單定義為“良好的生活習慣”,恐怕社會上的爭議會少很多。所以,不要把醫療保健搞得太神秘,更不用說高端,但也不要妖魔化它。保健其實就是我們的日常生活。歸根結底,養生就是養心。聲明:以上內容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