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體質與西醫體質相比有其自身的特點。西醫的各種體質分類理論,大多屬於現代心理學與西醫解剖學關系的研究,缺乏對個人形態特征和生理功能與病理發展相關性的分析,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仍處於歸納階段,因此對醫學養生、疾病預防等臨床實踐的指導價值十分有限。對比西醫的體質概念,中醫體質分類以陰陽學說和中醫整體觀念為基礎,以“形神合壹”的生命觀和“天人合壹”的整體觀念為出發點,考慮的人體特征更全面,兼顧先天、後天、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宇宙等影響因素的作用。本文從陰陽、表裏屬性、虛實屬性、寒熱屬性、氣血屬性、經絡屬性、身心屬性等方面對不同類型的人進行了更細致的分析,使得到的體質分析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質,其相對完整的理論體系可直接應用於中醫養生康復和醫療實踐,防止人們在生病之前就生病。四季調身通絡,養生更實用。
中醫把體質分為很多種。目前,北京中醫藥大學王琦教授的分類方法被各大中醫醫院廣泛采用。經過綜合分析,他把不同類型的人分為平和、氣虛、陽虛、陰虛、痰濕、濕熱、血瘀、氣滯、特質九種體質。其中平和的人相對健康,不易生病,其他八種體質都是體內氣血陰陽失調的表現,容易患不同類型的疾病,統稱為偏性體質。
那麽九部憲法的特點是什麽呢?怎麽給調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壹下。
1,和平憲法
體型正常,身體素質好,不喜歡生病。
常見表現:性格活潑。舌紅,苔薄白,脈和。
護理模式:正常飲食,規律進餐,多吃水果蔬菜,全谷物,少吃辛辣食物。
2.氣虛體質
缺乏活力,愛出汗,容易疲勞。
常見表現:精神萎靡、氣短、易感冒、易胃下垂等。舌紅,舌邊有齒痕,脈弱。
護理方式:多吃能益氣健脾的食物,如黃豆、白扁豆、香菇、大棗、桂圓、蜂蜜等。通常可以通過艾灸足三裏穴進行調理。
3.陽虛體質
手腳容易冷,胃、背、腰、膝蓋怕冷。
常見表現:肌肉軟而不實,耐夏不耐冬。舌淡肥嫩,脈沈遲。
護理方式:多吃溫補食物,如蔥、姜、蒜、辣椒、韭菜、花椒等。少吃黃瓜、蓮藕、梨、西瓜等寒性食物。多曬曬太陽(露背),撞撞背(補中督陽)。可以經常用艾灸關元、命門、足三裏。
4.陰虛體質
怕熱,手腳容易發熱,臉頰容易潮紅,眼睛幹燥,皮膚幹燥,口幹,首選冷飲。急躁,外向,主動。
常見表現:耐冬不耐夏。容易疲勞,失眠。經常便秘或大便幹燥,舌紅津液少,脈細。
護理方式:多吃甜潤食物,如綠豆、冬瓜、芝麻、百合、紅薯、山藥等;多吃蓮藕、竹筍、菱角、荸薺等食物。少吃溫熱幹燥的食物。可以經常艾灸大椎、神闕、關元、足三裏、湧泉穴。
5.痰濕體質
身體胖,腹部軟胖,容易犯困。皮膚容易出油,眼睛容易浮腫。
常見表現:咽部有痰,口黏或甜,愛吃肥肉和甜品,舌苔厚膩,脈滑。
護理方式:飲食清淡,多吃蔥、蒜、海苔、海帶、冬瓜、蘿蔔、金桔、芥菜等食物,少吃肥甘、黏膩食物。痰濕體質的人最重要的是健脾利濕,化痰除濁,可以經常灸脾俞、舒威穴。
6.濕熱體質
臉上容易出油,長痘痘,長癤子,嘴裏有異味。
常見表現:體重重嗜睡,大便粘稠,小便短黃,男性陰囊潮濕,女性白帶增多。舌紅,苔黃膩,脈滑。
護理方式:飲食清淡,多吃甘寒食物如綠豆、菠菜、莧菜、芹菜、黃瓜、冬瓜、蓮藕、西瓜等。少吃辛辣溫熱的食物。戒煙戒酒。不要熬夜太累。可以選擇把脈、艾灸三陰交穴、足三裏。
7.氣滯體質
性格內向,身材偏瘦,容易多愁善感,心慌失眠。
常見表現:舌紅,苔薄白,脈弦。-這種體質的人有多種癌癥,要註意!
護理模式:多吃小麥、蔥、蒜、海帶、紫菜、蘿蔔、金桔、山楂等食物。即行氣解郁,促進消化和醒神。睡前避免喝茶、咖啡等提神飲料。氣功、太極拳、瑜伽等有氧運動有效;這種體質的人要特別註意保持好心情,必要時配合心理疏導。您可以灸太沖、心俞、天突、列確和三陰交。
8、血瘀體質
刷牙時牙齦容易出血,眼睛經常發紅,皮膚容易幹燥粗糙。
常見表現:易怒、健忘、急躁。容易出現瘀斑,膚色、口唇暗沈,舌根、舌下絡脈暗沈或增厚,脈象不暢。
護理模式:可以多吃黑豆、海帶、紫菜、蘿蔔、胡蘿蔔、山楂、醋、綠茶等食物。,具有活血化淤、行氣解郁、疏肝解郁的作用,少吃肥肉,保持充足的睡眠。做有氧運動。可以艾灸三陰交、雪海、合谷、曲池、足三裏。
9.特殊體質(過敏體質)
對花粉或某些食物過敏,如哮喘、風團、喉嚨癢、鼻塞和打噴嚏。
常見表現:皮膚容易出現劃痕和紫斑。易患哮喘、蕁麻疹、花粉熱和藥物過敏。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差,季節變化大,容易引發慢性病。
護理模式:飲食清淡均衡,粗細適宜,素食合理。少吃辛辣之品,如蕎麥、蠶豆、白扁豆、牛肉、鵝肉、茄子、濃茶、腥發及含過敏原的食物。可以艾灸舒菲、大椎、膏盲、腎俞進行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