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是夏末秋初的時候。秋天到了,夏天還沒走。真的是“爭夏”。氣候既有夏熱又有秋燥。天氣可在烈日下,轉眼間就下起了暴雨,導致燥濕結合,人容易感冒,上呼吸道發炎。鼻子、喉嚨、支氣管等。很容易受到影響。此時宜清除暑邪余暉,防止燥邪損傷肺。下面是壹些湯供參考:
▲1.興建朱非湯
材料:此湯取南杏仁12g,劍花幹30g(鮮劍花250g),蜜棗2個,鮮豬肺500g。
制作:首先將新鮮豬肺用清水洗凈,切成粗片;杏仁用溫水浸泡,去皮洗凈;劍花用清水浸泡,洗凈;以上所有東西準備好後,將杏子、劍花、蜜棗、豬肺壹起放入土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先用武火煮,再用文火煮1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此湯不僅能消暑清熱,還能潤肺止咳。彌補壹下。
▲2.沙參玉竹蛤蜊鴨湯
食材:此湯取北沙參30g,玉竹30g,蛤蜊鴨壹只,調料適量。
制作:首先將蛤蜊鴨切開,去毛去內臟,洗凈血水,切成粗片備用。將北沙參、玉竹分別洗凈,然後將上述湯料放入湯鍋中,用中火煨壹個半小時,加入調料。
功效:此湯不僅具有南沙參、玉竹滋陰清肺、養胃生津的作用,還具有補中益氣、和胃消食的作用。三者合用,清補養身,對於熱邪,陰津微傷,虛火上升的身體,確實是清補養身的好湯。
▲3.木瓜花生排骨湯
食材:此湯取鮮熟木瓜壹個(約500克),幹鮮花生100克,鮮排骨250克,調料適量。
制作:將新鮮木瓜洗凈,去皮去核,切成粗片備用。幹鮮花生仁用清水洗凈雜質,鮮排骨用清水洗凈血漬,切成粗片,加精鹽拌勻。然後將上述湯料放入湯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先用武火煮,再用文火煮。煮到花生熟透變軟。
功效:此湯能清熱解暑,潤澤肌膚,潤腸通便。
▲4.尹雪耳柑湯
材料:此湯用陰雪耳20克,鮮橘200克,冰糖100克,水澱粉適量。
制作:先將尹雪的耳朵浸泡在清水中,然後蒸壹個小時,取出備用。將新鮮橘子去皮,取出果肉,去掉柑橘情結。將湯鍋置於大火上,加入適量的水,然後加入蒸熟的銀雪穗、鮮橙肉和冰糖。煮開後用適量水澱粉勾芡。
功效:此湯能滋陰潤肺,潤澤肌膚。
▲5.無花果白菜幹豬蹄筋湯
材料:本湯用無花果幹4個,鮮大白菜100克,鮮豬蹄筋200克。
制作:先用清水浸泡幹白菜,洗去沙泥。新鮮豬裏脊肉用清水洗凈,切成粗塊。無花果用清水洗凈。然後將以上三種湯料放入湯鍋中,先用武火,再用文火熬湯,熬到白菜幹軟即可。
功效:此湯能滋陰清肺,潤燥化痰。
▲6.白蓮百合糖漿
材料:本麩水取鮮百合60克(幹品30克),蓮蓉幹肉30克,白糖30克。
制作:將鮮百合用清水洗凈,剝去葉子。將香用清水浸泡,除去外皮和蓮子心,洗凈。然後將準備好的鮮百合和香白蓮肉放入土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用中火煮半小時左右,煮前5分鐘加入白糖。
功效:清心潤肺,滋養肌膚。
鮮陳魚湯
材料:鮮鴨腎3個,臘鴨腎2個,生魚1條(約400g),瘦豬肉400g,豆瓣500g,蜜棗5個,生姜2~3片。
烹飪:將豆瓣、蜜棗、臘鴨腎洗凈;新鮮鴨腎切好後,去內臟,洗凈;瘦肉洗凈,不用刀;豆瓣菜洗凈,切段;將生魚宰殺,洗凈,入鍋煎至兩面微黃,撈起。與姜壹起放入砂鍋中,加入清水3000ml(約12碗水),大火煨3小時,加入適量鹽和少許油。
