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不僅是壹種文化藝術,也是壹種高雅的養生方式。安靜可以修身養性,活躍可以強健筋骨。揮墨可以強健筋骨,陶冶情操。每天都可以臨摹牌匾,沈浸在古體書法中。用筆寫字時可以全身活動,腰、臂、腕、指尖都會參與其中,氣息調整,註意力集中。久而久之,勢必強健筋骨,延緩衰老,強身健體,學習書法,是延年益壽的良方!古往今來,在書法藝術中,大多數有成就的書法家都長壽。自漢代以來,封建社會著名書法家的平均壽命為25至40歲,平均壽命樂觀。例如,唐代書法家劉公權87歲,歐陽詢84歲,余士南80歲。
第二,書法藝術可以提升個人魅力
字如其人,被很多人用來形容書法的內外修養和個人魅力,因為書法寫得好不好是培養個人外在文化最直接的方式!有的領導從小學習漢字,歷盡艱辛,壹舉成名。他們不僅口碑好,還能寫壹手好字,給人印象,立馬更上壹層樓!比如老壹輩領導人毛主席,書法藝術就很優秀..今天,在政治、教育、文學和藝術領域,有許多傑出的名人書法!比如楊潔篪,唐國強。
第三,書法藝術可以錘煉人的意誌。
書法藝術的培養需要持之以恒,需要多年的努力,不是壹天就能達到的。書法藝術沒有捷徑,練字是壹個漫長而枯燥的過程。從臨摹拓片、吟誦拓片,到創作書法作品,都要認真細致,壹筆壹畫,反復學習。這個過程有點類似於“鐵棒磨成針”的魅力。所以,只有全神貫註,全身心的投入,持之以恒,靜心,才能取得正果。從事書法藝術,對磨練人的意誌大有裨益。
第四,書法藝術可以顯示個人的文化教養。
如果書法作為壹門藝術,能陶冶情操,磨礪意誌,那無可厚非!但只是潑墨寫幾個字,遠不是書法!要想提高書法藝術,就要不斷學習文化知識,了解書法的門道。因此,書法藝術也是顯示個人文化教養的文化“符號”。在古代,要想出人頭地,不僅要熟讀四書五經,還要參加科舉考試,爭取名利。所以古代的官員大多因為讀書多,文化修養高,所以書法出眾。書法文化的這種修養也體現在宗教文化的內涵上。比如中國歷代高僧大德幾乎都是書法大師,比如懷素大師、佛印和尚,還有現代大師啟功、趙樸初先生!書法墨水無處不在!名山大川、佛教度假村、寺廟、學校等地方隨處可見書法家題寫的匾額和墨寶。
5.書法可以拓寬交友渠道。
書法墨寶是古代文化交流的媒介。《蘭亭集序》、《懷仁集聖教序》都是書法愛好者的好教材。古代人通過練習書法來進行某種交流,例如,壹起唱歌和繪畫,交流他們的書法經驗等。,甚至信件和詩歌都可以作為壹種交流的形式。在互聯網還不發達的年代,壹手好字還在。互聯網時代,書法家來來往往更加頻繁和廣泛。普通的書法藝術展和書法比賽,為眾多書法愛好者提供了壹個相互交流的平臺。很多人在書法圈找到了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