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中的營養成分
酒精、糖、糊精、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
二氧化碳等。
啤酒中的氨基酸是生大麥中含有的蛋白酶。
分解的作用。它的含量非常豐富,而且是可溶性的。
溶液狀態存在於啤酒中,是人體營養不可缺少的。啤酒
葡萄酒中已經分析了17種氨基酸,其中7種是
人體無法合成,缺壹不可。沒有它,很容易生病。
啤酒的營養價值
啤酒被稱為“液體面包”,即營養食品。第九屆世界營養食品大會於7月1972日在墨西哥召開。
事實上,啤酒被官方列為營養食品。這是因為啤酒具備營養食物的三個重要條件:
(1)啤酒含有大量的氨基酸。
(2)啤酒含熱量高。
(3)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啤酒中的這些營養物質來自於原料和發酵過程中產生的熱量。
白酒沒有營養成分,大部分是能量!
白酒是中國的傳統蒸餾酒,也是世界七大蒸餾酒之壹。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占總量的98%-99%),以及溶解在其中的多種微量有機化合物(占總量的1%-2%),作為白酒的香氣和滋味物質,決定了白酒的風格(也稱典型性,是指白酒的香氣和滋味協調平衡,具有獨特的香味)和品質。
其中酸類、酯類、醇類、醛類等。沒有多少營養,只是很香。想要營養,可以喝藥酒!
本實驗證明,1/3熱量的白酒可以補償肝臟的消化能量,2/3熱量可以參與肝臟外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營養物質的能量代謝。乙醇70%的化學能可被人體利用,1 g乙醇的熱能為5千卡。喝適量的白酒會使循環系統興奮。失眠的人睡前喝少量白酒,有利於睡眠,並能刺激胃液分泌和唾液分泌,起到健胃的作用。白酒有通風散寒、舒筋活血的作用。如紅花酒用於治療血瘀痛經,龜肉酒用於治療咳嗽多年,蛇血酒用於補氣血,橘酒、桃仁酒用於治療腎虛腰痛。
-
順便提醒壹下白酒中的以下有害成分。
白酒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壹些有害雜質,有些是原料帶入的,有些是發酵過程中產生的。對於這些有害物質,必須采取措施降低其在白酒中的含量。
(1)雜醇油
雜醇油是酒的芳香成分之壹,但含量過高,對人有毒。它的中毒和麻醉作用比乙醇強,能使神經系統充血,使人頭痛。其毒性隨著分子量的增加而加重。雜醇油在體內的氧化速度比乙醇慢,在體內停留時間長。
雜醇油的主要成分是異戊醇、戊醇、異丁醇和丙醇,其中異丁醇和異戊醇毒性較大。原料中蛋白質含量高時,酒中雜醇油的含量也高。雜醇油的沸點壹般高於乙醇(乙醇的沸點為78℃,丙醇的沸點為97℃,異戊醇的沸點為13l℃)。白酒蒸餾過程中,要控制好溫度,通過捏頭捏尾來降低成品酒的雜醇油含量。
(二)醛
白酒中的醛是相應分子大小的醇的氧化物,在白酒發酵過程中也會產生。低沸點醛包括甲醛和乙醛,高沸點醛包括糠醛、丁醛、戊醛和己醛。醛類比醇類毒性大,其中甲醛毒性最大,比甲醇毒性大30倍左右。是原生質毒,能凝結蛋白質,10g甲醛能致人死亡。在急性中毒的情況下,會出現咳嗽、胸痛、燒灼感、頭暈、失去知覺和嘔吐。
糠醛對身體也有害。以谷殼、玉米芯、麩皮為輔料時,蒸餾酒中糠醛等醛類物質含量較高。
為降低白酒生產中的醛類含量,應少用米糠、稻殼或提前蒸煮輔料。蒸酒時應嚴格控制流動酒的溫度,捏頭捏尾,降低酒中總醛含量。
(3)甲醇
用果膠較多的原料釀造白酒時,白酒中會含有大量的甲醇,對人體有很大的毒性作用,4-10克可引起嚴重中毒。特別是甲醇氧化物甲酸和甲醛比甲醇毒性大,甲酸比甲醇毒性大6倍,甲醛比甲醇毒性大30倍。白酒喝多了,甲醇會在體內堆積,不容易排出體外。它在體內的代謝產物是甲酸和甲醛,所以極少量的甲醇也會引起慢性中毒。急性中毒時,會出現頭痛、惡心、胃痛、視力模糊等癥狀。如果繼續發展,可能導致呼吸困難、呼吸中樞麻痹、昏迷甚至死亡。慢性中毒主要表現為粘膜刺激癥狀、頭暈、嗜睡、頭痛、消化障礙、視力模糊和耳鳴,導致失明。
