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和大家聊聊。為什麽古代帝王的壽命往往很短?
我們主要以清朝的皇帝為例。為什麽皇帝的壽命更短?這和醫師的水平有關嗎?我覺得這主要是壹個社會學問題,和醫師水平無關。
今天我們就來壹壹分析壹下。
首先,如果我們對皇帝及其子女的壽命進行排名,妳會發現,清朝初期,壽命較高,越往後越短。那麽這個現象在中國其他朝代也是存在的。為什麽會這樣?
開國皇帝壹般都是壹下子當皇帝,經常騎馬,射箭之類的,所以運動量很大,所以體質還不錯,壽命也比較長。
那去後面怎麽樣?越來越養尊處優的背後,騎馬、打仗、開弓往往是不夠的。所以後來這些皇族子弟越來越壞。然後有人說妳看這就是清朝的命運。其實這是壹個很正常的原因,就是越來越養尊處優,所以身體越來越差。這是第壹個原因,就是缺乏鍛煉。
我們都知道壹天可以吃三頓飯。許多現代研究表明,妳吃得越多,妳的預期壽命可能受到的影響就越大。這是國外用老鼠做的實驗,而且很好吃,很飽。它的壽命很短,而且很胖很臃腫,不願意動,壽命很短。另壹組老鼠呢?妳給它的食物量不夠,讓它有點餓,但沒餓死。因此,它的壽命特別長。這是基於動物實驗,所以吃的太好不是好事。
那麽妳對王室吃法了解多少?又肥又甜又好吃是吧?按照清朝的規矩,皇帝每餐要吃幾個菜?應該有120車道,這是正常規律。然後有的皇帝要節儉,那麽姑且說沒必要做那麽多,但就算節儉,也有幾十道菜。那麽像甘龍這樣的皇帝,稍微懂壹點養生,所以他的菜裏面會放藥材什麽的,壽命也不錯,是皇帝裏面最長的。然後其他不懂這些東西的人,我要好吃的,那太可惜了。
然後到了清朝末期,這個規矩越來越講究了,所以菜也越來越多。到了慈溪,120的菜可能不夠。那麽問題來了,這120的菜都是現做的嗎?嗯,妳覺得皇宮裏面也要按程序進行。現在要做飯,根本忙不過來。所以他會給妳做皇帝喜歡吃的菜。有些菜只是做做樣子,已經在火上燉過了。皇帝說開飯,他們馬上從遠處上來,皇帝不吃。所以,知道這道菜不會被動,我就接下壹頓地熱飯,這樣就不用另做了。所以和光緒皇帝壹樣,他自己也沒有太大的權威。現在只做了附近的幾個菜,遠處的都是來回上的。所以妳說120菜好?其實也不壹定,有的皇帝吃的好,有的吃的真的不好。
所以皇帝的飲食,按照我們今天看到的,確實很亂。如果妳有權力,像乾隆壹樣,妳吃得多好。如果皇帝沒有權力,那麽妳吃的東西可能就是為了應付過去。所以這些120的菜往往非常非常難吃。所以可以說大家都覺得這個清朝皇帝應該吃的很好吧?事實上,事實往往很復雜。這種皇家飲食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適合我們的健康,並沒有促進健康,反而往往有破壞作用。那麽,像皇家飲食這樣的事情能被內科醫生控制嗎?不行,這個禦醫插不上話,因為有專門的廚房之類的,這個宮裏有規矩。所以這個飲食是第二個因素。
皇帝的生活,禦醫真的幹涉不了。例如,明朝的鄭德就非常喜歡玩。他在北京郊區建立了各種娛樂場所,如豹舍,在那裏他飼養老虎、豹和珍稀動物。妳還在做什麽?收集世界各地的美女。然後根據文獻記載,他接受了廣泛的美女,比如西域的,金發碧眼的,比如朝鮮來的美女,這些美女也吸引了他,於是他就沒日沒夜的做愛。那麽朋友們,想想吧。這樣下去皇帝身體會好嗎?壹個中原人,妳要找壹個金發碧眼的,壹個,我猜,還可以。妳找十個,妳找幾十個,或者壹百個。我想這個身體會毀了。所以醫生花了很大力氣來恢復他的身體。
當時誰是鄭德皇帝的禦醫?中醫名醫薛立齋。薛理齋是帝國醫院的大使,也就是院長。他在醫書裏說,他侍奉皇帝到什麽程度?我厭倦了生病,我需要休養生息。為什麽?陛下不會聽妳的!皇帝說妳要禁欲是什麽意思?妳不想活了?對嗎?我繼續玩。我做完了會告訴妳的。給我壹些春藥。不補,不能看著他死。妳修好後,他更驕傲了。所以這個醫師非常非常難。這個薛立齋為此煞費苦心,弄得自己心情不好,身體也有問題。他得給自己開個處方。妳能從哪裏反駁這壹點?
