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要內容《顏氏家訓》不僅記載了當時“馮諼的復興、佛教的流行、鮮卑的傳播、俗文的盛興”等諸多方面,也為後人保留了壹些有價值的歷史文獻。在文章中,通過對南北朝作家作品的論述,反映了當時的文學觀點和他本人的文學主張。顏之推非常重視文學。他批判了楊雄認為文學是小技巧的觀點,從個人修養的角度闡述了文學(包括知識、口頭辯論、作文等文化素養)的重要性。對於文學的功能,顏之推不僅狹隘地將其歸結為服務於政治啟蒙和實用,而且肯定了文學具有悅人耳目、陶冶心靈的審美功能,同時在其創作實踐中表現出了極強的文學審美能力。2.《顏氏家訓》作為漢族傳統社會的典範教材,直接開創了後世家訓的先河,是我國古代家庭教育理論寶庫中的壹份寶貴遺產。顏之推沒有赫克托的功德,沒有官階,卻因為顏的壹個家訓而久負盛名,可見其家訓影響之深遠。被陳譽為“古今家訓之祖”的顏《家訓》是中國文化史上壹部重要的古籍,它不僅表現在書的體例上,還表現在書中“論字畫音律、正典故、鑒賞文學藝術”的內容上,還表現在書中“述治家之法、辨是非”的內容上,因而歷代學者都推崇該書,將其作為教育後代和家庭教育的典範。縱觀歷史,顏氏子孫在道德和學術方面都有驚人的表現。僅在唐代,註釋《漢書》的顏師古,書法千百年來為世人所楷模的顏真卿,震驚大節而亡國的顏杲卿,都使人們對顏氏家族產生了非比尋常的深刻印象,進壹步證明了祖上所立家訓的有效性。即使在宋元時期,顏氏家族成員仍繼續被聘為官員,尤其是在明清時期。
顏之推提出的家庭教育原則是什麽?
顏之推曾撰寫《顏氏家訓》,在封建家庭教育發展史上產生了重要影響。他的家庭教育原則是:
第壹,幼兒教育
第二,威嚴和仁慈
第三,所有的愛都不偏不倚
第四,應該是世界經濟事務
第五,註意風化和陶器染色
三、顏之推的教育內容
為了培養實用人才,顏之推提倡“實學”的教育內容。他認為培養出來的人才必須“德藝雙馨”。所謂“德”,就是恢復儒家傳統的道德教育,加強孝、仁的教育。所謂“藝”,是指恢復儒家經典教育和“百家之書”,以及社會實踐所需要的各種知識和技能。
當然,“藝”的教育主要還是以五經為主。他認為學習五經主要是學習存在於世間的道理。“夫聖賢之書,教人至誠孝順,謹小慎微,揚名立萬。”但讀書不應局限於五經,還應廣泛閱讀,讀“百家之言”。此外,他還重視學習“雜藝”。他認為,在社會動蕩的非常時期,學習“雜藝”可以使人們在戰亂和“無人庇護”的情況下“自資”,保全個人的生存和士紳的政治經濟地位。顏之推提倡的“雜藝”相當廣泛,主要包括文章、書法、彈琴、遊戲、繪畫、算術、占蔔、醫學、射擊、拋壺等。這些技能在生活中有實際意義,也有個人保健和娛樂的價值。但這些“雜技”可以既亮眼又專業。否則不僅累人又聰明,還容易被更高的統治者奴役和羞辱。顏之推的思想反映了當時士紳地主階級對技能的歧視。
值得註意的是,顏之推強調士大夫子弟要“知農之苦”,學習壹些農業生產的知識。關於道德教育與藝術教育的關系,顏之推認為兩者是相互關聯的。
四言家訓中提到的學前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
顏《家訓》中的學前教育內容包括關心兒童與教育兒童並行、公平對待每壹個兒童、為兒童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重視兒童的人格教育等思想。
顏之推的教育思想對後世家庭產生了哪些影響?
