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之壹,也是祭祖的重要傳統節日。綿綿細雨,輕霧,風輕輕吹來,空氣中還帶著些許憂傷。如果妳沈溺在那種悲傷中,恐怕妳會錯過這個季節草長鶯飛、萬物生長的繁榮景象。清明節,也稱為踏青節,清明節的習俗不僅是掃墓,而且在春天踏青。親戚們結伴出遊,在悼念先人的同時感受春天的氣息。去郊遊,賞花,聊天,放風箏,劃船,爬山。快樂代替悲傷充滿了我的心。
清明節在農歷二三月之交,是春天最繁華的季節。只有呵護肝氣,才能順應自然。養肝首先要註重精神調養。中醫認為,熬夜工作、杞人憂天會導致肝血虧損,肝臟的止瀉功能受損,從而影響其他臟腑的正常生理功能,甚至引起或加重各種疾病癥狀。比如容易引起憤怒、情緒激動,肝氣不疏,但實際上可能會發生憤怒,出現頭部腫痛、兩側不適、反酸噯氣、失眠等癥狀。所以《黃帝內經》中說,四氣調神,春日三月早起,“披頭散發,庭中慢走”,在迷人的春光中放松心情,舒展四肢,心情舒暢,避怒怨,有助於體內氣血占上風,天地之間的美好生機相呼應。
民間有句話叫“春香,脾安;夏天吃辣,養肺金;秋季吃酸保護肝膽;冬天吃苦,補心。”唐代大醫孫思邈在《錢進方》中也說:“春存酸,增甜,養脾氣。”清明期間應避免吃酸味食物,如烏梅、山楂等,可以少吃。妳也要控制食醋的攝入量,避免肝氣過盛。甜食有助於健脾,防止肝氣上升過多。健脾的食物有很多,如紅棗、山藥、南瓜、小米、豬肚等。其中大棗性平味甘,有益氣健脾的功效。煮粥、煲湯時可加入適量。
這期間雨水較多,寒性較強,肝陽難升。可以吃壹些溫補陽氣的食物,如蔥、姜等。“藍色養肝”,春天要多吃綠色蔬菜。菠菜、芹菜、生菜、艾草、蕹菜、茭白、黃瓜、芥藍、薺菜、馬齒莧、蓮藕、蘿蔔都是當季適合的食材。
清明金生肝木患克,濕盛脾弱;在飲食上,應多吃塊根健脾類,如山藥、糯米、大棗;還可以吃壹些油膩的食物,比如炒蔬菜丸子、香椿蛋等。
推薦飲品有玫瑰紅棗茶;也可以喝點果酒,米酒。酒入肝,可解郁。這也是大詩人尋找杏花村的意義所在。
中藥甘草小麥紅棗湯也適合這個時候喝:取適量的炙甘草、浮小麥、紅棗,煮成茶,非常有幫助。有時間可以去唱歌,去徒步,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當然,此時不忘正道滄桑,謹慎追求未來,萬物同根;懷著崇敬和虔誠,天地會給妳無窮的力量。
#清明節# #健康科普大賽# #春季養生正當時#