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換季,經常聽到有人說“上火”。專家說,春天自然界萬物復蘇,陽氣上升,容易擾亂人體肝膽、胃腸道積聚的內熱,造成春燥。那麽到底什麽是“火”,在生活中應該做些什麽來預防呢?
人體的“火”有好有壞。
中醫經常對其理論進行類比,“火”的理論就是壹個典型的例子。中醫的火有三層含義:第壹,火是維持人類正常生理活動的動力,稱為“shào火”,是人類生長繁衍的能量,即生命力;其次,上火消耗人體的津液和正氣,稱為“強火”,屬於病理火;最後,火還包括外因,比如“火毒”,最常見的是中暑。
人體本身就有火。如果沒有火,生命就會停止,這就是所謂的生命之火。當然,火力也要保持在壹定範圍內。比如體溫要在37度左右。如果火太旺,人會感到不舒服,會有紅、腫、熱、痛、煩等多種具體表現。從某種意義上說,火導致無火的生死。正常意義上,火在壹定範圍內是必須的,超出正常範圍就是邪火。異火分為虛火和實火。正常人體有平衡的陰陽。對於實火來說,陰正常而陽亢盛,所以明顯為實火。另壹種情況是陽少於正常陰,說明陽亢盛,從而表現為虛火。
所有的內臟都會“上火”
在中醫看來,人體的五臟六腑都會上火,分為實火和虛火。根據臟腑癥狀的不同,上火的類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五種:
心火:虛火、實火可分為心悸、失眠多夢、舌痛、舌苔糜爛、小便黃赤、灼熱等。實火多由邪熱、痰火郁結或情傷所致。勞累過度,就會消耗傷心的陰血,形成陰陽失衡,陽氣過盛就會出現虛火。心火實火表現為面紅、心煩、失眠;虛火表現為心悸、盜汗、舌紅、津液不足。鹿茸、人參等溫熱補劑吃多了會導致心火。
胃火:表現為牙齦腫痛、口臭、易餓、便秘等。,也分兩種。“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不佳、便秘、腹脹、舌紅少苔,而“實火”表現為上腹部不適、口幹口苦、大便幹結等。容易上火的人要註意少吃辛辣食物,避免胃火。
肝火:可表現為頭暈、腫痛、面紅目赤、口苦咽幹、急躁易怒、舌邊紅、脈數,甚至昏厥、癲狂、嘔血等。,而且有時候會覺得煩躁易怒,睡眠不好。肝火常由憤怒或抑郁引起,或由過量食用辛辣和溫暖的產品引起,或由內熱使火呈上升趨勢引起。
肺火:多表現為幹咳無痰或痰少而粘,潮熱盜汗,手足熱,失眠,舌紅。真火的人,往往氣喘籲籲,呼吸很粗,吐得又濃又黃;虛火的人痰少,但可有血絲痰,聲音嘶啞,盜汗,人會越來越瘦。
腎火:腎火壹般是腎陰虛引起的,所以沒有實火,都是虛火,主要表現為頭暈耳鳴、失眠健忘、脫發、腰酸背痛、咽喉口幹。男性容易遺精,女性生氣容易導致閉經。
春天也是幹燥的季節,飲食不當容易上火。春天要吃當季的蔬果,多吃香甜爽口的新鮮蔬果,少吃雞肉、臘肉等容易上火的食物。
中醫認為火是五行之壹,火導致人體疾病,稱為火邪。人體“上火”從火的性質上可分為“虛火”和“實火”,從作用部位上又有心火、肝火、肺火、胃火、腎火之分。
肝火:主要表現為頭暈、腫痛、面紅目赤、口苦口幹、急躁易怒、耳鳴便秘、小便黃赤、舌紅苔黃。大部分是實火,也有壹部分是虛火。虛火在火熱癥狀的基礎上,還有陰虛癥狀,如腰膝酸軟、耳鳴等。
肺火多見:主要表現為發熱、口渴、咳嗽、氣喘、咽痛、小便短赤、便秘、舌紅、苔黃膩等。
怒心:表現為心煩易怒,失眠,舌質紅爛而痛,小便赤澀,灼痛,舌尖紅,苔黃。
節後腎發熱少見:多為虛火,主要表現為牙齒松動、頭暈耳鳴耳聾、睡眠不安、五心煩熱(手足心區)、形體消瘦、腰腿痛等癥狀。
不同類型的火有不同的去火方法:肝火者,用秦艽、白芍、黃芩、雪梨煮;渴望吃蓮子百合湯的人;胃火的人會喝綠豆粥,或者用梔子、知母、石斛燉瘦肉。肺火者用蓮子、銀耳浸泡,與冰糖、雪梨壹起放入大碗中,用水蒸兩小時後食用,可清肺化痰;腎火者喝淡鹽水。
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可以緩解油膩,維持正常的胃腸蠕動,防止便秘,維持人體新陳代謝。
梨樹