壹、顏之推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愛與教育的矛盾是現代家庭教育面臨的難題之壹。現代家庭教育的主要問題是對孩子的愛太多,保護太多,安排太多,這是對愛的誤解。教育是壹種理性的行為,父母的愛往往是本能的,非理性的。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顏之推主張愛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父母要把威嚴和善良結合起來,把愛子和教子結合起來。他認為應該為孩子們創造壹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他認為,健康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氛圍應該在家庭中形成,父母是老師,是朋友。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家長要以身作則,起到表率作用。春風變成雨,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第二,顏之推家庭教育思想對現代家庭教育的意義。
(壹)註重愛與教育相結合思想的現代意義
愛教結合思想對現代家庭教育的積極意義
顏之推的“威嚴與仁慈”思想已成為我國現代家庭教育的原則,是值得我國現代家庭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顏之推主張建立父母的威信,這是現代家庭教育所提倡的“家庭教育需要父母權威”的原則。現代家庭教育理論提出,父母的權威是保證家庭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條件,善良和認真是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則。要註意嚴與善的度。缺乏善良的孩子容易殘忍,缺乏認真的孩子容易被縱容。這與顏之推的思想不謀而合。因此,顏之推嚴與善相結合的教育原則對現代家庭教育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意義。
2.愛與教育結合在現代家庭教育實施中的缺失。
(1)“嚴”與“善”嚴重失衡
“威嚴與仁慈”思想在現代家庭教育實施中的不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壹方面,溺愛多於嚴格。如今,獨生子女是他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往往努力給孩子營造壹個舒適的小窩,讓孩子吃好穿好,自己的工作也是父母做的。這些家長把溺愛當成了愛,卻不知道在舒適安逸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經不起挫折和委屈。另壹方面,嚴格多於溺愛。父母要對孩子嚴格,但也要註意嚴格和適度。不能壹味的打罵孩子,以為只要讓孩子自己害怕,就說明家庭教育很好。在壹些家庭教育中,父母有嚴有松,壹個照顧另壹個。這樣不僅會抵消教育的影響,還會導致孩子無所適從,分不清是非。
(2)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導致家教過嚴。
我們知道,現在獨生子女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成為人才,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對家庭教育的期望不能太高,父母過高的期望和孩子的實際水平往往是有差距的。過高的期望往往會成為孩子沈重的負擔,對孩子的學習過於嚴格,讓孩子失去了童年。甚至有的孩子為了滿足父母的高期望,篡改成績,欺騙父母。
(3)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分離導致對家庭教育的過度溺愛。
學校要求學生自己照顧自己,學會做家務,但家長不願意讓孩子累著。大多數家長把智育放在第壹位,要求孩子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學習上,以為只要好好學習就行,卻忽略了孩子家庭工作的教育。這樣壹來,孩子的學校和家庭就有了兩面性,在家裏和學校的表現是不壹致的。時間長了,孩子在家裏會很聽話,很囂張。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學生誠信出問題,撒謊,後果會很嚴重。
3.現代家庭教育實施中愛與教結合的建議。
(1)家長要把握好嚴格和溺愛的尺度。
