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論古往今來的“佛教”

論古往今來的“佛教”

現在有些所謂的“佛系青年”二十多歲就已經抑郁了,小心翼翼,悲觀厭世,或者裝成高人壹等的樣子。他們早已看破雲煙,不敢爭什麽,還自稱佛家,世間壹切都放下了。據我所知,佛祖本人出身皇子,長期有美妻美妾,才談得上“看透”。如果他壹無所有,他從來沒有成功過,怎麽談得上“放手”呢?其實沒有什麽是放不下的,也沒有什麽是放不下的。年輕人只有努力爭取,才能修行,這才是這個年齡應該存在的“佛系”。

人在三四十歲的時候,也就是中年,是人生各方面的黃金時期,尤其是男性——因為他們相對成熟的比較晚,高峰到來的比較晚。道教認為女性每七年壹個周期。七歲,他們是孩子;十四歲時,她們已初潮;二十壹歲時,她們正處於懷孕的最佳階段;二十八歲時,他們各方面都達到巔峰;三十五歲時,他們開始走下坡路;七四九歲的時候,很多都會經歷更年期,然後就會自己照顧自己。而男性則以“八年”為壹個周期。八歲的時候,他們剛剛懂事。十六歲就可以在社會上出生了。二十四歲,是做父親的最佳年齡。三十二歲時,他們達到頂峰,然後在五十六歲時開始步入老年。所以三四十歲是人生最重要的時刻。當然也有很多壓力,老的少的,工作家庭都放不下。“壓力山”塌了,所以常說中年男人不如狗,女人也是——而且老公不好是悲哀,太好了怕在外面鬼混也是心病。佛教的中年,應該是放下那些毫無意義的羈絆和煩惱,接受家庭和社會的責任,通過心靈的釋放,走向人生的更高階段。

?60歲以上,心態再好,也不能不承認自己已經到了人生的最後階段,能活到100歲以上的壽星還是少數。身體和精神都在走下坡路。以前跑幾公裏,現在可能在五樓氣喘籲籲。外面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給妳讓路,孩子甚至第三代都會飛走。年輕的情侶總是在壹起,年輕的時候覺得很煩,但是老了都成了習慣。壹旦其中壹個先走了,剩下的會很難過,連吵架的人都找不到。這是佛教真正的時刻。我忙了大半輩子,為名利奮鬥,為各種欲望和目標奮鬥。現在我要學會如何放下這些外在的東西,而不是像年輕人壹樣充滿欲望和野心。

每個年齡段的所謂“佛教”都有自己的不同。年輕的時候要全力奔跑,而不是“為新詞拼命說”;當妳進入中年,妳必須學會在家庭和工作中找到平衡;到了老年,要學會放下,不要再有那麽多的欲望和執著,最好安靜、睿智、平和地走完最後壹程。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