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12年3月20日水墨館。
大年三十,《水墨畫蘭亭》主編牛帥兵哥送我壹卷當代著名書法家劉俊京的經典作品,我看了壹夜,愛不釋手。
今天,張海先生曾說:學書“先合古人,後分古人”。閱讀劉俊京的作品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他的語言。人們之所以喜歡劉俊京的書法,是因為它獨壹無二,與眾不同。
劉君君在京中說:“廣而言之,漢唐宗法制”。他有四體,尤其擅長寫毛筆字、書法、草書。我特別喜愛他的“劉筆法”碑體書法。比如《大悲大陀羅尼》這本書,就是壹個400多字的橫幅,壹氣呵成,感慨萬千。其筆法細膩古拙,流暢順滑。精品,其筆力、舉力、挫力、清血。此筆法亦碑亦貼,碑與貼渾然壹體,渾然天成。我從中讀到:王羲之,讀到了閔南公和康南海.....可見君景俊的胃口之大,吸收能力之強。
我壹直認為,書法和碑刻沒有區別,碑刻和銘文也沒有區別。所有的分裂都是人為造成的。追碑人難優雅,寫後人難端莊,優雅難端莊,端莊更難。然而靜卻以睿智而清醒的“腦之筆”跨越了這壹“難關”。
劉軍曾說:“獨尊古風,順乎自然就好,再聰明的人也比不上天地間的變化。”從他的書來看,我們可以看出劉軍是壹個善變的人。縱觀《大悲咒》壹書,有幾十個字“努婆柯”,幾十個字“摩羅”,幾十個字“魯”,它們的線條、形式、大小都是壹樣的。即使文中有壹百多個斷句,也因為君景俊的巧妙處置而無影無蹤。
先詳細說說“羅”字和“地”字:從這部作品開始,每壹行都有“羅”字。第壹個“羅”字以“二王”體寫,輕松內斂,重心下移;第二個“羅”字是用正楷寫的,特別註意左右,即左小右大;第三個有輕微的章節味;第四個結比較緊,剛斷;第五個“羅”字,闊大,純以北碑筆法為準。這五個字“羅”與整篇文章相得益彰。而且幾個草書中的“帝”字也是用看得見的方式處理的。
可惜第三行的“真”字,第六、十、十五、倒數第二行的“帝”字都是純草書。相比整個行書,動靜差別太大,略顯“搶眼”。但筆者註意到“皇帝”四個字在周圍回蕩,與整體無關,依然是傑作。“違反了就不要犯,要與眾不同。”所有形體的融合與自然是劉君君頭發的靈魂。
莊子曰:“風不厚,其負翼弱。”只有積累到壹定程度,才能枝繁葉茂。閱讀劉軍的其他繪畫和素描,我們可以讀到他的自信和冷漠。在壹定程度上,妳可以玩任何東西,劉君君已經“玩”了。
(石向陽:第三屆蘭亭教育獎提名)——讀劉俊京養生書法的三種境界
■彭壹超
記得2004年夏秋之際,首屆中國楹聯自書書法展在北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成功舉辦。劉俊京的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裏,他創造了壹幅“五味鮮體健體;魏碑以“七情、穩斂、通順經典”組成的八字對聯,從全國2000多幅畫作中脫穎而出,壹舉獲得十項銀獎第二名,無疑顯示了他在書法創作上的不俗實力和過硬功夫。近年來,他參加了壹系列有影響力的書法展覽,如提名蘭亭獎,第八屆和第九屆全國書展,北京國際書法雙年展,北京電視書法比賽銀獎。之後,他的書法創作逐漸走向成熟,形成了以追求金石學為架子,以二王書法為意蘊,金石學與書法相結合的書法風格。大約在2007年,他正式提出了“健康書法”的概念,讓我眼前壹亮。回頭看看他五年前在中國楹聯首屆書法展上獲得銀獎的對聯,突然發現其實是壹幅正宗的“養生書法”。
醜年孟春的晚上,他來到我的蝸居,給我看了壹張刻有他近百幅“養生書法”作品的光盤,供作者欣賞,希望我能給出壹些參考意見。後來我仔細閱讀了君景俊充滿清新張力和靈動感的新作《養生書法》,啟發我為他寫壹些文字,客觀記錄他書風的轉變軌跡。當時他提出自己的書法創作追求三個字:“尊、凈、靜”;我說晚清國學大師王國維有三種治學境界。他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大業,大學之問者,必經以下三界:‘昨夜西風雕碧樹。壹個人在高樓上,看世界的盡頭。這個第壹名也是。‘腰帶漸寬,因伊憔悴,我也不後悔。’這第二個環境也是。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在,燈火闌珊處。這個第三名也是。“對於劉俊京,我想到的是他書法中的‘尊、凈、靜’三種境界,或許與劉俊京‘養生書法’的三種境界不謀而合。我立即問君景俊,這是否可以概括他多年來對“健康書法”的探索,他欣然同意。