父母壹定要克服對孩子的溺愛,對孩子要嚴格適度。嬰幼兒身心發育不成熟,經驗不足,需要父母的關心和愛護。大多數父母把溺愛視為愛,然而,在舒適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自我中心嚴重,獨立性差,抗挫折能力弱,不能很好地立足於社會。要根據孩子的成長階段、心理和生理特點提出適當可行的要求,不可過高也不可操之過急,循序漸進。尤其需要註意的是,要統壹父母和長輩的教育思想,才能促進良好家庭教育的實施。
(2)父母要調整現實預期,平衡嚴格與善良。
家長要立足現實,調整預期,講求教育價值。父母要以培養孩子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為目標來塑造孩子。因為畢竟成為傑出的人很少。這樣,孩子長大了,才真正站在社會上,為社會創造價值。作為父母,他們覺得這也是真正的成功。同時也不會因為孩子成為普通人而失望。因此,家長只有從孩子的實際能力出發,量力而行,循序漸進,立足現實,調整預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註重環境影響思想的現代意義
1.重視環境思想對現代家庭教育的積極意義。
顏之推認為,教育孩子要營造健康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氛圍,現代家庭教育也是如此。現在大量的數據表明,在壹個氛圍輕松、父母關系融洽的家庭中,父親和母親往往相處和睦,性情溫和,言語規範,孝順長輩。對於還沒能獨立生活,完全依賴父母的孩子來說,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心情很好。孩子長時間的溫暖和關愛,容易形成團結、自立等良好品質,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積極影響。孩子行為習慣的形成主要來源於模仿周圍人的行為。因此,父母必須凈化家庭環境,建立良好的
舉例。
2.關註現代家庭教育實施中環境思想的缺失。
父母之間的不和諧
父母之間的和諧相處是形成良好家庭教育氛圍的基礎,也是促進家庭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根本保證。我們在生活中見過很多。很多不和諧的父母,對孩子只有物質和經濟上的滿足,卻不能給孩子基本的家庭關懷。有些父母感情不和,長期分居,尤其是離異單親家庭,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給孩子幼小的心靈蒙上陰影。因此,父母關系不和諧的家庭不僅不能進行良好的家庭教育,也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
(2)親子關系的不平等
中華民族長期受古代等級制度的影響,認為父親必須優於兒子,兒子必須聽父親的話。如果兒子批評父母,那就是很大的違規。父母總是認為自己是孩子的老師,總是把孩子的思維納入自己的思維模式,接受不了孩子比自己聰明的事實。導致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被扼殺,子女與父母之間的“代溝”加深。
我認為,現代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孩子的個性發展,培養獨立意識、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讓孩子掌握獨立生活的能力。加強對中國古代豐富的家庭教育思想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掌握借鑒古代教育思想過程中應註意的原則,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顏之推教育思想與社會歷史現實的關系。
顏之推的教育思想是當時社會現實的反映。他的教育思想雖然都是圍繞著如何加強士大夫子弟的教育展開的,但也有提倡棍棒教育等迂腐的觀點。但他的很多想法都是自己讀書治家經驗的結晶,他所揭露的士大夫教育的腐朽也是她耳聞目睹的產物。因此,她的教育思想在我們學習和吸收之前,仍然具有相當的價值。
顏之推關於家庭教育的主要觀點有哪些?
顏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1.早教,提倡胎教(“幼兒教育”)
2.寬嚴相濟(不能糟蹋寬嚴相濟的“威嚴與仁慈”)
3、所有的愛不偏不倚(“所有的愛不偏不倚”)
4.風化陶染(註意環境和師友的影響,“熏陶染”)
5.規範語言教育
6.父母以身作則(身教勝於言傳)
7.虛心學習,勤奮學習。
8、註重實用(《應世經濟事務》)
如何概括顏的家訓
