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工作日誌1
5月16日星期四天晴
這兩天心情特別好,因為幫扶工作中最難啃的“硬骨頭”終於被啃下來了——黃亮村道路硬化所需的45萬資金有了著落。黃亮村地處深山凹地,海拔高,溝壑多。
在訪村過程中,我們走訪了10村民小組的每壹條溝,深刻體會到村民們艱難的出行環境。修路!這曾經是黃亮村幾代人的夢想,但因為資金問題壹次次擱淺,始終沒有實現。在多方協調下,區交通局山路彎曲,留下了我們的身影,提供了價值654.38+0.4萬元的物資;我們工作組的“娘家”區財政局又籌集了31,000元。現在,黃亮村1、2組道路硬化工程終於如期開工了!
今天壹大早,我背著相機趕到黃亮村的道路硬化工地,希望記錄下工人們熱火朝天的工作場景。穿過崎嶇的山路,壹路綠草如茵,鮮花盛開,我卻來不及欣賞,就加緊向道路硬化現場走去。站在不遠處,我擦了擦額頭的汗水,驚訝地睜開眼睛:前天傾斜近40度的陡峭山坡上出現了壹條平坦光滑的路;攪拌機發出轟隆隆的聲音;拖運車將混凝土猛地運進工地。雖然開工僅3天,但經過工人的規範施工作業,已經形成了150余米的平整、整齊的路面。硬化的水泥路面被黑色的健康膜小心翼翼地保護著...不禁感嘆施工進度這麽快。
“山高路險。在這裏工作不容易!”有人說話了。
“是的!山路比平坦的道路要難幹得多。但是,路面硬化工程意義重大。壹定要保證質量,不僅要加強路面密實度,還要註意原材料的配合比,及時切掉伸縮縫,防止路面出現裂縫。”施工隊的老林壹邊幹活壹邊對身邊的工人說。
“放心吧!老板,看到工作組如此努力地籌集資金,讓黃亮村的人們實現了他們的夢想。妳們在這裏永遠不會掉鏈子!”
走近現場,築路工人正張開雙臂努力工作,汗水滴落在混凝土上。在工人的抹平操作後,混凝土沿著路基延伸壹點,然後形成新的硬化路面。
工作組、村幹部和技術人員實地調查
這條路預計6月底前全面完工。我認為陡峭的山路將成為壹條通途。我想,黃亮村的村民即將告別“晴天壹身土,雨天壹身泥”的出行環境。值得我們工作組努力!興奮之余,我激動地舉起相機,調整好焦距,“哢嚓”壹聲,將這珍貴的影像永遠保留了下來。作為壹名在村裏工作的隊員,我用相機記錄下了求助的畫面,也用紙和筆記記錄下了我在2013這個特殊年份的心路歷程——點點滴滴的感悟、感悟、感悟,這些都是促進我成長的養料。我真心熱愛駐村幫扶工作,我為能參與到這項惠民行動中而自豪!
幫助工作日誌2
9月1日多雲。
自從幫助家庭回來後,我的心情壹直很沈重。
這是壹個不可思議的家庭。男主63歲,患有心臟病、肺氣腫等多種疾病,女主60歲。她前幾天因過度勞累胃出血,住院多日。大女兒出嫁了,但是家裏窮,靠在外面乞討生活。二女兒8歲,剛上二年級。獨子24歲。他既愚蠢又瘋狂。當他生病時,甚至他的父母也打他。老人也給我看了他斷掉的手指。當我走進房間時,壹股臭味撲面而來。老人告訴我,是傻兒子在房間裏的便盆造成的。他問為什麽不正常出門。老人無奈地說,兒子不讓,不然就打人。
給兩位老人留壹句安慰的話,就是結束初診。原本絢爛的壹天變得暗淡,壹路話不多,卻難以平靜。
我雖然生在農村,長在農村,見過很多生活貧困的家庭,但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觸動過我的心。
改革開放讓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包括我在內的很多家庭的生活確實有了明顯的改善。身邊的人越來越多,其樂融融,歌舞升平的時代感不足以表達黨的恩情。尤其是農村,從2016開始,減免太多了,按理說應該讓農民滿意。但事實很骨感,掌聲中沒有粉絲。
開展黨內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讓黨員中的各級領導幹部深入基層,沈下心來,接地氣,體察民情,可能是這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目的,也是端正黨風、贏得民心的重要舉措。作為黨員領導幹部中的壹員,我還結對幫助了壹個貧困家庭。
讓各級黨員幹部沈下心來,多了解百姓所想,多感受困難家庭的疾苦,多收集基層的意見建議,讓群眾切實感受到黨的好傳統還在;發給他們的每壹句問候,每壹句支持,都會讓他們覺得黨的關懷還在。只有沈下心來,我們執政黨在制定政策、提出意見的時候,才不會閉門造車,而會更加切合基層實際,有的放矢,易於實施。因為這次活動,我和這個家結緣了。
壹路上,被浮雲遮住的天空開始放晴。回到單位,靜下心來,迅速想出下壹步的幫助方案。壹是聯合民政部門給其傻孩子辦低保;
二是與“樂施會”愛心網絡平臺取得聯系,上傳家庭詳情,爭取愛心人士資助;
第三,中秋節前帶著兒子帶著錢和東西去慰問,獻愛心,傳遞愛心。
幫助工作日誌3
3月3日
今天天氣晴好,陽光明媚,隔壁村再次走訪結對互助的精準扶貧戶。
在這片熟悉的土地上,壹路上壹群群忙碌的人們在田間勞作,有的在田裏拔花生,有的割晚稻,有的在田裏放牛,有的在土裏挖紅薯.....秋收的喜悅,笑臉寫在每個人的臉上。
看著勤勞的人們,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不知不覺來到了我幫扶的貧困戶王的家門口。當我走進他家時,壹眼就看到了她的丈夫羅和她的小孫子在摘花生。他看見我起身向我打招呼。我們聊了很多,問了目前的生產生活情況。他告訴我,他老婆在幫別人割稻子,他在家帶孫子。現在他可以吃飯和穿暖和的衣服了。感謝黨的好政策,幹部時不時關心我們老兩口。我真的很感激。