“敬”是君書法實踐的第壹境界。表明了他對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態度,這也是儒家所提倡的積極態度。他把“尊重”放在生命的首位。先從源頭上說說“尊重”的含義。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說:“敬,謙。來自勾勾。居清切。”是新聞界的會意詞(pū),用手拿棍子或鞭子表示敲打;From (jí),表示急迫、急迫的意思。它的本義是尊重和克制。還有壹種“尊貌尊心”的意思。他在當今社會扮演過不同的角色,無論是企業管理者還是書壇書法家。他以尊重的態度對待不同階層和不同層次的人,而景俊總是信守諾言,說到做到。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表現出謙謙君子的風範。這從他嚴謹、幹凈、規範的養生書法作品中,可見他對書法的“敬”與投入。他的書法作品風格多樣,無論是他從趙那裏吸收的渭北書法風格,還是金東信、厚重的隸書風格,或是飄逸流暢的“二王”書法風格,都屬於隸書系列,顯示了其工整、飄逸、公正的壹面。
“靜”是君書法實踐的第二境界。他崇尚“純潔”,卻體現了他內心的純潔和潔凈。這也是他修身養性,做藝術家的基本原則之壹。《說文》雲:“凈,魯北城門池也。”形聲字它可以打著“韻”的幌子。從水裏,從噪音裏。原意指春秋時期魯北門的護城河。欣賞他的書法作品,讓人品味到壹種“幹凈”的信息。無論創作什麽樣的書法,他的筆觸依然細致、幹凈、工整,沒有壹絲馬虎的痕跡。在整個字體中,他註重造型的變化,突出用筆的節奏和韻律,渾厚的筆法和連貫無縫的風格。壹個書法家要把自己的作品做到“幹凈”並不容易。管峻·景俊的書給人的第壹印象是清新、幹凈、悅目,給讀者呈現了壹個“幹凈”的境界。
“靜”是君書法實踐的第三境界。這與他的人生經歷和性格風格不無關系,也與他之前的醫療工作有關。現在他的研究仍被稱為“安靜醫學研究”。《說文解字》曰:“靜,慎也。由青至聲,疾斬之。”靜是形聲字,綠是形聲字,爭是表音字。徐凱註:“丹青沈明也”;王允的壹句話是:“審色擇要,宜靜則靜。”審美中“神”字的本義是——色彩思維或視覺思維。所以“靜”的本義不是安靜,是指色彩安排非常合理,井井有條。靜的本意是不爭,不爭就可以知足。不爭,就是不貪名利,順其自然。“寧靜”的引申義是指壹種遙遠的境界,寧靜可以到達很遠的地方,得到智慧和靈感;壹個安靜的字,蘊含著古人的智慧,讓我們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壹句哲人的話,“想要什麽都是苦的,不想要也是正義的。”不會辯,心就安靜了。安靜是壹種寧靜平和的狀態,是壹種自我滿足感。所以古人贊賞:靜居則安。這大概也是養生所提倡的觀點。
君景俊現在住在北京西山腳下的壹個角落裏。筆者曾經有幸去參觀過。這裏遠離市區,他的住處背靠燕山山脈。它四通八達,田地肥沃。這裏沒有城市車馬的喧囂,卻不時有鳥兒在歌唱,顯得格外安靜。堪稱修身養性,讀書娛樂的地方。難怪他喜歡它。在當今快節奏、高壓力的社會,任何人都難免會有緊張、急躁的情緒。所以,只有在深夜人靜的時候,他才能住在壹個安靜的醫療診所裏,享受壹些閑適和自由,或者隨意在夜間看書,或者縱情表達自己的快樂...真誠地。每當我閱讀君景俊的健康書法時,三個詞總是在我的腦海中彈出-“尊重,純潔和寧靜”!第三種境界也是值得稱道的。
2009年6月16日,在北京盤古齋細細品讀劉俊京的作品,心情無比激動,猶如壹場書法盛宴,讓人大飽眼福。
劉俊京老師的書法回歸經典,繼承古人。傳統技藝深厚,書法風格獨特,擅長書法、篆書、隸書、草書,是真正的實力雄厚的中青年書法家。
作品多次獲得國家重量級獎項。他註重修行,欣賞張遷碑、張玄墓誌銘、鄭文公碑、張夢龍碑、勤奮碑、石門頌、米芾行書、二王行書、草書等。,含蓄而深刻,功夫不負有心人。
他的書法追求以碑學為架,以二王之學為蘊,碑刻結合,精於嚴謹、幹凈、規範。他的作品瀟灑自如,結構的段落和層次突出,結構嚴謹,筆法多變,運用自如,飄逸而不弱,力量中蘊含著優雅和包容。
他的作品有新意,有思想,有深度。他的作品充滿清新的張力和靈動,書法創作追求“尊、凈、靜”;他的作品吸收了趙的渭北風格、金東信的重隸書風格、飄逸流暢的“二王”風格,顯示了他的工整、典雅、剛正。筆的軌跡細致幹凈,沒有壹絲馬虎。在整個字體中,強調形體的變化,突出了用筆的節奏,用筆蒼勁,構圖連貫,渾然壹體。給人的印象是清新,幹凈,悅目,優雅!
雖然景俊先生的書法已經達到了壹個更高的境界,但他仍然不斷進取,繼續努力攀登,始終站在當代書壇的最前沿,站在藝術領域的最前沿,執著地追求自己的藝術目標和藝術境界,做壹個真正的藝術家的榜樣!
我們深信,上壹層樓,將在中國書法史上留下更加輝煌的壹頁,成為中國書法的經典!
江西省書法協會會員,書畫界版主,上猶書畫網版主,書法世界網版主胡本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