顏之推《顏氏家訓》共分7卷20篇,其中文章、書證、音詞、雜藝等6篇講述章法、考據、音韻等內容,其余14篇是作者為後人立身處事的各方面故事,或引古語或集諺語。
顏氏家族之所以能延續上百年,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嚴格的家教和深厚的家學,讓很多顏氏後代都能獨當壹面。顏之推在《綿雪》、《省事止足》等書中教導子孫加強個人修養。要求孩子在教子、兄弟、晚婚、管理家庭等條款中妥善處理家庭倫理關系。《風操》、《木憲》、《史明》、《牽連事件》等書名,在社會交往中給孩子各種警示。
《顏氏家訓》內容豐富,道理深刻,其中壹個主要方面就是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孩子是壹個家庭的未來,是父母的希望和寄托,父母永遠不可忽視。在教子和幹兒子的問題上,顏之推主張教子和幹兒子結合,反對溺愛。他說,父母只是壹味地愛孩子而不註重教育,在生活中總是滿足孩子的要求,完全放松而沒有限制;孩子做錯事應該被訓誡,反而應該得到獎勵;說錯了就要怪,怪了就不了了之;長期這樣教育孩子不好。孩子長大後,最終會成為道德敗壞的人。為此,他提出愛要有教、有嚴、有善。
在多生孩子的問題上,顏之推主張壹視同仁,不徇私。他認為,壹些父母重男輕女,往往是出於極端的自私或愚蠢的偏見,這實際上已經偏離了父母的方式。如果父母不從思想認識上解決“愛孩子,重大家”的問題,而只是在教育方法上盡量平等對待孩子,還是很容易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偏愛,精神上受到傷害。這對他們的成長極為不利。
努力學習成為有用的人才,也是顏之推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主張。他要求兒孫們要專心學習,壹定要勤奮、勤奮、堅持。他說,自古以來,即使是壹個明智的君主仍需要努力學習,更不用說普通人。顏之推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使自己受益,所以他明確指出:我們讀書學習,就是要磨煉自己的心性,培養敏銳的眼光,這樣在待人接物上才不會出錯。有的人讀了幾十本書就自負了,欺負長輩,看不起同齡人;人恨他如仇人,恨他如貓頭鷹。與其因為這樣學習而自殘,不如不學習。
顏之推也看到了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很大,尤其是在青少年時期。孩子正處於長知識、長身體的時期,容易被社會感染。他要求與周圍的人保持謹慎,並“小心結交朋友”顏之推的交友謹慎不是限制交友,而是鼓勵交友,反對閉門讀書,要求相互學習。但是,壹定要時刻註意和孩子接觸的人,防止孩子誤入歧途。
在顏之推看來,學壹技之長是自立的前提和基礎。他引用了壹句諺語:“積財不如薄技。”顏之推主張自食其力。他說,父兄不能長期依賴,家裏的財產也不能永遠維持。壹旦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他們不得不離開家園,沒有人會來避難。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世界上自立自強。在技能中,沒有什麽比讀書更容易學,也最有用。通過閱讀,我們可以了解中國的文明和歷史,擴大知識範圍。我們不僅能知道人的成功與失敗,歡樂與悲傷,還能達到鬼神都躲不過的地步。
重視崇尚道德、安於現狀也是顏之推的壹個主要觀點。顏之推在《家訓》中批判了貴族生活的鋪張浪費,針對貴族生活的鋪張浪費,提倡節儉。顏之推還批評了士紳的嫉妒,斥責這些人因為眼睛看不見睫毛,不自量力。鑒於精英階層的艷羨,顏之推在《慕賢》中對人才問題作了專門論述:壹是呼籲重視人才;二是指出要善於發現和使用人才;第三,強調要愛護人才。
《顏氏家訓》中有壹篇專門論述養生的文章,介紹了各種養生方法。顏之推認為,不可驕,不可貪,否則將無命可養。作者還提出了“生不可猶豫,死不可憐憫”的觀點,這是對孟子“舍生取義”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歷來為君子所重視和提倡。顏之推非常重視生命的維護,把避災作為養生的第壹要務。他雖然重視個體生命的存在價值,但並不盲目珍惜生命。他對生命的價值有兩種完全不同的態度:壹種是生命的無價值喪失,顏之推認為是極大的遺憾;另壹種是寶貴的生命損失,顏之推認為並不可惜。
顏之推《顏氏家訓》是中國古代壹部“述治家之法,辨時代風俗之荒謬”的重要著作,歷代學者都給予高度評價。王三品贊“古今家訓為祖”。袁鐘認為,古今家法中《顏氏家訓》是最正確、最遠的。王躍的評價更高,認為“棋子藥石,字龜課。凡是小孩子,家裏都可以買壹本書,當作清訓,不只是顏的。”《顏氏家訓》是中國文化發展史上壹顆璀璨的明珠。
顏之推與原家訓簡介