帝王的這些生活習慣,遠不是禦醫能夠幹預的。比如清朝,清朝鹹豐帝死的比較早,31歲。為什麽?因為清朝鹹豐帝是有名的好色皇帝。鹹豐是個弱者,所以正趕上內憂外患,趕上鴉片戰爭,內心感到很難過。能不能靠點什麽來解解憂?壹個是喝酒,壹個是招美女,專門讓太監出去找美女,尤其是漢人美女。壹般在這種清朝皇室的婚姻中,選擇的女子有滿族、蒙古族等,但鹹豐帝喜歡漢族美女,就去江南招美女。結果在這些美女的陪伴下,身體越來越差。去世前,她已經很虛弱,不停地咳血。如妳所見,這和什麽有關?這個和酒色有關系。
那麽像這樣的事情和醫師關系不大,醫師也管不了。妳說我提個建議告訴皇上,妳的三宮六院不合適,要改成壹夫壹妻制。妳敢提嗎?妳提了之後,妳就快死了。所以,醫師的工作基本上是在壹根腐朽的木頭上,我會盡力為妳修補,讓妳慢慢腐朽,但在整體環境下,醫師所做的工作其實是很有限的。
首先是近親結婚和亂倫,這遠遠超出了我們現代人的想象。因為當時滿族是遊牧部落,入關後仍然保留了很多遊牧習俗。當時女人是自己的財產,所以遊牧部落有壹個習慣,就是首領死後,他眾多的妻子會被繼承給他們的兒子,或者分給這些兄弟。現在看來很奇怪,但在中國古代遊牧部落中很正常,比如匈奴。這種現象在清初未入關時比較明顯,所以入關後才接受了漢文化才得以調整。
清朝皇帝的婚姻都有哪些問題?還有政治婚姻,就是和誰結婚,為了拉攏他所屬的部落。我給妳舉個例子。比如皇太極,他的前五個妃子,都來自同壹個蒙古部落,就是蒙古的博爾濟吉特族。三個妃子之間是什麽關系?是姨媽和外甥的關系。妳什麽意思?就是這個姑娘嫁給了皇太極,所以她姑姑也和她同時嫁給了皇太極。我們現代人壹看就覺得不可接受,但那時候古代人覺得很正常。
我們再舉壹個例子。比如順治皇帝娶了兩個老婆,都是他舅舅的女兒。妳什麽意思,他的表弟。後來孝莊文皇後的孫女之壹也嫁給了順治。這是什麽?這又是他的學妹。這種近親結婚,我們現在知道會導致基因問題,所以孩子會特別有病。這也是清朝皇室後來越來越弱的壹個重要原因。那妳認為內科醫生能決定這個原因嗎?我決定不了,然後當時整個氛圍就是這樣,內科醫生能做的很少。
像這些皇族,女孩子壹般在幾歲結婚?12、13歲結婚,有時候甚至比這還要早,12歲之前。為了這件事,皇太極曾經親自下了壹道詔書。那是什麽?據說女人如果在12歲之前結婚,必須嚴懲,必須等到12歲才能結婚。這是當年的晚婚,也就是說皇太極親自下詔書,說所有人都要晚婚,必須晚婚晚育。那麽怎麽才能晚婚呢?12歲結婚算晚婚。12歲之前千萬不要結婚。
所以皇帝下了這個命令,大家執行了嗎?沒有實施,皇太極本人也沒有實施。是皇太極自己的公主,自己的女兒很早就出嫁了。比如他的大女兒居倫公主在12歲之前結婚,他的二女兒在11歲之前結婚,他的十四女兒結婚時剛過9歲。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整個清朝皇室,早婚的情況是非常非常嚴重的。