“春燥”的原因是春季空氣幹燥,濕度低,但如果妳出現上火的跡象,說明妳對新鮮果蔬的攝入還是不足!梨是眾所周知的降火水果。多吃梨對熄滅妳的“火氣”很有幫助。
芹菜
芹菜也是涼性蔬菜,可以清熱解毒,而且芹菜含有大量的粗纖維,可以刺激腸胃蠕動,對通便排毒也有好處。
草莓
草莓不僅好吃,還有藥用價值。中醫認為它有“去火”的功效,可以清熱解暑,解除煩悶。否則會破壞很多營養成分。
西瓜
西瓜性涼,吃了不會引起“上火”和心煩,而且含有豐富的鉀鹽,可以彌補大量食用造成的體內鉀鹽不足。但是註意不要把西瓜放在冰箱裏超過3個小時。
橙色的
大家都喜歡吃橘子,但是壹天的食量不能超過三個。吃得太多對口腔和牙齒有害。橘子吃多了往往會出現嘴唇起水泡、口幹舌燥、喉嚨痛、大便幹燥等癥狀,俗稱“上火”。原因是橙子營養豐富,每1000克橙子可產生5820千焦(1390千卡)。吃了很多橘子後,產生的熱量不能完全轉化為脂肪儲存,也不能及時消耗,所以積累起來就上火了。
荔枝
荔枝性溫不能吃太多,吃多了會熱,會上火;會導致牙齦腫痛、出血或流鼻涕。它會導致體內葡萄糖代謝紊亂。有些人吃荔枝過量會得壹種低血糖癥“荔枝病”,老年人吃荔枝多了會加重便秘。所以陰虛火旺者不能吃或少吃,老年人少吃。
春天由於皮膚松弛,病原體容易侵入人體。如果妳感到有點不舒服,病原體就會轉化為熱量。大家要加強防範。
古人認為自然界的陰陽是互動變化的,要想身體健康,就必須適應這種陰陽變化。春天,白天開始變得越來越長,陽光也越來越充足,陽光燦爛;秋天,白天越來越短,天氣越來越冷,陽光明媚。這就是壹年的陰陽變化。立春之後,我們進入了壹個新的階段。
壹般來說,春天來了,南方人對氣候的感受應該是最明顯的,真正意義上應該是在華南,但全國都會感受到。晚上六點天還沒黑,這是我在北京的感覺。
所以醫療不可能千篇壹律,華南華北也不可能壹樣。那麽就會有問題,我就說說大概的原則。
中醫認為,春天對應的是肝,這個時候要註意這方面。這個時候陰虛的人就開始患上壹些疾病,比如很多人的口腔潰瘍,就是因為陰虛火旺,或者陽虛過度。陰虛的人,陰道津液不足,所以在春天會難過,也就是葉所說的“能冬不能夏”。古代的醫生對此非常重視,他們會根據節氣來判斷壹個人的病情。這個時候肝氣需要生長,就像樹木需要生長壹樣,但是如果陰氣不足,就沒有水,樹木的生長就有問題。
尤其是老年人更需要提前預防,有此類癥狀者要服用壹些滋陰的方子。
除了藥,我再介紹壹個食療方子:生地黃9克,制首烏9克,豬脊骨壹段。我們壹起煲湯,吃肉盡量少用調料,只要壹點點鹽,壹周可以用兩次。陰虛的人,壹般來說,舌紅,苔薄,脈細。這是陰虛的舌脈。如果同時出現口幹、口渴、心煩、手腳發熱(有的是夏熱冬冷),則可以多判斷。
不要在寒冷的天氣裏使用這種減肥湯。天氣暖和,感覺出汗多的時候,可以用。但是不用吃很久。記得吃壹兩次就好,就像做菜壹樣。生地養腎陰,制首烏養肝陰,肝腎同養。我開處方的時候,只要遇到陰虛的人,或者擔心藥傷陰,就會加這兩種藥。
有人問,陽氣不就是春天的精神嗎?為什麽要用滋陰的藥?這是陰陽交替的理論,楊琪的成長應該有殷琦做後盾。如果陰不足,陽就會出問題。
春天雖然天氣多變,但主要是開始變暖,人體變得寬松。這個時候要註意保護。最近感冒又開始流行了,主要是天氣暖和了,陽氣開始宣泄,妳出了很多汗。壹不註意,出門就不出汗,容易感冒。最近,我也感冒了。我用了兩天丹梔蛇玉湯驅邪。我意識到,壹旦有了感覺,就要盡快處理,不能讓惡越陷越深。
所以春季要註意,因為皮膚松弛,病原體容易侵入人體。如果妳感到有點不舒服,病原體就會轉化為熱量。大家要加強防範。
《黃帝內經》中說,春三月要“生而不殺,予而不取,賞而不罰”,這是春天的回應,也是養生之道。這是古人認為萬物生長在春天的想法。這個時候人要適應它,保護成長的本性,不能抗拒。其實這也是養心的壹種方式。如果按照這種想法做事,我們的心情壹定是舒服的:獎勵別人,不懲罰;保護生命,不要殺戮。這種愉悅的狀態可以使肝氣舒適,也是養生的最佳狀態。所以古人雖然沒有直接說養心,但是用了壹些行為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