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太溪穴在哪裏?太溪穴精確位置圖

太溪穴在哪裏?太溪穴精確位置圖

太溪穴在哪裏?

在腳的內側,內踝的後面,如內踝尖和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來源

《魂樞應失》:陰中之太陰亦為腎,發源於太溪。

洞穴名稱分析

也是。流,流也。這個洞的名字意味著腎經的水在這裏形成了壹條大的溪流。這個點的材料是來自顧然點的冷水。到達這壹點後,冷的降水液體形成壹條比較寬的淺流,因此得名。大溪與此穴同名同義。

太溪穴精確位置圖

取穴方法

坐或仰臥,取內踝後緣中間、跟腱前緣,與內踝尖平齊的穴位。

簡單訪問方法

從內踝尖向後推至凹陷處(約為內踝尖與跟腱的中點)就是此穴。

穴位解剖學

穴位下面是皮膚、皮下組織、脛後肌腱、趾長屈肌腱和跟腱、足底肌腱、趾長屈肌腱。皮膚由隱神經的腿內側支分布。皮下組織中的淺靜脈向前流向大隱靜脈,向後流向小隱靜脈。跟腱前方及兩側脂肪組織發達。脛神經和脛後動脈的體表投影最低點在內踝和跟腱之間,神經在動脈後面。脛後肌和趾長屈肌腱受脛神經支配。

功能

滋腎養陰,培土生金。

療法

1,泌尿生殖系統疾病:陽痿、尿頻、腎炎、膀胱炎、遺精、遺尿。

2、呼吸道疾病:哮喘、胸痛、咯血、肺氣腫、支氣管炎、哮喘。

3、五官科系統疾病:頭痛、頭暈、咽痛、牙痛、耳聾、慢性喉炎、口腔炎、耳鳴。

4、運動系統疾病:腰痛、下肢冷、內踝腫痛、下肢癱瘓、足跟痛、腰肌勞損。

5、其他:口渴、失眠、健忘、月經不調、心內膜炎、神經衰弱、乳腺炎、膈肌痙攣。

穴位配伍

配顧然穴主要用於治療發熱、腳冷清、多汗;腎俞穴治療腎脹:配治枳鉤穴和顧然穴治療心痛如錐刺。

操作方法

針刺方法:1,直0.5 ~ 0.8寸,局部酸痛;2、昆侖穴滲透深,局部酸脹,麻感蔓延至腳底。

臨床應用

常用於治療腎炎、膀胱炎、月經不調、遺精、遺尿、牙痛、慢性喉炎、口腔炎、耳鳴、肺氣腫、咳嗽、喘息、神經衰弱、腰痛、下肢癱瘓、足跟痛、急救、發熱後四肢冰冷、心內膜炎、胸膜炎、乳腺炎、膈肌痙攣、嘔吐、便秘等。

穴位養生

先按摩這個穴位,有清熱去火的作用;二、長期按壓此穴可益腎、清熱、強腰膝、調理五臟六腑,對腎炎、膀胱炎、月經不調、遺尿遺精、神經衰弱、腰痛、足底疼痛等疾病有壹定的調節緩解作用;第三,通過刮按這個穴位,還可以有效治療女性子宮疾病;四、經常摩擦此穴位,對咽痛、耳鳴、失眠、脫發、牙痛、氣喘、胸悶、臉紅、健忘等癥狀有很好的保健調理作用。

取穴時要坐直垂足,擡起壹只腳放在另壹只腳的膝蓋上;另壹只手輕輕托住腳,四指放在腳背上,拇指彎曲,自上而下刮按,感覺疼痛。(註意不要用力過猛,尤其是孕婦),每天早晚刮左右腳上的穴位L ~ 3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