那麽早婚怎麽辦?妳會很早就有孩子。這個時候妳的身體還沒有成型,妳只有九歲,只有十歲。當妳的身體還沒有完全強壯的時候,妳就要生孩子了。這對女性的打擊也特別大。那麽為什麽有些皇族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經常生病,生病死了,有的壹出生就死了呢?很多人說這不是醫師的水平,但這與醫師無關。妳們是世世代代的至親,然後早結婚早生子。這在體質上肯定是非常非常有問題的,即使有先天性疾病。這也超出了醫生的幹預範圍。
剛才是公主,其實皇帝也是這麽做的。比如大家熟悉的清朝順治皇帝。妳知道順治皇帝多大繼承皇位嗎?他六歲繼位,然後皇帝繼位後要有皇後,所以很早就結婚了,14歲生了第壹個兒子。順治皇帝活到23歲,那麽他在14到23歲之間生了幾個孩子?某* * *生了八個兒子六個女兒。
那麽如此年輕的皇帝和年輕的皇後的妃子等所生的孩子質量如何呢?,當他們的身體還沒有長大?肯定不好吧?於是第壹個孩子,14歲出生,只活了兩個月,第壹個女兒活了壹年零七個月,然後第二個兒子,還不錯,活了五十年,這在當時算是長壽了。然後二女兒活到32歲,還不錯。她成年了,第三個女兒五歲就死了。然後第三個兒子康熙皇帝活了69歲,算是長壽了。四女兒七歲,五女兒六歲,以此類推,就不多說了。
總的來說,這個生存質量很差。為什麽?和他早婚早育有很大關系。這是當時皇室的習俗,而這些事情是醫師無法幹預的,所以他生出來的孩子質量很低,我覺得無論妳怎麽調都很難調。
這不是壹個簡單的醫學問題,有很多復雜的原因。
比如慈禧最後是怎麽死的?她患了嚴重的腹瀉,最後因虛弱而死亡。當時內科醫生給她治療,其實就是帶著這些問題來的。當時,有壹個名叫石歡的醫生,壹個剛從外面招聘來的著名醫生。是清朝的皇帝把全國各地的名中醫招到北京來給自己治病,於是就招了石歡。
他當時說要用烏梅丸的方法治療。吳梅丸對治療腹瀉,尤其是寒熱錯雜的腹瀉有很好的效果。本方中有熱藥,如附子、幹姜等。以及感冒藥,如黃連、黃柏等。,既冷又熱。但是這個藥方遞上來的時候,軍部看到了,說這個藥方費了好大勁,這個用藥有點苛刻。誰來拍這塊板?效果不好怎麽辦?所以這個處方在幾個幼稚的成年人之間徘徊,沒有人做出最後的決定。這樣大家就明白了,給皇帝治病的藥方其實不是由禦醫決定的,而是最終由這個官僚體系決定的。所以大家都說這壹面不行,壹定要開出壹個平和平淡的藥方,不出事,就呈現出來。於是開始處理藥方,結果這個慈禧死了。所以慈禧自己也拿不出好方子。
當時,從全國各地招募名醫,其中有壹位江南名醫,名叫杜。這個杜很博學,有很好的治療效果。然後他被招進來以後,他給太後治病,後來他寫了壹本書,講了這個過程。然後當時他給光緒皇帝把脈,光緒皇帝說,妳有好的診斷,就按妳的思路開,不要改,也不要聽別人的。意思是妳要堅持自己的方法,千萬不要受官僚的影響去改藥方,按妳說的開就行了。所以他覺得應該能治好光緒皇帝的病。但是沒過多久,他就發現了壹個問題,就是他們的醫師在值班。今天兩個醫師壹起問診,第二天就換兩個醫師壹起問診。這個杜發現,輪流值班的後果是,妳開的處方馬上就變了,無法執行。怎樣才能治好他的這種病?他自己也說過,我們去北京給皇帝治病,無非就是想能夠治好皇帝的病,然後博取功名。現在看來這個名聲肯定要丟了,不僅丟了,沒問題就好了。