顏之推(- 590),《顏氏家訓》作者,顏子第三十五孫,字子傑,謝衍第三子。我的祖籍是臨沂。他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學家。他的《顏氏家訓》是我國教育史上第壹部教育名著。
顏之推被任命為湘東國右輔兼平原太守。他生活在壹個南北朝分分合合,戰亂不斷,民生雕敝,社會動蕩,人民流亡的時代。在他九歲的時候,他的父親謝衍去世了。從此,他的家族沒落,他的族人被冷落。他是由兩個哥哥養大的。公元19年(549年),顏之推被任命為湘東國右侍郎,曹西摩參軍,開始了他的仕途。
顏之推21歲(551歲),掌管雲州治所夏口(今湖北武漢)。侯景叛軍占領了雲州,顏之推也被俘虜了。比如他被殺,被別人救出,送到建康(今南京)。第二年,梁軍收復建康,風光大敗。顏之推回到江陵,擔任梁元帝蕭藝的散騎,奏人事,奉命校書。兩年內看完秘閣所有的書。
544年,梁元帝成聖三年。西魏攻陷江陵,顏之推全家被流放。因為西魏大將李牧看重他,推薦他掌管弟弟楊李淵,次年被派往弘農縣(今河南靈寶市北)。顏之推不忘弘農故國,他又回到了南方。當他得知北齊派遣使節回國,所有留在國內的梁晨都是禮遇而送,他決心逃往北齊。
北齊文宣帝天然林保護第七年(556年),他趁著黃河暴漲,冒險從弘農夜乘船逃到北齊,被迫在北齊做官。顏之推在北齊過了20年相對穩定的生活。先後做過參軍的趙州公操官、騎直路的常侍、書法家、黃門侍郎。他主持了林文館的工作,並編寫了《修文殿禦景》。雖然在仕途上屢被提拔,但在北周去世,隋朝之後,顏之推又為隋朝效力。後來被隋朝太子楊勇稱為學士,德高望重。《顏家訓》就是在這個時期寫成的。
開十年(590),顏之推死於京兆萬年(今安)。59歲的時候。有三個兒子:路斯,楚和秦。
顏之推寫了二十篇顏氏家訓,內容豐富,充滿了藥石和雄辯的教訓。除了教給後人保家護體的方法、待人接物之道、治國之策,還涉及儒、釋、史、文、玄學、道家、文字學、音韻、占蔔、算術歷法、琴棋書畫。對今天研究南北朝的教育史、語言和文學有重要價值。
《顏氏家訓》有以下明顯的特點:
1.內容廣泛;2.學術性強;三是事例多,可信度強;四、南北風俗比較要求子女好學、賢德、孝順、淡泊,是壹部系統的《顏氏家風學風論語》。
顏之推《顏氏家訓》的主要內容是“孝”,為後人規定的行為準則是中庸之道。顏之推認為,家庭是社會的縮影,父子關系是君臣關系的縮影。如果壹個兒子不孝順他的父親,他就有背叛國王的危險。人要想達到君、君、臣、父、子、子的倫理境界,必須從家庭教育入手。
顏之推認為,只有孝順父母,後代才能忠於君主。如果國家有難,他們就堅決去死。
按照中國的傳統原則,孝道是人生最基本的出發點,也是中國家庭和社會倫理的重要壹環。《顏氏家訓》突出了"孝"的內容,所以在中國歷史上,很多家庭都選擇《顏氏家訓》作為家庭教育的必備教材,所以《顏氏家訓》為中國家庭文化的弘揚和發展做出了壹定的貢獻。
顏之推的教師觀是怎樣的?
顏之推的教師觀:
顏之推是南北朝末期、隋初著名的文學家、家庭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早年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奠定了他整個學術思想的基礎,使他在本質上成為儒家思想的代表。
1.《顏氏家訓》:他站在貴族地主的立場上,為了維護自己家族的傳統和地位,撰寫了中國封建社會第壹部系統完整的家訓——顏氏家訓,以訓誡後代。《顏家訓》是漢族歷史上第壹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也是壹部學術著作。顏《家訓》在封建家庭教育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影響,後世稱此書為《家訓規範》。《顏家訓》不僅在中國教育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教育史上也引起了人們的關註。比西方第壹部家庭教育著作《母教學堂》早1000多年。
2.論士大夫教育
顏之推對南北朝貴族地主教育的衰落深感憂慮。如何改善已經很薄弱的士大夫教育,是他整個教育思想的全部內涵。
(1)士大夫必須重視教育。
南北朝時期,士大夫階層雖然壟斷了教育,但卻輕視教育。他們的孩子平庸無知,只求享樂。他們靠門下的影子找了壹份兼職,所以完全忘記了學習。可以看出,他們的文化水平和精神面貌非常糟糕。因此,顏之推要求整個士紳階層重視教育。
首先,他繼承了前人從人性角度討論教育作用的傳統,認為人性分為三類,性的等級與教育直接相關。他說:“智不教,無明無益,中庸者不教而不知”;
其次,他從接受教育與個人前途的關系出發,強調士大夫接受專門知識教育的必要性。壹個人有沒有知識,決定了他的社會地位。士大夫子弟要保持原有的社會地位,只有重視教育,通過學習獲得專門知識,並依靠這些已有的知識才能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