聽到貧困戶的肺腑之言,我很高興。結對幫扶以來,貧困戶沒有忘記我,他們依然能叫出我的名字。
最後,相信有了精準扶貧的好政策,有了自己的努力,生活壹定會越來越好,幸福富足的生活壹定會實現。
幫助工作日誌4
65438+10月25日晴。
65438+10月25日上午8: 10,我們和衛生院精準扶貧醫療隊5名隊員在醫院院子裏集合,帶上所有檢查設備和常用藥品,前往仁和鄉國盈村委會因病致貧、返貧群眾家中開展義診服務。
8點45分,在當地鄉村醫生的帶領下,我們首先來到了因病致貧的患者張新民的家中。在仔細了解了患者目前的病情後,醫護人員開始為其聽診、測量血壓,講解健康養生知識,提出合理的康復方案,並講解日常生活中應註意的事項。當我們離開時,張新民握著我們的手,反復感謝我們。
9時50分,醫療隊抵達因病返貧患者高清華。老高漫清華坐在屋檐下聽收音機。當他看到我們五個人時,老人顫抖著站了起來。得知我們的來意,高慶華老人激動得說不出話來。“還是黨的政策!”因為老人患腦血栓多年,常年臥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無法與外人正常交流,所以我們都很理解老人的心情。老人情緒恢復後,我們精心進行了血壓測量、心電圖、b超等壹系列檢查,並詳細告知老人平時服用的藥物及註意事項。之後,我們不忍心馬上離開,於是我們就坐在旁邊和老高漫清華聊天,並留下了我們的手機號碼,以便老人可以隨時聯系我們。
13:20,我們匆匆吃過簡單的午飯,趕往因病返貧患者宋愛清和韓發喜的家中。宋愛清的老人患有高血壓和冠心病多年,而韓發喜的老人患有高血壓、腦梗塞和糖尿病。夫妻二人常年吃藥治療,經濟條件比較困難。認真詢問了身體狀況、既往病史和用藥情況,我們分別為兩位老人進行了系統的檢查。根據檢查結果,講解了平時應服用的藥物和飲食、心情、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適量運動等健康知識,指導建立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老人聽後連連點頭。告別了宋愛清和韓法喜,我們五個滿懷踏實、安慰和滿足,踏上了回醫院的路。
回國後要認真總結和評估今天工作的經驗和不足,改進和完善下壹步的醫療救助計劃和救助措施,努力為鄉親們帶來更多的實惠,送去更多的健康。
幫助工作日誌五
4月27日天晴。
4月27日,陽光明媚,群山含笑。漢陰縣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帶領縣人社局第二批18幫扶對象再次來到平涼鎮酒店村。為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打好脫貧攻堅戰,縣人社系統全體黨員幹部分成三組,分赴酒店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4月21日,第壹批幫扶對象深入酒店村貧困戶家中,了解每戶家庭狀況和致貧原因,與貧困戶共同探討研究扶貧工作。在農民張天俊家中,幫扶人員了解到,張天俊的父親張世書今年78歲,右手殘疾。母親唐佳青,年齡81,雙目失明。張天軍,42歲,是家裏的主要勞動力。了解到他們已經按政策領取了養老金,享受了農村低保、高齡補貼、退耕還林補貼。
劉主任告訴張天軍,首先要做的是改善妳們的住房條件。老房子要保留,莊稼要繼續種,雞牛要繼續養。今年豬肉漲價了,不用怕賣不出去。妳餵養的豬、雞、牛,賣了可以變成錢。有了錢,妳的生活條件可以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提高了,就不怕娶不到老婆了。在胡誌遠的家裏,我了解到家裏只有兩個兄弟,哥哥胡元銀已經62歲了。我的弟弟胡,今年58歲。去年,他在砍油菜時右手受傷,導致殘疾。
劉主任說,妳家的條件完全符合五保戶。隨著年齡的增長,妳可以安排在養老院度過晚年,政府會照顧妳的疾病和死亡...根據安排,下壹步,縣人社局將按戶建立扶貧對象檔案,每戶壹頁,明確登記每戶情況。根據貧困戶的成因和現狀,分類施策,制定個性化幫扶方案,集中力量給予扶持。
劉主任挨家挨戶留下了自己的電話號碼:“有什麽困難或者想法直接給我打電話。我相信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我們會在壹起度過壹到兩年的美好生活!”
走訪和近距離接觸農民,是縣人社局扶貧進村工作的壹個縮影。縣人社局和酒店村***40戶貧困戶,結對子,認親戚,都是這樣進行的。走訪中,我們深入到每個貧困戶家中進行考察,真實了解和掌握他們的家庭結構、耕地數量、子女上學就業、家庭經濟來源、收入等情況。,並認真記錄群眾急需解決的問題,為後續精準幫扶打下堅實基礎。第二批幫扶人員分三路,上午10點出發,下午3點返回酒店村。為了不給村裏增加負擔,糧食問題自給自足,糧食都是大家自己買,肉也是自發從家裏帶,包括油都是幹部從自己家裏帶。
這次走訪只是對貧困戶的初步調查。窮人強烈的致富欲望和惡劣的生活條件深深觸動了每個人的心靈。大家表示,走訪結束後,要根據服務對象的具體情況,制定詳細有效的幫扶方案,幫助他們盡快脫貧致富,走上幸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