於是他找到了壹位名叫陸潤庠的官員。這個陸潤庠來自壹個中醫世家,他的父親懂醫。他考上了狀元,當時在北京做官,所以因為是狀元,皇帝也很看重他,有時候還經常和他討論醫學。所以有時陸潤庠會來皇宮見皇帝。杜告訴,盧大人,妳也懂醫術,而且妳家的醫術也是高明的。妳對看病有這個看法嗎?這樣看的話,不僅不好看,將來還要承擔責任。如何做到這壹點?請告訴我。妳知道陸潤庠對他說了什麽嗎?他說宮裏的規矩壹直都是這樣的,妳去看醫生就是不出事。每天進去問診,就是這個過程。不多說了,宮裏再說吧。關於這件事妳說太多不好。這是法庭的規則。妳真的不應該問太多。
這個制度是如此的腐敗和僵化,以至於醫生根本無法施展他的才華。杜博士實際上壹直在那裏,直到光緒去世,但不幸的是,他未能顯示他的才華。
所以妳覺得這個醫師水平不好嗎?不是這樣的。後來中華民國成立後,袁世凱生病了,就把杜招到北京,在北京呆了壹年。當時袁世凱有胃病,很嚴重。結果,杜吃了壹副藥,袁世凱的胃病基本上壹下子就緩解了。袁世凱覺得特別神奇,說我的胃病不是壹天兩天發生的,那麽多醫生都不看好。這個西醫都看過了,大家都沒辦法。妳的藥會解決這個問題。於是他把這個杜鐘君留在身邊,讓他做了壹年的官。但是杜·鐘君呢?後來回到民間,在北京行醫。那麽杜的後人,我們可能都熟悉。她是中央電視臺的主持人,她的丈夫是演員陳。杜·鐘君呢?他曾經寫下他如何進宮向皇後診脈的故事。從中可以看出,禦醫要見皇後,要把脈,是非常困難的。其實很多事情都不是他能控制的。
那麽醫師的水平高嗎?它很高。應該說,在那個年代,全國的醫生至少是優秀的,不是最好的,但也是優秀的。因為從全國各地招進來的名醫都是有學問的,他們來到皇宮,但是因為各種原因,這些各種各樣的管理制度問題沒能施展抱負,自己的手段根本無法施展。那麽為什麽皇帝的壽命這麽短呢?其實這個和醫生關系不大,因為影響因素很多。這個問題應該更多的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待。我覺得這是比較客觀的學術觀點。我認為單純以此事來評判醫師的水平是不公平的。
那當然,妳說醫生水平這麽高?不壹定,就是從全國各地招的名醫水平很高,但是醫院的醫生很多。時間久了,因為整個管理體系特別老套,逐漸養成了這樣壹種風格,醫師的處方盡量平淡,能應付就應付。這是因為醫生想盡量不發生事故,不失去理智。那麽民間所說的“翰林院的文章,太醫院的醫方”是什麽意思呢?只是沒有大家想的那麽好。仔細想想,也是當時腐朽的管理體制造成的。
所以今天我就把這件事情從頭到尾詳細的給大家講壹講,讓大家都明白。看問題的時候要放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然後看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是如何導致這個結果的。這樣才能全面公正的看待壹個問題,才不會有失偏頗。否則很多因素不看,就抓壹點,這叫鉆進死胡同,很容易走偏。如果我們能從各個角度、各個方面去衡量世界上的壹切,那麽妳看事情會更全面,會得出更正確的結論。
今天就講到這裏,希望以後有機會可以和大家分享壹些中醫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