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定位
手背上,第二和第三掌骨之間,掌指關節後約0.5英寸。落枕點在手背上。手背食指和中指的骨頭之間,用手指向手腕方向摸。從骨與骨變窄的手指末端開始,大約壹指寬的距離,當妳按壓時,有壹種強烈的壓痛,這就是落枕點。
功能指示
落枕、頸椎病、牙痛、消化不良、腹痛腹瀉、小兒臍風、手掌手指麻痹、五指不能屈伸、手背紅腫疼痛等。
物理治療計劃
1,按摩
用拇指的指尖在落枕的側面切壓落枕點,同時移動切手的手指,加強指壓的感覺。壹邊按摩雙手,壹邊慢慢移動頸部:頭微微向前伸,從前到下慢慢縮回,使下頜接近胸骨上窩,頸部肌肉保持放松。然後從左到右輕輕緩慢地轉動頭部,逐漸增加幅度,逐漸伸直頸部至正常位置。旋轉時最大限度限制在基本不疼。
約5-10分鐘,疼痛可明顯緩解。這種方法可以治療落枕,預防頸椎病。還能緩解手臂疼痛和胃痛。
2、艾灸
外勞宮穴灸法:用艾條溫和灸外勞宮穴,每日1次,每次3-5分鐘,可緩解和治療消化不良和小兒臍風。
註意:穴位按摩只能緩解部分癥狀。如果癥狀嚴重,應盡快就醫。
健康建議
有些人壹旦落枕,想快點解決,就去不正規的醫療機構按摩。落枕最根本的恢復方法是用手復位。而沒有經過正規訓練的按摩師,往往是用更大的力度按摩肌肉,反而按壓脫臼關節附近的肌肉,這樣即使關節已經復位,肌肉和神經也受到損傷,患者總覺得落枕沒有治好。當妳頸部僵硬時,按摩時不要用力過猛。如果想快速恢復,可以去正規的針灸推拿科做個簡單的手法復位,馬上就能好起來,比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