甲醇的產生量與釀酒原料密切相關。為了降低白酒中的甲醇含量,可采取以下措施:
(1)選擇果膠含量高的過熟或腐爛的水果、土豆和野生植物(如橡子)。用這些原料釀酒,甲醇含量會高。釀酒應選擇果膠含量較少的原料,以降低甲醇的含量。
(2)用黑曲作糖化劑時,由於黑曲黴含有較多的果膠酶,成品酒的甲醇含量也較高。如果用黃曲作糖化劑,成品酒的甲醇含量也低,因為含有較少的果膠酶。
(3)利用醇濃度高時甲醇容易分離的特點,通過增加塔板數或回流比來提高醇濃度,從醇中提取甲醇。在精餾過程中,如果回流比控制在1∶10—1∶20,就可以分離出甲醇。比如含0.18-0.2%甲醇的白酒,只要分餾出3%的酒精,就能把甲醇含量降到0.12%以下。也可以設置甲醇分餾器來除去甲醇。
(4)鉛
鉛是壹種毒性很大的重金屬,含量0.04克可引起急性中毒,20克可導致死亡。鉛通過酒精引起的急性中毒比較少見,主要是慢性儲存中毒。如果每人每天攝入10毫克的鉛,短時間內就會發生中毒。目前,每24小時進入人體的鉛的最大量是0.2-0.25毫克。隨著進入人體的鉛增多,會出現頭痛、頭暈、記憶力減退、睡眠不好、手握力減弱、貧血、腹脹、便秘等癥狀。
白酒中的鉛主要來自蒸餾器、冷凝管和貯酒容器中的鉛。以上器皿含鉛量越高,酒的酸度越高,器皿的鉛溶出量越大。
為了降低白酒的含鉛量,應盡可能使用無鉛金屬來盛裝白酒或制作器皿、設備。同時要加強生產管理,避免產酸菌的汙染,因為酒的酸度越高,鉛的溶出量越大。對於含鉛量過高的白酒,可用石膏或麩皮除鉛,使白酒中的鉛鹽[Pb(CH3COO)2]聚集沈澱在壹起。在白酒中加入0.2%的石膏或麩皮,攪拌均勻,靜置65438±0小時後用多層絨布過濾,可以去除白酒中的鉛,但這種處理會影響白酒的風味,需要重新調味。
(5)氰化物
白酒中的氰化物主要來源於原料,如木薯、野生植物等,在釀酒過程中水解產生氫氰酸。中毒時,輕者流口水、嘔吐、腹瀉、氣短。較重時呼吸困難,全身抽搐昏迷,幾分鐘至兩小時內死亡。
去除方法:原料要進行預處理,可以用水充分浸泡,蒸煮時盡可能多的排出蒸汽。原材料也可以在陽光下曬幹,使大部分氰化物消失。也可以在原料中加入2%左右的黑曲,保持40%左右的水分,在50℃左右攪拌均勻,保溫12小時,然後蒸45分鐘,排出氫氰酸。原料研磨精細,去除效果好。
(6)黃曲黴毒素
小麥、大米、玉米、花生等。會因發黴變質而被黃曲黴汙染,部分黃曲黴會代謝產生有毒物質。人們食用這些原料制成的食品後會產生致癌物質,尤其是發酵食品。發酵食品中黃曲黴毒素(以黃曲黴毒素B1計)不得超過5 μ g/kg。
對原料應采取適當的管理措施,防止黴變變質,不得直接使用黃曲黴毒素超標的原料。發酵用的菌種要經過相關部門鑒定,確認無毒後才能使用。
(7)殺蟲劑
谷物和馬鈴薯生長過程中,由於過量施用農藥,吸收後會殘留在果實或塊莖中。釀酒時,這些有毒物質會進入酒體,尤其是有機氯和有機磷農藥,更要註意。根據衛生部的規定,HCH和滴滴涕每公斤谷物不得超過0.3毫克和0.2毫克。
為防止農藥中毒,應加強對原料的檢驗。積極推廣生物防治等無毒無害的有害生物防治方法。合理使用農藥,推廣高效低毒農藥。積極治理三廢,不使用有毒有害廢水灌溉農田,防止有毒農藥和三廢汙染農作物。對於原料,要提倡缺氧儲存,低溫儲存,少用化學品熏蒸,不要將有毒有害物質與原料存放在同壹倉庫。
科學飲酒有益健康。因為白酒中含有乙醇,少量就能刺激食欲,促進消化液分泌和血液循環,使人精神煥發。白酒過量飲用會刺激胃黏膜,不利於消化。輕者,人會過度興奮,皮膚充血,意識模糊,控制能力下降。意識喪失、嗜睡等嚴重癥狀。因此,為了消費者的健康,建議不要喝太多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