在“秋老虎”肆虐的天氣裏,養生湯要以潤燥、清熱、祛火為主。新鮮的陳雙腰花生魚片湯就有這種功效。
無論是鮮腎還是老腎,即鮮鴨腎和臘鴨腎,都有健脾胃、助消化的功能;生魚有潤膚生肌、健脾益胃的作用;配以濕潤的西洋菜和濕潤的瘦豬肉,具有健脾潤燥、清熱降火的作用,湯汁鮮美,滋潤可口。
六連心豬骨湯
材料:榴蓮核3~4個(即榴蓮切段取芽後剩余的核),排骨500克,姜3片。
烹飪:將榴蓮核洗凈,略浸泡;將排骨洗凈切塊,然後與姜壹起放入土鍋中,加入清水3000ml(約12碗水),鍋用武火燒開後,改文火約2個半小時,加入適量鹽和食用油。這個量可以3~4個人用,排骨可以挑起來拌醬油當飯吃。
榴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鎂和維生素B,被譽為百果之王、水果皇後。第壹個品嘗者可能會討厭它獨特的氣味,而食用者會覺得香甜可口。中醫認為可以補脾腎,滋補身體,特別適合女性食用,也可以用來煲湯。現在天氣還熱,用它的核煮排骨再合適不過了,又香又補脾潤肺,老少皆宜。
益母草燉雞蛋
材料:益母草30 ~ 60g,青雞蛋1~2,甜點可加紅糖。
烹調:將益母草用清水反復洗凈浸泡15分鐘,然後與雞蛋壹起放入陶罐中,加入清水450 ~ 500ml(約1碗半至兩碗水),煎煮20min,將雞蛋撈起放入清水中浸泡片刻,除去蛋殼後放入陶罐中,繼續煎煮,如有中藥的甜味或苦味。這個量1~2人可以吃,雞蛋和湯每周吃2~3次。
益母草煮雞蛋可以調理月經不調和痛經的現象,同時不溫不火,不冷不熱,正好適合南方夏季氣候下月經不調和痛經的防治。作為調理和輔助治療,可隔日服用1次,持續壹周。
菱角枳椇清湯
材料:馬蹄25個,枳椇子15g,瘦豬肉400g,生姜3片。
烹飪:菱角去殼洗凈;將枳椇洗凈。並稍微浸泡壹下;瘦肉洗凈,不用刀切整塊。將它們與姜壹起放入砂鍋中,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大火燒開後文火燉約1.5小時,加入適量鹽。
荸薺是廣州著名的潘塘“五秀”之壹(與馬蹄、蓮藕、慈菇、竹筍齊名)。原產歐亞溫暖地區,在我國已有3000年的栽培歷史,廣泛分布於長江以南地區。產於廣州潘塘的五月令和七月令最為著名,正是七月令(農歷)的時節。
菱角殼硬,肉白香,兒歌《菱角尖,買鞭》。中醫認為可以清熱除煩、生津養胃、益氣健脾。煮著吃有壹定的補血止血作用,燉著吃可以強筋壯骨,益髓生精。枳椇子煮豬瘦肉,止渴、除煩、解濕熱的中藥,能清熱解暑,生津止渴,是秋冬夏季居家美味湯。
玉竹沙參赭骨湯
材料:玉竹、沙參各20克,蜜棗4枚,鷓鴣2只(約500克),生姜3片。
烹飪:藥材、蜜棗洗凈,略泡,蜜棗去核;鷓鴣被宰殺並取出內臟。放入放有姜的砂鍋中,加入清水約10碗,大火燒開後文火燉2小時左右,加入適量鹽。
今天氣溫略有回升,但早晚依然涼爽。今天的湯是玉竹沙參燉鷓鴣,適合滋陰。玉竹是壹種滋陰的中草藥。性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作用,擅長治療肺胃陰虛、燥熱。沙參沙參也是滋陰的中草藥。鷓鴣有補虛健胃的作用。和合胃湯能滋陰益胃,除煩止煩,還有助於降血糖,也是夏末秋初的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